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优美语句素材>描述人自私的话

描述人自私的话

详细内容

篇一:《用学过的句子描述一下你周围人的心情》

用学过的句子描述一下你周围人的心情。Iamhappy,becausetodayismybirthday.ButSarahissad,becausehermotherisill.Chenjieisworried,becauseshecan’tfinishherhomework.Johnisafraid,becausehismotherisangrywithhim.Amyishappy,too.Becausehermotherbuysanewskirtforher.

篇二:《你这辈子说过的最自私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这辈子说过的最自私的一句话是什么?”她问在一旁沉思的他,他是个喜欢沉思的男人,这是她爱上他的原因,也是她讨厌他的原因。他沉思的时候,常常忽略她的存在。“最自私的一句话么?”他停下沉思,转头看她,想也没想的说:“你是我一个人的。”

他对她一见钟情,认识第二天便求婚。但一次车祸后丈夫失忆了,妻子照顾失忆的丈夫,他说∶谢谢您对我这么亲切。第二天,妻子推丈夫去散步,他突然让等一下。妻子愕然。丈夫不好意思地说∶那个…虽然我们昨天才见面,但请你和…请和我一起生活吧”一见钟情是一种命运,再次遇见,我依然记得。

分手那天,她突然问我,粉笔擦划过黑板先生的那一刻,粉笔小姐为什么哭了?我摇头…她低头不作声,片刻转身走开。很久以后,我收到一张卡片,熟悉的字迹工整写道:"粉笔小姐会哭,那是因为,她终于发现她用生命在写的爱情,那些原以为会刻骨铭心的片段,竟真的敌不过粉擦的轻轻一挥。"

“今晚要开会,不用等我了.”“哦,知道了。”挂掉电话,她看着精心准备的一桌子菜发呆.总是忙,连我生日都忘了。门铃响了,“保安,有人看到你家阳台进了窃贼.”“啊?”她惊讶的看着保安鱼贯而入,很快听见阳台传来熟悉的声音:“谁是小偷?我是这房子的业主!喂干什么!别弄坏我蛋糕…”

篇三:《世上最浪漫和最自私的话就是:你是我一个人的》

世上最浪漫和最自私的话就是:你是我一个人的

引导语:亲,你若要走,我不留,你若回来,我还在。不想拘束你的自由,你总说这样是为了我好,可是,你却永远不明白我想要的只是和你一起,别的,真的都不在乎了。

编后语:亲,别错过,别轻易放开到手的幸福,因为一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不要想再见,不想说再见,因为再见可能再也不见面了。珍惜,珍惜,眼前的,才是最重要的人,不要离开才后悔,回得到过去,回不到当初,我们,再也不回去了。

篇四:《人都是自私的》

人都是自私的

有人愿意燃烧自己,温暖世界,但那只是寥寥晨星,大部分人只愿烛照一方天地;有人愿意烹煮自己,馨香人间,但那只是疏疏花芽,大部分人只愿手留余香;有人愿意化作春泥,养护生命,但那只是恒河沙数,大部分人只愿葆有青春。这,就是自私。自私是人的劣根,可以追溯到历史的深处。慈祥的女娲用泥造出华夏儿女,其实只是为了驱散浓浓的寂寞;伟大的耶和华给亚当提供舒适的伊甸园和美丽的妻子夏娃,其实只是为他的智慧树找一个守护者;皇帝和蚩尤昏天黑地地干了一架,难道不是为了部落首领的头衔?自私深深根植于人内心,这是一棵从我们诞生就开始扎根的老树,那千盘万绕的根脉游走于我们身体的每一隅,很难连根拔起。曾国藩说过,人有向下的特性,自私属于向下的范畴,人性如水,水总是向下流的,自然,人变得自私也并不是很意外的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变得自私主要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个人利益的绝对要求。不能说自私百害无一利,原始人出于自私,希望自己能吃饱穿暖,努力改造自然环境,使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并不能否认这种认知的巨大作用,在茹毛饮血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在无法满足基本需求时,自我意识像夜空中的星星一般突出,自私的血液在他们弱小的身体里沸腾,让他们有了改造自然的动力,于是,愚公移山不再是神话,精卫填海不再是信谈。

