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详细内容

篇一:《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这节课,让我们再

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小组内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

(2)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

(3)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

(4)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2、学生按要求学习。

(三)交流汇报成果

1、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1)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平面图,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规模宏大

(2)从圆明园的建筑来感受它的辉煌。

a、根据汇报板书:有-----也有-----(其他小组补充)

b、想不想看看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图片欣赏,边看边在脑中想象)

c、如果你身在其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齐读)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齐读)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a、想一想: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b、理解“上自——下至”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c、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根据资料,生猜测)(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想想圆明园中那么多的珍宝啊,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这是圆明园那140多个景点内的一个小小的十二生肖喷水池上的3个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啊!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啊!你觉得这些宝物除了数量众多,还可以怎样形容?

(5)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出示圆明园毁灭图片)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何感受?

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圆明园被彻底地毁灭了。(补充课题)

(2)小组汇报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

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a、“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b、“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仅仅是这些吗?(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3)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4)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大火——(齐读)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面对着这

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6)大火连烧了三天,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想想看,这三天大火会烧掉什么?

是啊,烈火中,圆明园的一切都没有了,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激动人心的)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指题目)

(7)过渡: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齐读)

同学们怎么理解这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内心是怎样的滋味?(痛惜、痛恨、悲哀)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当时的清政府为什么不保护圆明园?(结合搜集的资料,汇报)

2、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衬托出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苦难。更能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

3、亲爱的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出示图片,并配乐《二泉映月》,学生交流,)

4、总结: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齐读)

篇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谭文琴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研读文本

(一)感知昔日圆明园(2-4段)

1、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我知道了昔日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昔日的圆明园(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昔日的圆明园建筑宏伟。

昔日的圆明园有许多奇珍异宝。

圆明园中有……有……有……)

(重点分析第三段)

2、仔细阅读第三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

“有”?

(学生读课文)

说一说圆明园中有怎样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2、圆明园中到底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有无数个。

圆明园的美是这短短文字无法例举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图片,感受一下这醉人的圆明园之美。

(播放图片PPT)

在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

(漫游、饱览、流连忘返,这醉人的圆明园!)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

(珍贵文物)

4、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怎么被一点一点毁灭的呢?

齐读第五段。

(二)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统统.....;拿不走的.....;实在运不走的.......,就.....。”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同学们,是什么被化为了灰烬呢?

(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还有什么被化为了灰烬?

(中国人民的最高智慧,中华民族的尊严........。)

(三)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所以作者要说: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篇三:《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去写,题眼是毁灭,文章的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根据课程标准的三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日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能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观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应噶侵略者的野蛮行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他的毁灭,加法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

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足够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问孩子们一个问题,有谁知道什么叫园林呀?

(园林就是人造的园子,里面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还有建筑景观。)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园林。140多年前,在北京西郊有一处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园林,它就是圆明园。

我现在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自读后齐读。

师: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而今这座美丽的皇家园林却毁灭了,(板书:毁灭)你们知道毁灭意味着什么吗?(再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生批注

1、导:大家现在打开语文书把课文默读一遍。读书一定要学会做上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做记号。(老师巡视)

对,加上批注,为什么话这一段,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这才叫真正的会读书。刚才孩子们默读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小声的朗读课文,现在老师要给孩子们提点要求:(1、读出自己的感受2、正确流利)好,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看看哪个孩子能做到老师的要求。

(范读MP3)

2、交流

导:孩子们刚才大家先后读了两遍课文,我发现每个孩子的脸上的表情跟刚上课时可是完全不一样了哦,我知道你们都把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流流地写在了脸上,老师想问问孩子们,你们读了这篇文章,心里是什么滋味?看看是不是跟老师一样的。

对呀!现在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恨。(板书:恨)(提醒恨字的书写),那都恨什么呢?对,1、恨英法联军,2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孩子们,你读到课外哪一段最恨呢?

对呀!我也跟你们一样读到这里,心里的恨充盈了我整个身体几乎就要爆炸,(出示5自然段)看这段你们最恨谁?他们配称“人”吗?他们是“人”吗?

对带着对这群禽兽、这群强盗、这群畜生的仇恨,请个同学来读读这段(抽学生)你觉得他读得怎样?(抽学生评)现在男生再来读,女生们动笔将这群强盗所做的罪行找出相应的证据,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掠、搬、毁、放火)。

导: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这个“掠”字活活的画出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恨,二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来搬。三恨、实在运不动的就任意毁掉。孩子们他们任意毁掉的可是我们的国宝呀!最可恨的是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孩子们!罪证是能销毁得了的吗?

