形容君子不与小人计较的话
详细内容
篇一:《君子与小人》
龙源期刊网.
君子与小人
作者:黄小平
来源:《课外阅读》2011年第12期
师傅和弟子谈到君子与小人这个话题。
“君子修养好,所以从不会被人招惹。”弟子说。
“不,君子也会被人招惹的。”师傅说,“比如,小人就常常招惹君子。”
“是不是说,君子被人招惹了,也不会生气呢?”弟子问。
“君子被人招惹了,也会生气,只不过,君子气小,小人气大。”师傅说。
“为什么说君子气小、小人气大呢?”弟子又问。
“因为君子量大,小人量小。”师傅说,“小人一生气,就充满了他狭隘的心胸,就要设法找人发泄,设法找人报复;君子也会生气,但君子心中的怨气、怒气和不平之气,常常在他宽大的胸襟里稀释了、消减了、化解了,所以君子留给我们的,总是一副平和的形象。”
篇二:《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
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小人吗?
君子品行中更多的是善良、正直、宽容和公正,小人则更多的是自私、耍心眼、刻薄和狭隘。
君子乐于助人、见贤思齐、常常为他人着想,幽默、乐观,所以君子坦荡荡。
小人总想自己多占一些便宜,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常常心怀嫉妒、甚至会排挤和压制比自己强的人(给人家使坏),总是以自己个人的得失为重,处处为自己着想,没有幽默感,老觉得谁都对不起他,一肚子不满和意见,所以小人常戚戚!
君子常常赞美和欣赏别人的优点,渴望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做好朋友,并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君子使自己进步得更快。君子感恩、念恩、报恩并重义。
小人常常自以为是,如井底之蛙,无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更不愿去向人学习。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他们看不到或者刻意掩盖自己的的短处和不足,小人使自己进步得很慢,甚至不进步!小人常常忘恩负义。
君子的废话很少。君子说话常常先说出结论或要点,然后再说明理由和原因,为的是让别人听明白并发表意见,君子善于也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小人的废话极多。小人说话常常绕圈子,最后再说出他的意思,为的是让人听糊涂了,不再反驳他,以便让人以为他说的对,好接受他的观点,小人不倾听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君子不沾沾自喜,不飘飘然,君子不信口开河;小人占了便宜常
常窃喜,取得一点点小成就就会飘飘然,小人常不由自主地说谎或者胡说八道!
君子坚强、勇敢、勤奋。君子敢于正视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提高自己。君子有毅力、有恒心,因而君子不怕失败,不怕打击和挫折,敢于迎接新挑战,君子愈挫愈勇!
小人软弱、胆怯、懒惰。小人逃避自省和自责,常常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他人。小人缺乏毅力和恒心,小人怕失败、怕打击、怕挫折,不敢迎接新的挑战,小人越挫越熊!
君子低调、谦虚,对人恭敬有礼,有教养,更有涵养,谨言慎行。君子宠辱不惊。
小人张扬、自大、爱出风头,甚至狂妄,势利眼,爱投机取巧。小人性情多变,喜怒无常。
君子热爱真理,对人对事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
小人喜欢“八卦”,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常常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君子爱追求正义,坚持原则;小人爱追求利益,没有原则。
君子富有同情心、恻隐之心和敬畏之心,小人很少有。君子不坑蒙拐骗、不假冒伪劣,而小人不是。
君子慈悲。小人残忍,甚至恶毒。
君子热爱环保(公益事业)和其它生命,小人常常虐待其它动物。君子善于原谅别人、不传闲话,爱成人之美;小人常常记仇、
爱传闲话、挑拨离间,善于落井下石。
君子不夺人所好、强人所难;小人不是。
君子大度,小人小气;君子常思己过,小人常念人非。
君子光明正大。小人常搞阴谋诡计和小动作,甚至背后给人使绊子。
君子屈己待人,善于团结周围的人,有凝聚力,适合带领团队。小人常以自我为中心,善于分裂周围的人,爱拉帮结伙,没有凝聚力,适合破坏团队。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窄。
君子不爱专权,不贪恋权势,喜欢协商与民主;小人极其贪恋权力,爱专权,爱欺压下属和弱小,爱盛气凌人,爱摆架子,爱显摆。君子喜欢欣赏、赞美别人,并及时地表达出来。君子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很高兴,并积极向人家学习;小人喜欢挖苦、讽刺别人。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会嫉贤妒能,嫉恨和排挤人家。
君子包容,求同存异,能容人;小人偏狭,排斥异己,不能容人。
君子好施舍,大方,好帮助弱者;敬老扶幼,善待妇孺。
小人好占有,很吝啬;很少伸出援手,常常见死不救。
君子会想外星人是不是更高尚、更伟大?小人会想外星人是不是很好吃。
君子与人交心,所以真朋友很多,而且常常是一生的好朋友。
小人与人交利,所以真朋友很少,朋友总是换来换去。
君子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热爱音乐、艺术和大自然,爱思考,精神生活丰富,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君子独处也是一种享受。
小人不爱学习,不爱读书,不喜欢与音乐、艺术和大自然做朋友,不爱思考,精神生活贫乏。总爱偷偷地议论别人,嘲笑别人,挑别人的毛病。小人怕独处。
君子常常知识渊博,修养深厚,有悟性和有信仰。君子乐于认错并从善如流;小人常常孤陋寡闻,知识面很窄,缺乏悟性,少有修养和信仰。小人固执己见,甚至明明知道是谬误或者自己错了,还要百般狡辩和抵赖,而且不知悔改。
君子爱帮人下台阶,小人爱给人找别扭;君子爱给人留面子,小人爱给人难堪。君子同情被伤害的人,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的人。
