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洛阳白马寺作文

洛阳白马寺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白马寺游记(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白马寺游记(400字)作文2014年2月22号,妈妈带我和姐姐一起去晋城

白马寺游玩。下午两点半,我和妈妈姐姐来到了白马寺森林公园,上了楼梯,到了大门,

我就发现广场中央有九龙壁一座,长20米,宽18米,双面雕塑,座为须弥居样式。顶为瓦

脊斗拱样式。在广场中央我就看见了景公塔。广场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遗存的白马禅寺古

代建筑景公塔。据说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复早先失毁的白

马寺塔,且更盛于前,故名景公塔。从景公塔碑记内证实原塔是明朝建筑。到了白马寺山上。

大毗卢殿占地1134平方米,是白马禅寺最大的殿堂,殿内七重悬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罗汉、

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罗汉柱、五层八角亭柱、十二圆觉、二十四诸天、释迦本身传、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灵山会、楞严会、龙华会、华严会、三身佛、三世佛、极乐世界、琉璃

世界、藏像千手观音、千钵文殊、密宗护法金刚、以及大型密宗金刚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

小的仅余寸,共一万余尊。实属国内罕见的工程。大殿于2000年举行了落成典礼,寂度大和

尚参加了法会,目前佛像还在紧张贴金与彩画中,预计在近期竣工。六年级:王莎

篇一:白马寺游记

篇二:白马寺游记

白马寺游记

是日,与几位朋友相

约去游览晋城市市郊的白马寺山。“白马寺山”是一个很别扭的名字。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别

扭的名字呢?难道他本来没有名字吗?不然,这座山原来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马山。明

代万历年间编修的《泽州志》记载:“司马山,城北十里。”引《风土记》曰:“司马山在晋城。”

清代雍正年间编修的《泽州府志》记载:“司马山,县北十里。魏司马懿封长平侯,尝登此山。”

又引《初学记》曰:“晋代祠此,因以为名。”这里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

外,再难找到任

何有关的文献了。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侵华日军用大炮对准了这座小寺,历来在寺内养

尊处优的释迦摩尼、观音大士、地藏菩萨及其十八罗汉诸佛,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小寺和自己

的塑像化成了一片可怜的焦土,那被芸芸众生称作“无边”的佛法却怎么也施展不出来。可

恨的是,在东洋鬼子的炮火之下,竟连一块残碑断碣都没能够留存下来,这里从此便断绝了

香烟。

晋城建市之后,百废

俱兴,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平地起楼台,白马寺要在焦土上重新修建了。曾记得在上

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白马寺的住持僧请原以仁老先生撰写碑文。原老先生到已建成了部分殿

宇的白马寺观看,回来之后赞叹道:“真正有气度啊,现在新修的白马寺,不知要比原来的白

马寺大多少呢!”十来年过去了,白马寺还在不停地修建着,主体建筑已经全部建成,天王殿、

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不仅巍峨壮观,而且香烟旺盛。玉佛殿里面供奉着五尊金妆的

汉白玉佛像,据说是1995年从缅甸进口的,不用说,在当时自然是天价。现代科技也在这里

派上了用场,许多佛殿里的佛像背后都安装了电气设备,能够不停地放射出耀眼光芒来,使

这些无不知无不能的佛像平添了几分庄严和神秘。

看到这里的藏经楼

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晋城市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理由是晋城建市二十多年来,还没

有一座市级的图书馆;有人还为此而大声呼吁,请求当政者重视文化建设,请求要尽快修建

一个市级图书馆。想到这儿,我不禁纳闷了,这些人难道没有来过白马寺吗?这座富丽堂皇

白马寺难道不是晋城市的文化吗?白马寺里面的那座高大雄伟的藏经楼,不就是一座很好的

图书馆吗?”这里的藏经楼里确实是收藏了很多台湾友人送得佛经等古籍善本经书之类,大

约有万余部之多。但这里是普通人就能进去的了的地方吗?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这里面去好好研究研究佛法,哪怕只是见识下那浩瀚的经书。

