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南山的游记

南山的游记

详细内容

篇一:《南山游记》

南山游记

五(4)班吴晓轩

“噢!终于出发去南山喽!”同学们欣喜若狂地喊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好不容易到了山清水秀的南山。

沿着蜿蜒的石阶,我们先到了南山的招隐寺。顺着石阶往上爬,就到了增华阁前。一看到匾额上的三个大字“增华阁”,我立即想到镇江市一年一度的增华阁作文大赛,原来作文大赛“增华阁”这个名字就是由此得来的呀!我还参加过好几次呢!

参观了“增华阁”,我们接着到了“虎跑泉”,这里有一口井,由于井太深了,想要从里面打到水非常困难。那么“虎跑泉”这个名字是从哪里得来的呢?据说,从前有一只老虎到这里找水喝,可它找遍了整个南山,确滴水未见。于是这只老虎,下定决心要刨出一口井来,于是这只老虎拼命的刨啊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功夫不负有心虎,它终于刨出了一口井,里面的井水清澈见底,沁人心脾,因此这口井被称为“虎刨泉”,流传到后世,就变成了“虎跑泉”了。

我们沿着石阶走,终于来到位于峰顶的“鸟外亭”了。“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要知道,这里可是我一直想来的呀!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涌进了亭子里面,我也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真好!亭里竟然还有个环形楼梯,我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奔到了顶端。站在亭上,阵阵春风迎面扑来,吹走了刚才爬山时的燥热。俯视下面,下面的人就像蚂蚱一样小,大有“天下任我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惬意!

最有趣的要数竹林禅寺旁看孔雀了!路过竹林禅寺,不知是谁大

喊一声:“看,孔雀!”这一叫不得了,同学们一下来了兴致,一窝蜂似地涌向围着孔雀的园子,孔雀们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只透着翡翠绿的孔雀高傲地抬起脖子,朝天空叫了几声,其它孔雀也不甘落后,竞相叫了起来。好笑的是,几个调皮的男生竟也模仿起了孔雀的叫声。一时间,怪腔怪调此起彼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时,只见那只绿孔雀跳上了窝顶,拖着长长的尾巴,慢悠悠地转了几圈,那骄傲的神情好像在说:“我就是这里的主人,这里是我的地盘”。过了一会儿,这只绿孔雀又跳了下去,尾部的羽毛慢慢张开,“孔雀开屏喽!孔雀开屏喽!”同学们激动万分地喊道,纷纷拿出照相机,拍摄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可美中不足的是,这孔雀开到半屏时羽毛却又缩回去了,真令我们大跌眼镜,唉!

最后我们又到文苑疯玩了一阵,就打道回府了。

这次的南山之旅真尽兴,令我终身难忘!

篇二:《暑假南山游记300字》

暑假南山游记300字

放署假了,妈妈带我和哥哥去南山游玩,今天下午我们五点出发,趁车四十五分钟来到了南山脚下,我放眼望去,天是那么蓝、山是那么美、水是那么清、草是那么绿,真是美轮美奂啊!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陶醉了。

我走下汽车,闻闻到一阵阵清香,原来这里早晨才下过一场小雨,到处弥漫着花香和树香。我迫不及待的跑向山林,像一只小鹿跑来跑去,尽情享受大自然美景,我采摘了许多野花,有红的、蓝的、紫的、白的、黄的、粉的….,把它们扎成一个大花环,我还摘了的许多又红又大野草莓。看着这些野草莓,我不由得拿起一个野草莓尝了尝,还真甜哪!这虽然不是第一次来,但是,我们仍是快乐无比。

这时,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住进了博嘉园小区,当晚我躺在床上,心中被喜悦塞得满满的,就这样我慢慢进入梦乡,美好的一天过去了。

很好

篇三:《游赤峰南山游记作文》

南山生态园地处赤峰中心城区南缘,总面积4.3万亩。是一处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历史人文景观、市民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今年五一,走进芳草萋萋、林海莽莽的南山,仿佛置身于遮天蔽日的森林浴场中。凉风徐来,鸟语花香,令人神往与陶醉。

南山钟灵毓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以前的红山文化墓群、夏商石城堡、燕秦长城及障塞、辽代大驿道、辽金壁画墓、清代贞节牌坊等名胜古迹点缀在南山之上,是人们探古寻幽的理想之地。如今以辽文化为中心的一大批人文景观落户南山。契丹王朝壁画一展契丹二百年雄风;辽钱币广场,妙趣横生;契丹文字广场扑朔迷离的失传古文字,期待着你指点迷津,解开中华文字史上的千古谜团;双陆棋广场上的古棋双陆,曾风行中国棋坛千年,不幸在清朝失传,依据古双陆棋谱上的雕塑棋局,更令游人抚今追昔,为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而感叹。

穿行在历史文化名人长廊中,欧阳修、苏辙荡气回肠的咏辽史;沈括以一个地理学家的严谨对辽地山川地貌的概述;杨继业忠勇刚烈民族精魂;王安石、包公以大政治家的气度和干练,谱写了宋辽历史上的新篇章;在辽代古墓壁画艺术博物馆,置身于辽代佛教艺术石窟的艺术空间,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在灿若星汉的艺术星空中,驰骋回味,感叹辽代艺术那深邃隽永的艺术魅力。

