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游记
详细内容
第一篇:《圆明园游记》
圆明园游记
当春天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来到了圆明园。
时值圆明园踏青节,初入园内,满目的姹紫嫣红迎面扑来,一种欢快的气氛飘散在空中。回想起门口“圆明园遗址公园”几个字,倒觉得游玩的味道浓了些,冲淡了历史的沧桑感。只像是将皇家的园林开放给了平民,倒不如去了“遗址”二字,仅留个“公园”,这样更让人觉得是新时代给人们的恩惠,不是什么前人留下的“废弃物”了。
然而作为一个公园,圆明园给人的感觉仍然是震撼的。入园不久,便是一潭碧色的湖水,从翠绿的水草边延伸开去,直到溶入另一片迷人的绿色。层层叠叠的绿色交错着,仿佛一场春天的盛宴。而这仅仅是圆明园的开端,在之后的游园中,我几乎没有一刻不看见湖泊。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一湾静静的水流,或托起丝丝绿藻,或抚过光滑的鱼儿。
身为一个南方人,我对水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而在北京,我从未见到过这么多的水,或许当年的皇帝也是深爱着清澈的碧波,便将那南方的湖泽引入了京城。这是他身为皇帝的幸运,也是他的悲哀。他可以斥资千万白银与无数人力来建造这样一座皇家园林,却不能常常去亲近他喜爱的山水。然而又是最高统治者这样的“自私”,将中华文明的精华汇聚到了一个小小的园子里,那精美的器物与诗意的名字,都是当时文化的最高体现。若是留到今天,整个圆明园必然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
也许是上天的嫉妒,历史最终碾碎了圆明园的奢华。最后迎接我的到来的,只有无尽的绿色与静谧。一路上,那安静的绿色冲淡了脑海中一切利益得失。我只在西洋楼遗址的地方看到了一些残垣断壁。而它们也仅仅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又似乎只是安静地沉睡。它们在被毁灭前,是无比奢华艳丽的,而现在,却有着一种儒雅的气质。如果说当年的圆明园是妖娆的,现在的它就是深沉的。命运的打击给予了它思考,让它更加接近了它的名字,那是属于佛教的淡然,是万事皆空的大智慧。我想圆明园要告诉我们的,本不是它曾经的奢华,而是奢华散尽后的淡雅。
想到这里,我不再对圆明园的过去愤懑了。的确,那是一个屈辱的年代。可这是历史所必然,我们不能忘却它,却也不应久久地纠缠于它。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纠缠于过去的民族却是没有未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研究历史文化,争取文物的回归,普及传统文化,却不应为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脆弱去侮辱另一个民族,在面对过去时,有时我们也应铭记圆明园告诉我们的淡然。
我深信,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既存在于对物质文明的保存,更应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第二篇:《圆明园游记》圆明园游记
人做事也许真的非找一个理由,因为历史游记的缘故,在上个周末一个晴朗暖和的日子里,我随同学游览了圆明园,一座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名字被刻在中国人心中的殇之园。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剪影,雕刻了最后的王朝的蹁跹背影,是一部无声控诉的史书。
这天的天气格外的好,我们到达圆明园南门时,不过是正值一天中最暖的时刻,在这个季节来游玩的人着实少,门口也不过星星散散的几个游客。迈过那红漆雕花的正门,我真正的进入了这个以前只是在史书上才领略过的一隅,曾被称为东方最美园林及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那一刻心情着实是激动的。圆明园游记。
绕过重重假山,一方屹立于水面的亭子展现在我们面前,展牌上“十二生肖兽首参观”的字样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长长木桥之后“鑑碧亭”出现在眼前,提步跨过门槛,室内并不大,入目的最先是那黑色的地面,给人一种无比的沉重感和沧桑之感,进门后左手边依次陈列着十二生肖兽首的雕塑,其底座上写着兽首的介绍及如今所在,所陈列的均是仿制品,十二兽首自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被盗走之后,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有的沦为其他国家博物馆的收藏,有的被其他国家公开拿到拍卖会上拍卖,可笑的是我们却必须要用巨额的资金去买回本就是我们的东西。抽回思绪,回头触及的是墙上绘就的圆明园局部复原图,室内明亮的灯光打在其上,墨迹清淡,朦而不胧,依稀间便仿佛见到了那矗立于百年前的亭阁楼台,水榭山花。
从鑑碧亭出来,我们沿着小道一路走去,经过残桥、仙人承露、涵秋馆,远远的便望见了坐落于水畔的圆明园全景沙盘展厅。进入展厅,迎面是一面写满了文字的展板,介绍了这座园子的历史,它的由来、大小、曾经的辉煌时代以及它的血泪史: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不如说,圆明园后期实际上已是那个没落王朝的政治中心。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即圆明园)。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圆明园游记。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世人尊为“万园之园”的奇迹,在186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抢掠焚毁,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又再遭劫难,加上初期时对文物遗址的没概念,圆明园历经火劫、石劫、土劫,一代风华绝世、睥睨天下园林的圆明园成为了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的陪葬品,成为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伤痕,一道满含着屈辱的痕。
环绕着这个以1:150的比例建造的圆明园复原模型,心中感慨万千。复原后的模型由沙石等各种材料构成,根据实地勘察及史料记载全真的再现了百年前的圆明园模型的高度不足一米,漫步走在模型四周,俯瞰着这片天地,无数亭台楼阁、青山秀水,蓬岛瑶台、涵虚郎鉴、观澜堂、别有洞天、涵秋馆、天心水面、凤麟洲、海岳开襟、流香诸、得全阁、鉴园、狮子林及著名的“九州”,园内群峰相望,水脉贯通,四周宫墙环绕,将这森严冷艳的一园
