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作文开头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作文开头

详细内容

篇一:《近代史作业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摘要: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的一声枪响,为统治中国的腐朽的清王朝敲响了丧钟,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中华民族迎来了民主的曙光。

关键词:辛亥革命,历史,中华民族,责任,担当。

青天白日旗开,奋起三合会党来。总督衙门攻击猛,精英尽瘁济时才。——佚名

时光已渐渐远去,历史的硝烟也渐渐散尽。中国人们为了中华的光明前程,都在不断地探索者,不断地尝试着,进行着一次次的革命。在中国的历史上,统治者的更替都是一个朝代接替者另外一个朝代。一次次的革命也都是以这样的形式变更着。但有一次革命去不是这样,那便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帝制,尝试着去建立一个新的政体——共和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推到了中国上下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尽管后来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遭袁世凯的窃取,民主共和体质遭北洋军阀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都不能颠覆众望所归的民主共和体制,辛亥革命可以成为新时代的先驱,它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的一声枪响,为统治中国的腐朽的清王朝敲响了丧钟,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中华民族迎来了民主的曙光。

来到武大上大学已经有半年多了,我早已想去辛亥革命纪念馆看看了,2014年4月5日,清明节放假,趁着这难得的假期,我便去纪念馆参观了参观,参观后颇有感触,在此记录一下。

一踏入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就被震撼住了,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开崭新帷幕。由一楼进入“晚清中国”部分,将看到“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一排硕大的昔日“不平等条约”名称,以雕刻的形式在整面墙体呈现。展览由此开始,通

过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等,再现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在序厅和五个展厅参观,常常被声光电结合的陈列方式、精彩新鲜创意十足的技术和艺术亮点所震撼,“身临其境”地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穿行在序厅和5个展厅,我的思绪在历史长河中最亮丽耀眼的这一段停顿逗留。在辛亥革命中,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主共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这种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幕幕辛亥革命的人物、场景、事件,展示了历史的惊魂时刻和精彩瞬间,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人真切缅怀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先驱们为振兴中华、不怕牺牲、忧国忧民、敢为人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武昌首义的伟大壮举,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居民也将永远铭记。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展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支撑,文物与场景并重,运用陈列展示技术和艺术语言,充分吸收上海世博会的技术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使人耳目一新。陈列中,可见大量的微缩景观,让人感觉仿佛进入百年前的武昌街景。尤其惊叹的是多媒体呈现首义之夜之场景,让参观者看到“起义士兵”的走动,听到他们在“干大事”之前的窃窃私语。还有用沙盘再现的旧武昌城全景,并用多媒体展现首义之战全过程。让人感觉一脚踏入沉重的历史。归纳起来,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共有几大看点,下略为大家表述一二。

首先,对我印象最深,震撼最大的是那十二个不平等条约,一步入第一展厅,那两面条约墙向我的头顶压过来,看着那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那些当时中国让出来的巨大的国家利益,条约墙的尽头是被列强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晚清时局图”。帝国主义国家们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完全无视中国主权,满清帝国大厦将倾,人民在夹缝中苦苦求生,我在展厅中深切地感受到了那晚清时局,感受到了清政府的无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接着向后走一段之后,我看到了那同盟会的誓词,同盟会的誓词写在天幕上,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字字苍劲有力,简短精悍,真切地写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需求。展览按比例复原了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的会址,头顶上的“星空”以世

界地图为底,同盟会各分部的地点群星闪耀。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誓词十六字纲领,一笔一画写在天幕上,直入民心。

接着再走下去,我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中的180度环幕影院,在这里还原了武昌首义的“第一枪”,1911年10月10日那晚惊心动魄的一幕如在眼前,当晚7时许,城外塘角辎重队纵火为号,8时许,城内新军工程营八营革命党人打响首义“第一枪”,新军官兵和军事学堂学生等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楚望台、控制中和门,部署攻打湖广总督署的战斗,一系列历史事件实景得到真切还原。最吸引人眼球的是180度环幕影院,放映的是专门为辛亥革命博物馆拍摄的影片《武昌首义》,还原了10月10日那夜武昌起义全过程的真实影像,而在银幕下方是硕大的大型电子沙盘模型,展示了武昌旧城风貌,观众可以想象当年先烈们在此上演的传奇故事。

参观完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和众多参观者一样深受教育,感想深刻。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辛亥革命,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新时代,拉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序幕,使中国历史步入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烈,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以“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革命精神。以鲜血和生命开展这场伟大的革命,其光辉业绩彪炳千秋,值得后人永远歌仰、怀念。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的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我想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而今,我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一名国防生,一名武汉大学的国防生,更应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在校学习,将来参军入伍,为我中华国防事业奋斗终生,不负国家期望,成为未来的共和国脊梁!

i

i参考文献:1.王伟光等《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7月第一版

3.朱育和《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1日

篇二:《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武汉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同时也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幻的瞬间,墙上的黑白照片表彰着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我们的眼前不断涌现我们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特别是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或热烈讨论,或拍照留恋。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能取得成功,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刀枪,用热血洒满大地换来的。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站在“红楼”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怀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

着我们后辈人努力奋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生活在划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全面的了解中国的革命历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武汉首义文化的历史名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应该倡导这种敢为天下先、敢为民生洒热血的精神,将首义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引导党校成员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将历史纪录与现在的首义文化弘扬的目标相结合,这正是我院学子贡献于地方建设的特色路径。

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江水浩荡,青山峥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为之奋斗不懈!