但是,人还有社会属性。深夜里,每个人都往水池里倒水,天亮后,水池是不会变成奶池的。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一个个小的齿轮单独运作,便会让最先进的机器报废,自私会绊住社会前进的脚步。商纣王为满足私欲,酒池肉林,百年殷商灰飞烟灭;秦始皇醉心永生,寻蓬莱,筑阿房,一统神话镜花水月;隋炀帝情迷江南烟雨,将百姓的血泪注入大运河,大好河山毁于一旦。山河破碎,国事凋敝,百姓飘零,难道不该责怪帝王的自私吗?是自私,让一个个朝代被历史的车轮碾碎;是自私,让一位位千古明君背上骂名;是自私,让一座座文明的宫殿消失于冲天的战火。有人说,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而且我们也不是帝王,这些,于我们何干。君不见,自私的人们为了减少麻烦,对血泊中的生命视而不见;君不见,自私的人们为了避免引火上身,对苦难百姓的呐喊呻吟置若罔闻。当代社会,道德滑坡,自私便是那场大雨。小康社会,我们在物质上很充足,但在精神上,我们是苟延残喘的乞丐。

没有感动的生命,太硬,太干,太没有弹性。可是,自私堵住心的每一个能透光的小洞,爱的血液失去了氧气,生命渐渐枯萎。人,的确都是自私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压缩包,深埋心底。

篇五:《关于人性自私的辩论》

所有的社会现象及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到人性:人的恶行从何而来?为什么人有时是冷酷与残忍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人的自私是善还是恶?利他、奉献与自利是什么关系?是否利他本质上是自利的一种迂回方式?

人性的这些问题并不经常被追问,但每一次被追问的时候,都会暴露社会观念的分裂,甚至鲜血淋漓的内心。

药家鑫案件、小伊伊、小悦悦、跌倒的老人等,每当社会事件逼问当代中国人性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人性本质这种哲学问题,原来离每个人的生活如此之近。

3000多年的主题,有没有相对“正确

的”答案?我的看法是有,但中国思想界----或者说哲学界----却没有,不是当今转型期的中国没有,而是中国思想史从来就没有过。

但必须说明的是,中国思想界没有关于人性论“正确答案”,并人性论是世界哲学史争论了不意味着中国人缺乏道德。中国古语说“礼失求诸野”,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从来没有失去,更不存在滑坡,中国社会欠缺的是在观念形态上对人性本质---或者说可被接受的常态----及建立其上的社会逻辑体系,形成正确的认知及主流共识。

99.99%的人道德很

正常且健康(按14亿人口基数,0.01%即有万分之一不道德的人的数量都是140万),现在----尤其在微博、媒体的公知分子话语空间里----放大社会事件背后的公众道德问题,是典型的以万分之一的极少数现象“推论”99.99%绝大多数人有问题的错误逻辑。

所谓“正确”的认知,是指经得起解析、符合逻辑、能够前后一贯以我们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常识判断,中国社会地贯穿观念体系的认知。大多数人认同、精英群体大部分认同的,就是社会共识。

尽管上述定义没有排除人类认知的主观性,但也绝不意味着“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正确的含义就是指观念认知能有效地发挥对个体、群体、乃至国际关系的正面调节效能。

人性论的最核心问题历史上多有变化,从动物性与社会性、天生与习得、善与恶、神与俗到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等,近现代以来的核心问题是自私是否是人性本质的问题,即人性自私假说,包括自利(或利益最大化)是商业社会的基本原则、利他也是为了自利等延伸问题。

当今中国的人性思想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陷入巨大的误区。

误区之形成,与中国近现代以来包括当今市场经济思想对西方市场观念的误读有关,也直接与2500年前百家争鸣时期的一段人性争论的思想公案有关。{描述人自私的话}.