隔绝于世,令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那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如今却只剩下这样一副残缺的躯壳让我们凭吊,念及此,脚步不觉变得沉重起来,似乎连呼吸也有些不稳了,我慌张张逃离。
从展厅出来,沿途经过了黑天鹅保护区,寒冷的冬季,竟也还有那三两只黑天鹅遨游湖上,辗转嬉戏,引得过往游人纷纷驻步,我也不禁多看了几眼,借以此来放松刚刚压抑的心情。我们一路朝着西洋楼遗址区前进,想到那只曾在历史书上看到过的图片,如今它的庐山真面即将展现在我面前,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走进这个被铁网围起来的遗址区,绕过丛林,我看见了那曾在我梦里心头浮现过无数次的身影,凝结着东方与西方特点的建筑,那仿佛已成为圆明园的象征。数百年前水花灵动,雾气氤氲,引得西方使者惊叹连连被慈禧称之为大水法的喷泉池,如今残垣断壁,只依稀能从中看出些过去的影子,仅剩的几个石梁孤独挺立着,仿佛在向人诉说着它的沧桑,它们经历了辉煌的时代和满含屈辱的岁月,它们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此时阳光正盛,耀人的光芒洒在这些历经百年的石上,投下斑驳的碎影。沿途走去,方外观、谐奇趣、五竹林,静静欣赏着这些残垣断壁,纵是废墟,可就像那断臂的维纳斯,有着说不清的美,给人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游览这里,感觉自己是在经历一场灵魂之旅,用灵魂与这些文物交谈,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灵魂的触动。临走时,也不忘在黄花阵的迷宫中兜兜转转一番,一感古时之娱乐。
出了遗址区,我们急需寻找一个有水的地方来抚慰心绪,达福海时,日光照耀在水面,风依然刮着,带着冬季的凛冽,令人两颊生寒。漫步在水畔,惊讶的发现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有心拿了块石头试试它的厚薄,一砸下去半点都不曾破碎,眺望湖中心的蓬岛瑶台,心想若是这般就着冰怕是也能走上那去,只是无此胆量,不过走了些许米,就匆匆退下。
游完这些已是下午,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离去。迈出那扇红漆雕花之门,回首,萧索的季节,荒芜的废墟,风凄凄,这样的地方终是不适合这般艳丽的色彩,不禁又想起那片残垣断壁,残破却令人深思。圆明园已然作古,但却以它的遗体来告诫这个民族,历史不可忘,国耻不可忘,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当今,我们必然要以历史为鉴,振兴我们这个民族,再不任人宰割欺凌,要以东方雄狮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第三篇:《游圆明园有感》游圆明园有感
“当一切被风干,剩下的便只有干枯的记忆。当一切被遗忘,唯独历史留下的教训不能被遗忘。”这是我今天去圆明园游玩时所想到的一句话。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可是,就是这么花费150多年建造的一座庞大的皇家园林,竟然在短短3天内毁于一炬!每念及此,我都会从内心痛恨当年的侵略者!很到咬牙切齿!可是很有有什么用呢,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不可挽回的发生了。。。
我们首先来到绮春园,这里的景色的确很美丽:有清澈的湖水,水中长着青青的荷叶和粉红色的荷花,湖对面是茂密的树林,园中到处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使我感到仿佛走进了童话般的仙境。处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仿佛可以忘记一切痛苦与不快。
走过绮春园,路过佛海,大约走了两公里,我们来到了西洋楼遗址,这是我们重点游览的景点。但到了这里,却让我大吃一惊:这里并没有传说中的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更不见什么珍贵的历史文物,而全是一片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我知道,现在这里的一切是谁的“作品”,刚才愉悦的心情顿时消失,荡然无存,一种伤感顿时涌上了心头,游玩的心情已不复存在。当年如此金碧辉煌,如此玲珑剔透,现在就只剩残垣断壁,试问哪个国人看过之后不会痛心疾首,以前只是通过文字对圆明园有所了解,可是现在身临其境时,又有了与以往所不同的感觉。“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所有的奇珍异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掠走,笨重文物就用马车搬走,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中学课文大约是这么写的,只怪那时我们中国太落后,所以受到外国人的侵略和欺侮、、、
最值得说的便是海晏堂,它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不过这都是过去的情景了,现在兽首已经都不在了,1860年万恶的英法联军和1900年更邪恶的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这两次已经将圆明园一扫而空了,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
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O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这是圆明园之殇,也是国之殇,每当读到这些文字,心里都在滴血,不知道这次我是以怎样的勇气把这些写下来的。
第四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不久,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江东门的南京大屠杀
纪念管。一进大门,一个数字相当醒目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代
表着被日本军官杀害了的300000南京同胞们。馆内以灰黑色为
主,首先我们参观了日本人玩杀人游戏的“工具”之一—万人
坑。一个灯光昏暗的屋内放有后人挖出遇难同胞的骸骨,据解
说员介绍,在这些看后让人纠心的骨头都是日本人下的毒手!