在藏经楼的东面有个书画院,门是上了锁的,没能进去看看。想要会去时,看到有个卖礼品工艺品的店铺,于是好奇的进去瞧了瞧。店铺名叫“佛缘轩”,老板名叫李子豪,这里的服务员挺热情的,见我们爱好书法字画,懂些茶道,便招待我们品茶赏画,甚是热情。她为我们烹茶,我们品的也确实不错,品的是种禅茶,叫桔普,就是用陈皮包上普洱经过一定的工艺做出来的茶,喝着不只具有普洱的浓香之气,还具有陈皮的淡雅清香,别有一番品味。品完茶后赏阅了几幅书画作品,虽然只是普通人的作品,但也不乏一些优秀之作。

之后就沿着来时的山路往回走了,路上又看到了高高的“景公塔”,不知下了多少台阶,看到一个小湖和假山,见里面有游鱼嬉戏,想起来时山路上的喜鹊和野松鼠,倍感亲切,想着自己以后也要修一座别墅在这宁静祥和之地,有山有水,有花鸟鱼虫,有伴侣相陪,欣喜之际,竟忘了返程。就写到这吧,今后我会继续游历晋城的古迹,以供后来者参考。

牛青

宏圣三队

2013年1月12日篇三:洛阳游记之白马寺

洛阳游记之白马寺

来洛阳的

生活中,他们谁不是利字当头,或对路边乞丐也是不屑一顾,内心wwxadxom

的种种恶劣也不是在这里拜拜菩萨就能赎罪的。我向来也是不反对宗教信仰的,有时候也希望自己能有某种信仰,因为唯物主义、无神论有时候对人的约束实在有些空泛,然而真正信佛的人,不需要订立膜拜那个佛祖或菩萨,需要的是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洗涤自己的心灵,追求内心的平静。有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此对于表面的东西,佛也是不信的。

后面还有很多殿堂,香火茂盛,当然也有抽签算卦的,好像佛门里不这样说的,是什么解说佛语,我是不清楚的。记得以前在另外一个地方,我一女同学被拉去抽签解禅,原来说免费,后来又要她捐什么钱,不然怎样的,我同学气不过,就问那和尚,佛在那里,那和尚愣了半天,最后指着佛像说在这,我同学毫不客气,很鄙夷地说,错了,佛在心中,把那和尚呛得没话说了,然后我同学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

白马寺的另一边,还有一个印度风格的尖顶佛殿,其结构简单,完全与国产的不同,里面除了一佛像就没什么了,几个老妇人在里面清洁和念经。另外一个圆顶的正在修建之中,不明白印度风格的还以为是清真寺。

白马寺的不远处,还有一座齐云塔,号称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走过去才发现,宝塔已经成了危塔,不让人靠近。另外一座新建的大雄宝殿,引起表弟的不满,他说既然是古建筑,何必弄上空调,玻璃这些玩意儿,不伦不类的,我不禁好笑,也不知道这叫不叫与时俱进,毕竟佛教也得发展,条件也得进步嘛。

一路上蹭了不少导游的讲解,不过大多数扯淡都没记住,唯一一个是说到清凉台的凉字为什么写成三点水的时候,讲到泰山上石刻“虫二”的典故,让我记忆犹深,原因是风月儿子去掉外面的笔画就是“虫二”了,其寓意是风月无边,这倒是挺有创意,想当年去泰山的时候对“虫二”这两字儿简直就是莫明其妙,现在大呼妙哉妙哉。

出门的时候看到了装修一新的亭子,导游叫它牡丹亭,我和表弟在里面逛了很多,买了两个工艺品,作为此次旅行的纪念。买完的时候正好碰到有红毯铺地,很多僧侣尼姑列队欢迎什么大人物的到来,于是聚集了不少游人围观。等了很久,这个大人物才姗姗来迟,是一个高龄的老和尚,也不知道是何来头,我们也就茫然得跟着凑热闹。看看旁边的宣传栏,很多国外的大人物都来过此地参观,想想这地儿是有些历史意义的。