诸多的努力奋进并取得成功,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这些赋予历史性的论述无不证明了革命历史的伟大。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积极性很高,在纪念馆门前,大家集体照相,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那段历史,也同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全体学员感受很深,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漫长与艰辛。

篇三:《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作文开头}.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武汉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如火如荼,在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厂,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这一间间静止的房子、遗物,向我们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武汉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武昌首义。

这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将中国引入世界近代文明的轨道之外,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场革命,为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准备了条件,没有这场革命,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这次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不仅仅让我又一次温习了这历史的宏伟篇章,先辈们为中国富强而流血牺牲奋力拼搏更激励我努力学习,做一名优秀人才,在和平年代为中国经济繁荣做贡献。

篇四:《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2010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整整百年之后,坐落在当年革命源起之处的武昌起义门旁的辛亥革命博物馆终于与人见面了。百年前,革命烈士们为了中华的民主复兴在此相聚,相约一同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百年后,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生活的人们站在同一地方,缅怀当年那些大无畏的先驱者,那些敢于直面现实,反抗现实,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带领着中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之路的勇士们。

2014年秋天参加党日活动,连下了几日的雨,天公作美,雨停了,我们有幸造访了这座坐落于张之洞路与彭刘杨路之间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新馆。即俗称的红楼。

下车之后走几步,我们就看见了博物馆。博物馆主体为赤色砖岩铺就,以剑指起义门的造型立在我们面前。整个建筑就像是一个指向,一个航标。指引着当年的起义军们进发的方向。登记取票后,我们先找到了入口,通过安检,入馆后首先看见的试衣服巨大的立体岩画浮雕。乘着电梯,我们来到了博物馆一楼。

我们先进入了第一展厅。展厅主题为“晚晴中国”。展厅光线昏暗,气氛压抑,一进去就看到晚清末年时期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如沉重的石碑一般矗立在我们的身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竞相在中国划租借、派驻军、开银行、办工厂、设教堂,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列强间的争夺愈演愈烈,偌大的中国被瓜分。大清王朝已垂暮,丧权辱国,日盛一日,社会动荡,民生维艰。再往里走,眼前出现了当年满清政府官员在与列强们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任务都有蜡像做成,栩栩如生。列强们在谈判桌的一端,趾高气昂。满清政府的官员在谈判桌的另一头,对中国即将被瓜分的现实无能为力。整幅蜡像画面高度还原了当年谈判现场的情况。在一旁的展览墙上还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况。再往前走,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介绍。有一首谭嗣同的诗刻在了墙上。那是他的“有感”。他写于1896年的。后一句中他悲叹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舟?”让我们穿越了百年,感受到了当年谭嗣同对中国未来去向的迷惘与悲叹。而甲午一战更是让中国人颜面尽丧。堂堂泱泱大中华,竟被我们一直以来看不起的东海近邻,只有弹丸之地的日本小国击得节节败退。中华就此彻底沉沦。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自立自强,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少年,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仁人志士进行了自强救亡之路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显示了体制内变革的尝试;义和团运动、自立则展现出民众救亡的力量。反映当时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对中国自强救亡的探索。在这些运动中,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梁启超、康有为人等。他们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方面对救中国于危难之中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然而,这些探索都以失败告终。我们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他的旗帜下由爱国走向了革命。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在“革命原起”展厅,我们了解了孙中山倡导革命的历程。

他曾在伦敦蒙难,后被人救出。当时这一事件震惊一时,孙中山也因此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革命家。孙中山从领导革命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唤起民众起来闹革命,首先要开启民智,进行革命宣传。为此,革命派积极致力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各地开始创办革命团体。不久之后,同盟会成立。这代表着中华大地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诞生了。由孙中山带领的同盟会确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之后该纲领有被解释为三民主义。自1906年起,同盟会联合地方会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镇南关起义{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作文开头}.

和黄花岗起义等。其中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三·二九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亲率军队120余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孤军作战,奋战一昼夜被清军击败。孙中山评价这次起义为“惊天地,泣鬼神之举”。

而在同时,武汉由于汉口开埠、洋务运动及湖北新政等原因逐渐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在这里成长起来的革命党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在1991年5月,保路运动爆发,这场风潮由罢市、罢课等斗争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革命时机终于成熟。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夜,湖北革命党人临危发难,通宵血战,占领武昌,取得在共和旗帜下中国城市起义的第一次胜利。在“武昌首义”展厅,我们身处在当年保安街、中和门片区的还原景观中。青石铺成的小巷,昏暗的路灯,一派静谧的表象下涌动着革命的暗流。当年的武昌是那么地小,却暗藏着颠覆全国的力量。

武昌首义,各地纷起响应武昌起义,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近代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订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策法令。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至此,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民主共和国在中华大地上诞生。

辛亥虽然已过百年,但其所体现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都是身在现代的我们所要学习的。为了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在革命之路上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书写了这一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历史。那种大义凛然,勇往直前,永远都值得我们铭记继承。{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作文开头}.

结束了参观,我们大家合影留念。通过这次对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革命先辈们当时的物质生活上是简陋的,武器装备是落后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凭借着他们的那份爱国热情,冒着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在探索祖国前途命运的道路上,勇敢的向前冲去,由于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儿女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极大的解放了人民被禁锢了近两千年历史的思想,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加足马力,又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稳定,幸福的生活。

历史属于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更加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从小事做起,为同学多做些事情,为班级多做些事情,为学院多做些事情,逐步真正融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当中去。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永记革命志士所流传下来的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精神更好的发扬下去。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牢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篇五:《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作文开头}.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3月24日我和同学一大早就起来了,为的是去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在武汉待了大半年,却很少出学校在武汉各处逛逛,特别武昌是作为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地方,有许多值得参观的革命圣地。所以今天前往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是怀着一种激动和期待的心情的。

乘公交车大概半小时我们抵达阅马场,很快便看到了“红楼”矗立。走近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一种敬意不禁油然而生。大门两端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