听了讲解我心中愤愤不平特别难受。接着,我们又参观了许多
日本军官用卑鄙的手段杀害了的中国人民的图片,其中有一幅
图让我印象深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嘴里叼着一跟还未熄圆明园游记。
灭的香烟,脸上布满皱纹,老泪纵横在看他的下身。天啊!除
了老人的脑袋以外,下身已经“不翼而飞”了!看到这个情
景,我的眼睛湿润了,随即想到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句
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参观完了纪念馆,我心理久久不能平静,认为日本人坏透
了,他们没权利杀害中国人!更没有权利侵略我们那亲爱的故
乡-----南京!
由此我想到了大火烧北京的圆明园三天三夜。这件事我很早
就了解到,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外国人爱欺负善良的
中国人民呢?难道中国人民做错了什么?至今我才得知因为中
国人太善良了,中国人民根本不愿与外国人斗争,中国人民只
想与外国和平相处,俗话说的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虽然是这样,但也另有隐情。当时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圆明园游记。
先进,而是处在落后的状态中,因此被区区的小日本欺负的如
此惨。嗨,落后就要挨打呀!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不断进步,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
热爱自己伟大的、富饶的祖国。就如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
中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第一条:“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
耻。”热爱祖国就应当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这不,每天早
晨七点半的升旗仪式以及半晚的降旗就能体现我们的爱国情。
立正站好,少先队员敬队礼,双眼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国旗。在
马路上不乱抛乱仍杂物……这些不都是爱国的表现吗?在抗日
战争世纪就更为感人了,王二小聪明机智,不怕危险;林祥谦
不屈不挠、勇敢……但是也有见利忘义的卖国贼,汪精卫和王
克敏就是这样的小人,他们居然卖国求荣不知廉耻,难道他们
没有想过日本人如此残忍的残害中国同胞?我们可是中国人!
中华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历史上居然有令后人羞愧的事,就一定有值得后人骄傲的
事!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它是
光辉的史诗。国家领袖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它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队,是宣传书,是播种
机。
中国人民不会因被他过侵略而放弃前进,也不会因有过光
荣的一面而退步,相信中国一定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第五篇:《莲花山游记》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就像碧波中的浪花。秋天来了,无垠的大地披上了金色的风衣,挺拔的果树挂满了丰硕的果实。没错,一个美好的双休日有来临了,我可没闲着呢,因为今天有一项我从未体验尝试过的活动———和同学(没有大人哦)一起去莲花山野炊。
一大早,我背着个装满“战利品”的书包,大步流星地走向我和同学们相约的地点,哇塞,四个大美女摆着个随时准备K我的poss,原来我迟到十二分钟了,天啊,又要被傅沅苑和陈倩虹大骂一顿了,幸好这是肖雅匀才赶到,原来迟到的不仅我和我姐啊,(*^__^*)嘻嘻……
随这一路欢声笑语,我们来带了莲花山,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等待我们的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因为本想捉弄他们的我们,突然被肖雅匀这个“卖国贼”给出卖了,结果她们很生气不跟我们一起玩了,没办法,我和姐姐,李雅雯独自坐在宽敞的毯子上,我们始终坚信事情终究会雨过天晴的。
过了几个小时后,我们想回家了,可没有傅沅苑在,我们找不到返回的车站,我们走到了梅林近郊,又走回来,这样走来走去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李雅雯哭丧着脸说:“我们好像流浪的人哦!”过了良久,有一个叔叔问我们莲花山怎么走,我们笑着说:“我们知道怎么去,却不知怎么回。”叔叔没听明白我们的意思,只知道我们懂怎么去莲花山,便一个劲的点头,最后我们说道:“这样吧,我们也不想在外面瞎逛了,干脆一起走吧!”叔叔像遇见救星似的,脸兴奋的憋得通红,狂汗~~,有这么夸张吗?
刚走到门口,我和李雅雯大叫起来,我使劲揉了揉眼睛,一个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和李雅雯面前,我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张开双臂,扑向她们,她们也向我们扑来,傅沅苑激动的哭了,杜嘉怡连忙打电话告诉我爸妈,告诉他们我下山了(在我们“失踪”的那段时间,杜嘉怡跟我爸爸说我上山了,没跟他们在一块儿),大家一起欢呼,一起唱一起跳,傅沅苑用厚厚的鼻音对我说:“如果你们再不出现的话,我们也一起失踪好了。”我向大家道了歉,大家也都原谅了我们,到这时我才明白:我们彼此都缺少不了对方,在最后一年里,我一定要好好把握住,因为失去的东西就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