天色已暮,随着这些拜佛之人争先恐后挤上公交车打道回府。本文由搜集整理

篇四:游白马禅寺游白马禅寺

盼啊盼,盼啊盼,终于盼到了放“五一”小长假,妈妈答应带我去晋城的名胜古迹——白马禅寺游玩。

一个小时后,我们下了车。我欣喜地抬头往山上望去,只见在高高的山巅上,绿树掩映间,白马寺的象征——一匹白马跃入我的眼帘。它的前蹄高高抬起,脚踏祥云,背衬蓝天,似乎正要腾空而起,奔向远方。看着它,我不禁想起了“白马拖缰”的故事,它这是要去找寻那名善良的少年吗?沿着长长的台阶,我们艰难地登上了山顶,便看到了一座红墙黄瓦、庄严肃穆的寺院,门上“白马禅寺”四个赤金大字,赫然醒目。我们顺着侧门进入寺院,只见每间佛殿门媚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精美的神仙、花卉图案,富丽堂皇。

走进大雄宝殿,一眼便看到供奉在大殿中央的“横三世佛”,正中塑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它大约三米多高,头发像海一样蓝,细长的眼睛微微睁着,嘴角上扬,好像笑看着芸芸众生。他手捧着金钵,盘膝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他的两边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他们的金身比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略低一些,神态十分相似。听说药师佛是消灾延寿佛,很多人都会在这里虔诚祷告。在横三世佛的后面是慈眉善目,救苦救难的海岛菩萨,她坐在正中,左右分别站着善财童子和龙女,周围的壁上有很多浮雕,记录着她解救万千生灵的故事。我最钦佩的就是她了,因为她解救了无数遭受苦难的生灵。大殿周围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的金身。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有的怒目圆睁,有的侧耳倾听,有的手持经书,有的不怒自威??个个惟妙惟肖,

仿若真人。

出了大雄宝殿,我们又去了大毗卢殿。大毗卢殿也叫万佛殿,是白马禅寺最大的殿堂。走进大毗卢殿,无数色彩鲜艳、大小不一的佛像顿时令我眼花缭乱。墙壁上、天花板上、房梁上,甚至是门旁边都是佛像。这些佛像大的高达3米多,有一层楼那么高,小的只有寸余,还没有我的食指长。这些佛像有的肩背琵琶,好像正在房梁旁边飞翔;有的手握钢叉,好像随时都会刺下来;有的高高在上,好似这万尊佛像的领袖??尊尊都是栩栩如生。我站在一尊夜叉像前,感觉他手里的钢叉似乎要向我刺过来一般,把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急忙躲在妈妈身后。

后来我们又去看了九龙壁、藏经楼、伽蓝殿、景公塔,真是一处一景,各具特色,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沿着弯曲的山路走下山

下了山,我坐在车上,透过窗户看着在我的视野中逐渐缩小的白马寺山,心里不由得升起了自豪,这就是使人流连忘返的白马禅寺,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山西省晋城市。用它独特的风采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姓名郭璟彤学校晋城市城区王台铺矿小学校

班级501班联系电话3627088

篇二:《游洛阳,赏石窟(9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游洛阳,赏石窟(900字)作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用这句话来形容洛阳的龙

门石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它是我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洛阳南郊伊河两岸,其形

态雄伟壮观,令人感叹。那是个明媚的夏日,爸爸妈妈带着爷爷去洛阳玩,我和弟弟也{洛阳白马寺作文}.

有幸跟着他们一饱眼福。走过龙门桥,越过传说中的龙门,眼前豁然开朗,伴着伊河水声漫

漫前进。我们来到了龙门山,万佛洞,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

佛而得名。大大小小的佛像依次排列,神态与样貌各有不同,都在闭目打坐,口中又念念有

次,不知是在念哪部佛经。走着走着,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名叫莲花洞佛洞。听那个拿着

折扇的导游讲,这是北魏孝昌年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名。里面的菩萨慈目

凝然,洞虽不大,但却有回音,且十分凉快。我想,菩萨们住在这么一个美观又清凉的地方

一定很舒服吧。再走过去不远,就来到了龙门石窟的招牌宝寺奉先寺。它是是龙门石窟

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洛阳白马寺作文}.