思想史研究者一向将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辩论作为重大事件,是因为两者的观点正相反对,且都自成体系,让研究思想史的人可以有话好说。但本质上,关于性善性恶及其各种“正反合”的观点,都没有多少真实的社会价值,是非常典型的“形上学”命题。

真正与社会关系重大的人性争论是孟子与杨朱学派的分歧,这个思想分歧不是高远的形上学,而是与从个人到国家的完整社会体系紧密相关。

杨朱学派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出现的一个著名的非主流思想,这个学派没有留下独立的论述,只有被儒家树立为批判标靶时留下的只有片言,却有一句顶万句的振聋发聩效果:拔一毛利而天下,不为也。

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人不归杨,则归墨”,又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亚圣鉴定杨墨学派的结论是:“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从此,杨朱二字在儒家的话语体系里,变成了禽兽的代名词。经过董仲舒开始的独尊儒术到唐代科举制、宋代孝悌理学,儒家的“统治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涵盖到人生社会的一切领域,杨朱的贵我、为己、重生等被清除出社会思想的地盘,只能在道家养生思想里,留有一席之地。

这段思想争论里,有一个逻辑上的漏洞没有被关注,而是都“预先”陷入了孟子设定的“逻辑圈套”里:为什么贵我就一定会与利天下矛盾呢?为什么利天下就一定要摩顶放踵呢?

不要说贵我、重生等观点未必与利他、利天下、崇仁贵义等价值不能兼容,即使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这样的极端观点,也未必意味着不可以为天下而舍生就义----留存的杨朱观点,以利论天下与我之关系,从逻辑上说,未必意味着我与天下之间的一切关系,比如当我之生命或其

他生之自由受到威胁的时候,贵我思想未必就是主张投降保命,也可能变成捍卫自我权利反抗。这当然也不是指杨朱有这个思想,而是指思想的逻辑可能性,并非只有孟子等定义的一种结果。

杨朱思想是否“言盈天下”不好说,但在各为其主的战国时代,这种“反映”现实的思想流行不足为奇----今天中国的新商业社会,不是也引为圭皋吗?

虽是遗文如金且由批判者转述,但从留下的论点里,可以肯定杨朱是一种社会思想,如“轻物重生”这个观点,显然可以引申出针对统治阶层追逐驰骋畋猎、皇宫珠宝之类物欲满足、而不顾民生死活的谴责。

杨朱没有将仁义孝悌的道德内裤穿在外面,孟子就给他送了顶禽兽的帽子。

但这还不是这段人性争论公案里最核心的部分。

最核心的是,杨朱的观点并不是从人性本质角度的判断,也就是说,杨朱思想不是人性论,而是一种社会政治思想。

孟子批评杨墨思想的,竟然也不是说他们利天下而不为或摩顶放踵有什么问题,而是“索隐”----这两个字在中国文化里意义重大----出二人思想里有“无君无父”的倾向,直接就扣上了禽兽的帽子。

插一段题外话:孟子是儒家“帽子工厂”的鼻祖,孔子、荀子等有明确的臧否,但较少送帽子。孟子思想是儒家意识形态化的重要武器,比如后儒给秦始皇戴上暴君----秦始皇是中国皇帝里杀儒生较少的

----的帽子,给武则天戴上秽乱宫廷----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就不是秽乱----的帽子。

这段逻辑错乱、走入歧途的思想争论公案,给中国社会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观念陷阱。

杨朱谈的是社会思想,孟子从人性论角度给了一顶禽兽的帽子。杨朱思想没有体系,孟子的思想却比较有体系。于是,按照“自然”联想推论的逻辑,孟子体系里的所有思想,就“自动地”都变成了不禽兽的思想,特别是孟子的人性论----性善说、不忍之心、仁有四端、利他等。

反过来,杨朱思想必然也“自动地”变成性恶说、冷酷、麻木不仁、自私自利的禽兽思想。于是,杨朱主张的贵我、重生、为己等,也就“自动地”都戴上了自私冷酷、千夫所指的禽兽帽子。

你贵我吗?那就“游戏污浊以自快”吧!你为己吗?那就是无君无父的孽子叛臣!你不肯尊君孝悌吗?这不是禽兽是什么?----中国的个体自由包括思想,就是这样被帽子工厂绝杀!