君子与人为善,常常考虑别人的感受,尊重和保护别人的自尊心。君子会善意和委婉地提醒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小人会夸大别人的缺点与错误,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君子希望别人快乐,小人常常希望别人难过,或幸灾乐祸。
君子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比如一些美好的东西和事物,像好玩的玩具呀或美食等);小人则喜欢独占。
君子喜欢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小人爱唱高调,说一套做一套。君子被人踩了脚会说“对不起”!小人会说“你瞎呀”!
君子起居有规律,学习有计划,生活有目标。君子喜欢节俭,不贪玩、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小人常暴饮暴食,学习没计划,生活追求庸俗、低级。喜欢奢侈和浪费,贪玩,极端追求物质享乐。
君子爱己爱家人爱所有人;小人爱己,少爱家人,不爱所有人!……。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君子的修养,也都或多或少地有小人的品行!所以,我们可能都是君子与小人兼于一身!如果我们的人生目标是做一个君子,那么,我们身上的小人习气就会越
来越少。如果我们的人生目标是做一个小人,那么我们身上的君子修养就也会越来越少!
别忘了:老天爷在建造我们灵魂的时候给我们预装了两套软件——“君子”的,和“小人”的!(特别是我们有一些弱点可能是遗传,但是没关系)如果我们长大后有意识地选择使用那个叫“君子”的软件,那么老天爷就会慢慢地帮我们一点一点把叫“小人”的那个软件删除,否则,恰好相反!!
读后提示
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什么叫做高尚,什么叫做猥琐?
你想做个高尚而内心强大的人吗?
说说你的读后感。
关键词:
同情心恻隐之心敬畏之心爱与被爱自私与博爱宽容与包容
自新与律己悟性与自我建设
篇三:《君子与小人十大区别》1.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草遇风必偃。(风吹两边倒)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
君子之交淡如水。{形容君子不与小人计较的话}.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在于义气,而小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
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色交者,色衰则疏。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句话是出自于孔子之口,意思是品德高尚的君子,总是想着为别人好,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做对别人不利的坏事,而小人则与此恰恰相反。成人之美是一种修养的境界,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与人为善的心态。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但是,那些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更有甚者,便是党同伐异、以人划线:凡是“朋友”的意见,即使是错了也要加以捍卫;凡是“敌人”的观点,即使是对的也要加以反对。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划出了不同的圈子,形成了不同的帮派。其“朋友”的真正意义也便荡然无存了。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申,所谓“君子不骄”就是一个人,若胸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而没有骄矜之气;而一个人处处张扬,处处表现出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神闲,这就是小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君子,而不能做小人。
7.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孔子说:“君子不断上进,实践道义;小人放纵欲望,追求利益。”)
做人两上方向,一个向上,所谓“上达”,一个向下,所谓“下达”。向上即是向善,向下即是逐利。有时候会觉得人生很辛苦,这边有规范,那边有要求,照着做好像绑手绑脚,等隔一段时间再看,就会发现,踏踏实实过日子,反而是人生最愉快的,平平实实的生活,反而有非常积极的人生体悟。
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光明开朗,小人经常愁眉苦脸。”)
君子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满自信与喜悦;小人即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更不用说身处困境了。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要求自己容易做到,要求别人比较困难,因为别人不一定听得进,最后就会惹来抱怨,甚至连亲子之间也一样。总之,要改变别人太难,改变自己还比较有可能。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怀刑,刑即法则。君子有所行动,就想到是否合乎此类规则。小人怀惠。程氏树德集释:「按此章言人人殊,窃谓当指趋向而言之。君子终日所思者,是如何进德修业。小人则求田问舍而已。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虽蹈刑辟而不顾也。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在陈国没有粮食充饥,跟随他的人病倒了,没有办法起床。子路带着怒气来见孔子,曰:“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曰:“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我虽非君子胸怀!但~绝非小人心嫉肠!