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你瞧,中间那尊最大的佛像便是卢舍那大佛,据说它

是以武则天为原形来雕刻的。他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

表堂皇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

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离他最近的是一个菩萨,相比他来,菩萨的衣装反倒更加华丽,但

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菩萨顶眼神黯淡无光,好像是盲人的眼睛。而卢舍那佛的眼睛富有神

气与韵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好像都在注视着你,与蒙娜丽莎的神秘有一拼。接着

我们又游玩了东山石窟,白居易遗址和白园。东山石窟虽不及龙门山万佛洞的气概,但也令

人赞叹。还有白居易遗址的诗情画意,白园的山光秀丽,都让我们流连忘返。游览了龙

门石窟,使我对我们祖先伟大的杰作感到震撼与惊奇。我多麽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这里一睹风

采。但我又担心,我们祖先的这一伟大杰作,它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有的佛像头被弄掉

了,有点干脆整个让人给搬走。这朵艺术的奇葩在日渐消退。我真希望,它可以流传千古,

永垂不朽。福建泉州南安市实验中学初二:llinyryh

篇一:游洛阳龙门石窟有感

游洛阳龙门石窟有感

今天,我和爸爸,妈

妈,爷爷一起来到洛阳龙门石窟游玩。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是阳光依然带着秋天的暖意,

微风习习,难得一个好天气,所以今天的游人也特别多。

我们随着人流首先

来到了龙门

子,那么至高无

上的的皇帝就是人们心中敬仰的佛啦!而那群叩首过来的信徒们,这时已是全部匍匐在地,

我想他们一定是在祈祷卢舍那大佛的保佑吧!和我一样的小朋友,请你们在祈祷的同时,不

要忘记努力学习哦!

我们还参观了古阳

洞,药方洞等石窟,真是数不胜数啊!参观了这些石雕佛像后,我知道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

并且耳垂大是有福气的象征。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虽然和我们现代人截然不同,但是对

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对生活的热爱和我们是一样的。

我们沿着伊河桥来

到了龙门石窟东山。隔河相望,只见我们刚才参观过的石窟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星罗棋布,

状如蜂房,非常壮观。这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人间奇迹啊!

“江山留胜迹,我辈

复登临”,诗人孟浩然在感慨岘山的秀美时,我们也在感慨着龙门石窟的壮丽。在夕阳的余晖

中,我们满载收获离开了龙门石窟,驱车回家了。

篇二:洛阳游记

洛阳游记

洛阳,是六朝古都之

一,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有名的古都。今年,我爸爸带我去洛阳玩,让我见识了一下

与南京历史一样的洛阳,到底是什么样的。

坐了6个小时的火

车,来到了向往的洛阳。一下车,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历史气息,仿佛来到了1000年前,亲

密的接触那灿烂扥文化。1000年过去了,洛阳还是像它的市花牡丹一样,在神州大地中绽放。

到了洛阳,不能不去

驰名中外的三大石窟之一,洛阳龙门石窟。它建于唐朝,当时被称为龙门窟。一进去,不禁

啧啧赞叹。那精细的雕刻术,反应出大唐盛国时的繁荣。其中最大的一座佛,就数佛蠪,它

身高6.4米,宽1.9米,是万佛之主。它的身邊有2个长的特別奇怪的佛像守衛,头长的像

s形,身体上像是在跳舞,腿却是直直的,真奇怪,真佩服唐朝人民丰富的想像。再向里面,

有一个疙疙瘩瘩的石头,外表看似无奇,必须用肉眼仔细看,才发现,石头上刻着六十六个

小佛。为什么刻六十六个呢?我猜,大概是保佑唐朝六六大顺吧!古代人民创造着奇迹,但

是有一点可惜的是,很多佛都被偷走了,成为了石窟的遗憾!

距离洛阳一千米的

地方,有一座海拔三千零一十玖米高的山,从山角下看,高耸入云,顶天立地,如同一个巨

人撑起一片天。我们先坐车坐到壹仟米,一路弯弯曲曲,生怕掉下去。到了三分之一,车停

了,路要自已走了,一路一,看见了许多可以称作“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比如有一些红

色的钟岩石,长的像大象的大象蹄,还有一个山洞穿越,里面可谓是纯天然。终于到了山顶,

俯视着下面,觉得人好渺小,如同苍海里的一粒粟,人们可以见到这么多丰富的景观,通过

征服它们,才觉得人特别的伟大。

游玩后,使我知道,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给我们留下灿烂的文化遗产

篇三:游洛阳{洛阳白马寺作文}.