尊君孝悌怎么就与禽兽不禽兽关联到一起,是没有论证的,或者是按照儒家的话语逻辑论证的。

2500年,对这段思想争论公案的评价,都是围绕赞

成还是反对杨朱或孟子而展开,从没有解析贵我、利己、利他、利天下之间的逻辑关系。贵我就不性善了吗?重生就与不忍之心矛盾吗?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就没有四端之心了吗?

孟子包括后世儒家,以及中国思想史研究者,在面对这段思想争论自孟子而下近的时候,都没有从“事理逻辑”的角度进行推敲,而是都急于亮明态度----殊不知,有态度而无解析,正是将道理搅成一锅粥,分不清是非的根源。

靠权力、权威、地位等外在力量,而不是思想本身的逻辑性,以及“道之理”与“事之理”之间的对勘互证,并不能解决思想的普遍认同。

所以,孟子即使未必错,但靠送帽子解决思想争论,并不能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即使孔孟被送上祭坛,也不会解决真实存在的思想分歧。

2500年的现象就是:儒家正统所赞成的道理,尤

其是核心观念,是依靠与权力的结盟,取得了统治意识形态地位,但是这种统治意识形态从来没有真正驳倒过被其树立为“异端邪说”的思想:杨朱墨子老庄商鞅乃至佛禅西学。

中国思想史上的“观念形态”从来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中国思想史延续-----马恩列斯毛的意识形态似乎适应了“革命”----新中国诞生,但也没能适应“建设”----建国后直到文革结束、邓小平掌权(11届三中全会)才开始不先讲主义,而是先建设。

这就是《庄子·天下》所说的:道术将为天下裂。中国观念形态的分裂,到今天仍然没有结束,根子都在人性论。

中国的历史也因此患上“分裂症”:或者是私欲横流、骄奢淫逸,比如中国社会里人格“典范”----皇帝及其第一家族;或者存天理、灭人欲,士农工商唯有挥刀自宫,消灭灭私欲,才是存天理的证明。或此或比,循环交替。

观念形态的逻辑、体系统一性不解决,社会乃至历史也将在分裂症中“打摆子”(冷热病)。观念形态及社会共识,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

现代人类学(弗雷泽的《金枝》、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等)研究的在原始社会、部落社会,观念形态----体现为各种信仰、宗教、组织结构、人际关系规则等----是部落行为的指针。大型文明(汤因比《历史研究》里总结的26个民族文明)里,观念形态是决定文明命运的因素。一个文明的解体,通常都伴随着内部观念形态的分裂。

到近现代,五四的思想者们刚提出人性自由的觉醒呐喊,就不得不将小我奉献给民族救亡的“革命”----革命及其思想在近现代代中国,不是知识分子的自由选择,而是思想觉醒者的最后出路。

在西方枪炮与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开始重新思考传统与西方的中国近现代思想,最后以形成一种“革命意识形态”结束:无论是孙文蒋介石的国民党,还是陈独秀毛泽东的共产党,本质上都是一种革命意识形态。

一个被侵略的近现代中国,没有什么可以建设,更没有国家的独立,何来个人的自由?民族独立是这个被欺负国家的先知先觉者的唯一选择。

革命意识形态成为现代中国的主导性思想形态,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步,也是近代中西思想碰撞在时代背景下的必然归宿----或者不用这种历史决定论的语言,可以说是中国文明自我修复一个较好的选择。