篇四:《君子与小人七大不同》君子与小人七大不同:孔子论君子与小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为了辨清“君子”的形像,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比较而论,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区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两者根本的区别。
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这里的“喻”字,有“领悟”、“明白”的意思。具体含义是指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君子行事按“义以为质”,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一个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形容君子不与小人计较的话}.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以“道”为准,符合“道”,可以贵亦可以富,而若违背了“道”,那是坚决不行的。君子要“见利思义”,他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一生追求真理、率学生周游列国而弘道。有一次,在陈国断粮,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是说君子即使陷于困厄的境地,依然要固守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的追求。而小人遇到困境,就会肆意胡为。他的学生子路说:“像我们这样在乱世中弘道,真是很难!”孔子说:“既然要弘道,就要在心中永远坚持道义,任何情况都不能动摇,就象那些松柏,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里孔子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使万物生生不已。而“同而不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这种单一性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比如五音谐和乃为律,如果全是一个音符,就无法令人听下去。
“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君子相交,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互相取长补短,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小人相交,必为共同谋利,依附强权,各怀损他利己之鬼胎,表面上强求一致,转过背来就互相攻击,故同而不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不追求同,不会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各自保持自己的特点。对待朋友,是倾听和尊重的态度,是一种纯净的不夹杂任何功利色彩的交往,所以看起来平淡如水,实则是一种心灵的相通。
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是说君子内心非常庄重,与人和睦相处,不拉帮结派、牟取私利。而小人却总与君子相反。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道德原则的人称之为“乡愿”,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指出小人、伪君子定然是众人所唾弃的。他讲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应以善恶道德标准为依据”。君子对于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妥协的。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象春风吹拂,清爽和畅;象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保持这样的境界,与人为善,所以“坦荡荡”。至于小人呢?总是患得患失,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或者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忙于算计,受各种利欲所驱使,经常陷入忧惧之中,所以总是“长戚戚”。
孔子提出君子要讲诚信。诚实无妄,乃天之道,圣人与天地同心,要做到无人欲之私、坦然无欺、恒久不怠等。“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应恪守忠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在此表现了君子人格的真诚,而且说明虚假的伪君子是儒家所不齿的。
君子敢于坚持正道原则,纠正别人不符合道义的做法,而不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君子与小人的心胸和视野则不辨自明。孔子称“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他称赞颜回的安贫乐道、子贡的聪明真诚、子路的憨厚勇敢、曾参的忠实坦荡等。
四、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遇到矛盾时君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只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孔子强调君子有君子之德,“仁”、“义”是君子所必须具有的品德,在仁德的追求中锲而不舍,才能达到“仁”的境界。颜回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如果你能够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那么天下
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仁与义作为君子之德,小人是无法企及的,君子日日精进向上于进德修业,小人日日向下沉沦于私欲。
孔子说君子能“内省不疚”、“过则勿惮改”,认为君子能够不断反省自己,通过修身完善自我修养,砥砺自己的品格。小人有错总要推诸他人或文过饰非,无法面对自己的缺失。孔子及其弟子在论及学道修行之时往往从自身与周围人的关系为出发点来进行思考,他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是说颜回不迁怒于别人,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说每天都须反省数次,从而能在追求理想人格的道路上永不懈怠。
一次,宋国遇到了水灾,鲁国派使者前往慰问,宋国国君回应说:“寡人不仁,因为斋戒不够诚实,徭役扰乱了百姓的生活,所以上天降下此灾,又给贵国国君增加了忧虑,以致劳烦先生前来。”孔子知道后说:“看来,宋国大概会很有希望。”学生们问为什么,孔子说:“当初桀、纣有过错却不承认,很快就灭亡了。商汤、周文王知道承认自己的过错,很快就兴盛起来了。过而能改,君子之道,善莫大焉。”宋国后来果然成为国富民强的国家。
五、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