游洛阳{洛阳白马寺作文}.

很自豪,我是一个洛

阳人!

提起洛阳,人们总能

想到洛阳的龙门石窟,古刹白马寺,名扬天下的牡丹花等等一些关于洛阳的特色。如果朋友

们仅是了解这些的话,其实还是不了解洛阳,因为洛阳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更是一

个充满鲜艳色彩,风景优美的都市花园。怎么样朋友们!听了我简单的介绍,是否很想来洛

阳玩?······先别急哦!在来洛阳旅游之前,就让小生我先当回导游,用文字语言带你畅游

洛阳城,去寻找洛阳这个神奇而又美丽丰富的历史宝藏吧!

本来洛阳龙门石窟

已经很有名了,但在一些外国朋友的多次邀请下,我在此介绍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被列为

世纪文化遗产,古称“伊阙”,山河壮丽,风景优美。石窟密布于伊河两岸的崖壁上,长达1

公里,几尊大佛像祥和的坐在那里,看着华夏儿女。连绵起伏的崖壁上还有上千个被开凿的

小佛洞,里面的小佛像惟妙惟肖,非常可爱。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

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怎么样!龙门不错吧!是值得朋友了解古文化,了解古代人民智

慧的圣地哦!当朋友们真正游览了龙门,你会被龙门的古韵所折服,会用心去感受历史的精

魂的。还有还有!游龙门时,朋友们定会被当地民间艺术吸引,精巧的小佛像,用核桃刻成的

幸运饰品,更会让你爱不释手的。

简单了解了龙门石

窟,朋友们回忆下最近电影院热播的历史电影《关云长》,影片的开头就只在播放用木身和真

人首级合葬的片段,这就是历史名将关羽。洛阳的关林就是因此而得名,关林,就是埋葬三

国时期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也是一处宫殿式的建筑群,此处古柏成林,隆冢丰碑,气派巍

巍。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有关林,

去瞻仰关

羽的个人魅力;

有关林,去聆听当年战火的嘶喊······

朋友们听,

咣···咣···原来是钟声,该是白马寺敲钟的时间了。白马寺位于洛阳东12公里处的地方,

距今已有1900多年了历史,是我国

布的咆哮声,一

定要下水玩哦,不然当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时会感到遗憾的。游玉皇顶,千万不要错过看日

出,那一定要赶早,要穿旅游鞋的,因为山路滑,不过当我们最先看到一天中

络现场直播,让

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足不出户都能游洛阳,如果技术可以的话,遥远的朋友甚至可以与

导游现场交流,与亲临景点的游客互动,怎么样朋友,不错吧这个策略!不过进入这个网站要

收取一定的费用,但绝对实惠,因为这样既可以省去大量的乘车时间,又可以省去很多门票

钱,还可以随心所欲的游洛阳,写评语,提建议,真的是一个好办法,快快参与吧!

洛阳,中原腹地,一

个旅游散心的好地方,洛阳文化的发展,在保持原有古典风格的基础上再增加些现代化的设

施,定会给游客带来新鲜感,使洛阳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洛阳,一个人间天堂,来洛阳旅游

吧朋友!选择游洛阳,就选对了出行方向!洛阳游,不仅带给你精神的愉悦,也会让你的心

灵得到升华,来吧朋友们!洛阳,就是你出行的下一站!

爱洛阳,爱旅游!字数:2534{洛阳白马寺作文}.

篇四:洛阳龙门石窟

游洛阳龙门石窟记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

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

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

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

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

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

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

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

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

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

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

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

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

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

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

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

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

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

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

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

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

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

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

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我在龙门石窟参观

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

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

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

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

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

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

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

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

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

“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

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

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

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

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

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

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

为鬼斧神工。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

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下面是龙门石窟种

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

(在宾阳洞)

我通过潜溪寺后,在

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

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

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

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

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

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

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

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

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

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

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

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别呢?我先从宾阳中洞讲。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

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

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

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

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

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

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