如李鸿章所说,一代人只能解决一代人的问题。今天研究近现代历史及思想,以社会改良论的角度反诘革命意识形态的问题,这种历史研究是在摧毁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价值,却并不能建立新的价值。

篇六:《自私才是人的本性》

自私才是人的本性——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统统错了两千;那么,人的本性到底又是什么呢?答曰:自私;人本自私,中国已经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话作了很好的表;一个孩子,当他还没有受到礼仪的熏陶时,是决不会像;需求是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正因为人的需求和为自己谋利的方式都是多样性的,使;雷锋早已成为乐于助人做好事的化身;的呢?分析一下便知;一直以来被我们

自私才是人的本性——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统统错了两千多年前,儒学大师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稍后一些的另一位儒学大师荀子,又说人性本恶。到底谁对谁错,一直争论到现在也没一个结果。我看这两种观点都统统的错了。为什么?很简单,如果说人性本善,那就应该是善善相染,善善相承,这个世界就不应当有恶人恶事了,可实际上我们的这个世界恶人恶事一直是源源不断,到处都有;如果说人性本恶,那就应该是恶恶相染,恶恶相承,这个世界就不应当有善人善事了,可实际上我们的这个世界善人善事也一直是源源不断,到处都有。可见,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那么,人的本性到底又是什么呢?答曰:自私。自私,就是人的行为的出发点和终点或者说根本点,主观上是为了自己。就是说,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其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当然,主观为自己的同时,客观上也常常出现为别人的情况。

人本自私,中国已经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话作了很好的表述,就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是每一个人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需要,如果一个人从根本上放弃了自己的欲望或需求,其结果只能在人与人的竞争中和人与环境的抗争中,最终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淘汰出局,即所谓“天诛地灭”。一个婴儿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就表现出了其自私的本性:请注意啦,我来了!有吃的吗?喂我吧!要把我养大成人哦!

一个孩子,当他还没有受到礼仪的熏陶时,是决不会像孔融那样让出大梨的,只要他喜欢吃。孔融让梨,是因为他已经懂得了人的

需求是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求,懂得了拐弯抹角为自己算计——少吃点以赢得大人们的赞誉和怜爱,更爽!从孔融让梨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看出了两点:其一是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归结起来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大类;其二是人为自己谋利的方式是多样性的,也可以归结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人们有时偏重于物质需要,有时偏重于精神需要,有时是赤裸裸摘取需要(直接方式),有时是拐弯抹角获取需要(间接方式)。

正因为人的需求和为自己谋利的方式都是多样性的,使得人的自私本性常常受到掩盖。很多善是人的第一本性时候,很多人事,好象是不能用自私来解释的,如上面说的孔融让梨,就被人们错误地拿来当成人性不自私的典型。再举些例子说吧:相信多数母亲都能做到:宁愿自己吃不饱,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罪,

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能顺利成长,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这份胸怀,确实是伟大的。但却不能因此而说她并没有为自己着想。孩子能吃饱,能顺利成长,能生活幸福,其实也是一个母亲最大的精神满足,不管她意不意识到,她的这份精神需要都是本能存在的,她为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得她精神上的需要。另外,孩子能顺利成长能生活幸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她本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前提。所以,母亲的伟大和自私并不矛盾。

雷锋早已成为乐于助人做好事的化身。我们的现实中,确实不乏这样的人。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的,冒着生命危险救火救灾救人的,拾得巨款设法归还原主的,确实都有。有这些行为的人是否也是自私

的呢?分析一下便知。这类行为主观上有几种可能:其一是助人为乐的信念使然。由于受教育或环境的影响,持各种信念的人都有,持助人为乐信念的人当然也是有的。既然是在助人中为自己找到乐,就不能说没有自私的成分。其二是“欲取之必先与之”。我帮他人本来就是图个他人也帮我。其三是放长线钓大鱼捞取某种资本以实现更大的人生目标。