孩子们我们在来看这一段,一齐站起指责一下这群强盗,请你们一定要读出对这群禽兽的恨。(齐读文)

3、理层次

导:孩子们,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呢?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自由朗读课文2、3、4段,看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注意边读边做记号,读完后可以讨论。(会读书的孩子能把厚书读薄,能把三句话读成一句话。(学生读、议)。

好了,现在请个小组代表告诉我,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可以采用“不但….而且.....”的句式(板书:不但….而且….)

导:对,这就是课文2、3、4段告诉我们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个中国人都会对当时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感到痛恨。请告诉我,课文那几部分在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谁来读一读?(抽学生读)你觉得他读的怎样?(抽学生评)

问:听了同学的朗读,你知道圆明园由哪三个大圆组成的?(课件)

问: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主要组成,我还知道圆明园的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呢?()

什么叫众星拱月?那其实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第二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

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再来走进这个万园之园,看看里面的景观是什么样的。(齐读3段)

如果咱们也走到圆明园去游览了一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文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是那句呢?(出示、漫步…….境界里)课件

现在老师给你们1分钟看谁最快把这句话记住。(学生练读)、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填空: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学生分男女分别看提示背诵

(课件出示殿堂,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让学生感受圆明园除这些风格。体会,通过“有…..也有….这两种风格的对比,还有很多的)

圆明园就有这些吗?还有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引导学生读句子,边读边议(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画,让学生看了引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导:孩子们如果现在圆明园没有被毁掉,你会以怎样的一种心情来读2、3段。(自豪)

好,现在就请你用自豪的语气来读一读?(抽学生读)你觉得他读的怎样?(抽学生评)那你来读一读。

圆明园中就只有宏伟的建筑吗?(不是)那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出示相应的图片)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呢?那得有多少奇珍异宝呢?所以我们说圆明园又是……

圆明园的修建历经140多年,你说这是由多数能工巧匠才修建的呢?所以说圆明园是劳动人民的什么呢?(劳动人民艺术和智慧的结晶)

不错“结晶”这个词用的真好!

啊,你读的真自豪!好,现在请大家都自豪的站起来,表情也自豪些,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段。

篇四:《《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学过《颐和园》一文,对祖国皇林艺术的成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习训练,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生学习本课有利的一面,但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大,知识面较窄,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以及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与毁灭经过,他们更是知之甚少,这将会给本课教学增加很多难度。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成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生动丰满的具象,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1、认识‚珑、剔、莱、瑶、宏、烬‛6个生字,会读并理解‚举世闻名不可估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会正确书写‚珑、剔、宏‛三个字。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习用‚有…也有…有…也有…;不仅…还有‛这样的关联词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题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面毁灭,引发质疑

(一)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师根据课文内容解说。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中国的圆明园。他们夺我珍宝,毁我园林。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雾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师:看了刚才这段视频,谁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圆明园?

生2: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生3:这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

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板书:怎样的园林?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导课题的书写

师:下面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2、指导读课题

①齐读课题

②师: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再读课题)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刚才的疑问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理解词语。(出示课件)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宏伟灰烬【第一组】

‚众星拱月‛这一词语随文理解

蓬莱瑶台(配图片)武陵春色(配图片)【第二组】

金碧辉煌的殿堂(配图片)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配图片)【第三组】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

3.检查课文朗读,理解词语。

师: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请同学起来读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评价)(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配图)

师:谁来简单地评价一下这几位同学?注意先说优点,再提建议。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宏伟:宏大雄伟。(换近义词理解‚雄伟‛)

(二)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最能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大屏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师:同学们,这三个句子高度评价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这三句话,我们还能把它变成几个词语呢!请想一想,哪几个词最能体现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三、深入体验,走进辉煌之建筑宏伟

师:圆明园这一皇家园林,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会让它赢得人们对它这么多的赞美,给予它这么高的评价?(师手指向刚才的板书:怎样的园林?)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总结并板书:建筑宏伟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圆明园中的宏伟的建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

生:2、3自然段。

1.众星拱月的布局

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众星拱月‛。

2.风格各异的建筑

师: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

出示阅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