一直以来被我们称为英雄的文天祥,坚决不屈服于蒙古人,明知会因此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难道他也是为了自己吗?回答是肯定的,他当然也是为了自己。孟子他老人家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作为孔孟的信徒,忠义即是他的最高信条,最大精神需要,既然早已向世人表明“留取丹心照汗青”,要他投降就是让他比死还难受。舍生取义对他来说是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在他意识里,“留取丹心照汗青”比投降更划算一些。古今中外众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事例,要么是像文天祥一样出于信仰,考虑自己的精神需要;要么是为情势所迫,如一些战斗英雄,前进也是死,后退也是死,如是在前进中成了英雄;要么是加工拔高造出来的,如现在就有人揭露说几十年前的小英雄刘文学是造出来的,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造出来的英雄肯定会有。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自私的历史。朝代的更换,历史的演进,无不是以人性的自私为推动力。有了想称王(皇)称霸的人,才有可能改朝换代,有了大批不甘受奴不甘寂寞而想建功立业的人,才成就了某些人称王(皇)称霸。为着统治和反统治的需要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对私欲的追求而推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性的自私本质决定了由人组成的集合体也是自私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残酷剥夺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一个国家,也总是千方百计为自己谋利益,号称最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美国,为了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也会不顾联合国和多数国家的反对而非法侵入伊拉克。现代的每一个政党虽然都有一套十二分漂亮的词

汇,但骨子里无不是以本党利益为行事准则,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是这样,台湾的民进党也是这样。此外,在社会上形成的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圈子,也都是不遗余力维护自己的圈子利益。

人的自私本性如果不受节制地超过一定限度发挥,就会变成恶。为谋财而抢劫而害命,为满足性欲而实施强奸,贪官失控而索贿受贿或贪污等等,都是人的自私本性得不到应有节制而超过一定限度发挥的结果。为了抑制人的自私本性超限度发挥,建立一个法治社会是必要的。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精英们为国家的未来设计得很理想,但由于一时间法治配套不上来,结果在最初的那几年里,州与州之间拼命争利益,集团与集团之间拼命争利益,老百姓与政府之间拼命争利益,搞得整个国家乱七八糟,人民怨声载道,骚乱和暴动都出现了。对此华盛顿就曾痛心说过:“十三个主权国家,你斗我,我斗你,又

一块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我们犯了一些错误,需要纠正。我们成立联邦时,大概对人性作了过高的估计。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即令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措施,人们也是不愿采纳实施的??”正是及时补上法治,才使得美国的社会秩序逐步走上正轨。可见,只要社会措施(如法治建设和教育建设等)得当,是可以克服人本自私的局限性的。

自私是人的本性,但人类是有智慧的,智慧来源于大自然。他们会学习大自然的品质,太阳的品质,大海的品质,大山的品质,花的品质,小鸟的品质,于是现代文明人的品性多种多样。

篇七:《两个自私的人是不是不该在一起》{描述人自私的话}.

两个自私的人是不是不该在一起

我们彼此都是那种比较自私的人,只有确定对方是百分百对自己的情况下才愿意去付出。

两人的感情里,我觉得我爱她更多,而她对我更多的是建立在我对她非常好的基础上。她省吃,却把钱无脑的花在买衣服和一些小饰品上。对于女孩我理解这些,可言语间她已经无数次流露出对于4S高级包眼镜这些比较奢侈的物品的追求。她花自己的钱精打细算,而花我的钱会比较放纵,让我觉得她把我更多的当成一个附属品,一个让她快乐的工具。我现在工资5000她大概1500左右,我现在有一套贷款房,每个月我要自己偿还贷款,这点她非常不满,因为她的一些朋友都是男方家里去还贷款。

我觉得以她的长相是可以找到一个满足她大部分奢求的男人的,而她却又不甘心做那样的人,可现实的缺失会给她带来极大的不满足感。于是这种感觉就会变成怨气释放到我的身上来。我感觉很累了,如果理智的分析我觉得我和她很难有未来,可是却又舍不得主动说分开。想必她也是一样的心态,她一定无数次动摇过和我在一起的念头,只是因为习惯和依赖,还有害怕分开的那种痛苦的感觉吧。正是因为这些,我有时不知该怎么面对她,对她的关心会减少,沟通也减少了,因为没几句话就会提到钱,我们之间似乎没有可能甜蜜的聊上完全没有功利的话语。这真的不是我想要的爱情。

她说过,物质不重要,只要是我对她好就行,可现实告诉我并不是这样的。我作为一个男人听着自己的女朋友说她的朋友过的如何好,她的姐姐买了什么东西,我能不被触动吗?而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她也确实过的并不奢侈,吃的很简单,也很克制。正是这些让我又不忍心就此放手,我真的很苦恼。如果作为旁观者,我能清楚的预计这段感情是没结果的,可身在其中

的我真的很难做出抉择,我总是在想要分开的时刻用我俩的甜蜜安慰自己还有希望,还没那么糟,可我又一次次的清楚自己是多么脆弱。我的年龄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无论怎样,都该要有个定论了。

情感专家分析:

现在的女孩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都不是一般的,没办法成长环境优越不可能让自己生活品质越来越低啊。自己收入有限,当然只有借助于另一半来解决了,虽然追求物质但并不丧失自我。如果两个人对生活的观点相反,可想以后生活琐事中还得面对多少问题啊,既然都舍不得放弃,那就应该多敞开心好好谈谈生活观,尽量用实际打动对方的心思,毕竟都是成年人了,也知道自己面对的生活的现实了。比如告诉对方:子女成年上班了,应该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而不应该给父母添加负担来出钱,父母有多余的他们愿意出是他们的心意,他们不愿意出也是他们的自由,父母也有自己的晚年生活他们劳累一辈子有权利享受自己的生活。有些分歧我觉得应该晓之以理动之情,而不是闷在心里。当然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不要整的太严肃了,就是平时唠嗑的时候当闲农门阵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就行了,对方听多了自己也会思考,也会受到影响的。只有性格思想一致的人在一起才会感觉轻松自在

篇八:《自私才是人的本性》

自私才是人的本性——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统统错了

两千多年前,儒学大师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

稍后一些的另一位儒学大师荀子,

又说人性本恶。

到底谁

对谁错,

一直争论到现在也没一个结果。

我看这两种观点都统统的错了。

为什么?

很简单,如果说人性本善,那就应该是善善相染,善善相承,这个世界就不应当有恶人恶事了,可实际上我们的这个世界恶人恶事一直是源源不断,到处都有;如果说人性本恶,

那就应该是恶恶相染,

恶恶相承,

这个世界就不应当有善人善

事了,可实际上我们的这个世界善人善事也一直是源源不断,到处都有。可见,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那么,人的本性到底又是什么呢?答曰:自私。自私,就是人的行为的出发点和终点或者说根本点,主观上是为了自己。就是说,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其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

当然,

主观为自己的同时,

客观上也常常出现为别人的情

况。

人本自私,中国已经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话作了很好的表述,就是:

“人不为

已,天诛地灭。”自私是每一个人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需要,如果一个人从根本上放弃了自己的欲望或需求,{描述人自私的话}.

其结果只能在人与人的竞争中和人与环境的抗争

中,最终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淘汰出局,即所谓“天诛地灭”。

一个婴儿来到

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

就表现出了其自私的本性:

请注意啦,

我来了!

有吃的吗?

喂我吧!要把我养大成人哦!

一个孩子,

当他还没有受到礼仪的熏陶时,

是决不会像孔融那样让出大梨的,

只要他喜欢吃。孔融让梨,是因为他已经懂得了人的

需求是多样的,

除了物质上的需求,

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求,

懂得了拐弯抹角

为自己算计——少吃点以赢得大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