雄奇辽远的南山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载体,承托着赤峰人类悠远的历史,又是赤峰人民五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治理南山的永恒丰碑,如今绿野芳菲的南山生态园正延揽八面来风,喜迎四海宾朋,成为赤峰地区一张绿色品牌。

下午4点多,我们一行十几人自驾车游了一把赤峰的南山,我还是第一次登南山,心理很高兴,一路上兴致勃勃,,有说有笑。为了不吃苦受累,我们尽可能的把车往高处开。就快到山顶了我们才停下车。沿途看了好多的树木,我也叫不上名来,有的树叶被秋霜打的变成红色的了,很是好看。树林中有好多的吊床,供人们玩累了到上面歇歇脚休息一下。往上登的时候有人还进行了比赛,弄的我们捧腹大笑,站在气象台的栅栏上往下眺望,鸟瞰赤峰全貌尽收眼看底。笔直的昭乌达路特别醒目,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我们居住的园林路就在新区和老区的中间,半支箭河是分界限,往西是新区,往东是老区。高高的文化大厦鹤立鸡群,还有两座没完工的高楼不知叫啥名,一打听,才知道是南方人到我们赤峰投资的商业楼.新区因为离的太远还看不出有什么高层的建筑.游罢了南山,天也快黑了,有人提意到大漠绿都去潇洒一把,我们都一呼而就竟直去了大漠绿都.一路走来,远远的望见,外边是半圆型、中间是正方型的霓红灯在那闪烁,好看极了。一进门口,哇塞!!这下可开眼界了,从没见过,纯正的生态园景.门的两旁各有一个大鱼缸,养着热带鱼,我也不知叫啥名,往里走是各种的花草树木,内设餐室;在长廊的中间还摆有餐桌,大的、小的都有,我是目不暇接.老公说我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了,我自感觉也是.他们点菜,我和一个朋友就在外面逛个够,观赏了棚中的各种花草、树木,不少都在上面挂有小牌牌,看来也不就我一人不知道.最让我欣赏的是各种菊花,有十几种之多,有金丝菊、有宽叶菊,卷曲的、伸直的、颜色更是五颜六色,她们千姿百态五彩缤纷,赏心悦目。我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多、这么好、这么大的菊花呢!饭后临走时还送给我们一盆,让我们兴奋极了,我们出门高喊:万岁!!哈哈哈!好玩!这趟没白来,算是开了眼界了!!!

赤峰南山游三

南山生态园位于红山区城区南部,总面积4.3万亩,是一处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民族风情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整个生态园区共分布十大景区和六大景观观赏长廊。

赤峰南山过去植被稀疏,沟壑纵横,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威胁着市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五十年代开始对赤峰南山进行规划治理,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搞治山工程,兴修梯田,挖水平沟、鱼鳞坑,修谷坊,蓄水池,修塘坝,开出环山路,并在此基础上大搞植树造林,营造了油松、樟子松、桦树、五角枫、榆树、杨槐、沙枣,果树有苹果、葡萄、梨、李子、沙果等多个品种。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拼搏,现如今的赤峰南山已形成了缓坡梯田化、陡坡阶梯化、沟壑川台化的水土保持系统工程,形成了以油松为主,其它树种为辅的树种多样化的植物群体,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东有青的锦绣景象,植被覆盖率达到76%以上。

为了使老百姓有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赤峰市对市里的南山生态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植树50万株,栽植地锦、爬坡柏、五角枫、花灌木、水腊球等观赏性花木,种植草坪,实现了水、电、路环复南山。同时,对南山生态园进行了辽文化人文景观建设。在因势造景、因山造景的理念之下,契丹文化广场、辽钱币广场、双陆棋广场、辽艺术石窟、图腾柱、辽代观音像等景观相继落户南山生态园。{南山的游记}.

现在,从市区南眺,园区怡似一座绿色屏障,林深木秀,飞红滴翠、流光溢彩。春天的南山好似一座大花园,山杏、碧桃、丁香、果树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山花烂漫,美仑美奂。夏天的南山,芳草萋萋,林海莽莽,置身于遮天蔽日的森林浴场中,凉风徐来,鸟语花香,令你神往,令你陶醉。秋天的南山万木霜天红烂漫,姹紫嫣红,层林尽染。大自然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调色板。秋高气爽,枫叶如舟,流连其中,使你领略到“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情画意。冬天的南山是个玉洁冰晶的童话世界,雪花飞卷轻舞,玉树银楼交辉,玲珑的冰晶恰似镂细白玉雕刻,琼花玉树,斗雪欺霜,显示出纯净的独特之美。{南山的游记}.

南山钟灵毓秀,历史文化渊源流长。赤峰是契丹族的故乡,又是辽王朝的中心地区,如今辽文化主题公园落户南山,更增添了南山的人文气息。契丹王朝壁画,大气恢弘,一展契丹二百年雄风;辽钱币广场,妙趣横生,流连忘返;契丹文字广场扑朔迷离的失传古文字,期待着你指点迷津,解开中华文字史上的千古迷团;双陆棋广场上的古棋双陆,曾风行中国棋坛千年,不幸在清朝失传,依据古双陆棋谱上的雕塑棋局,更令游人抚今追昔,为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而感叹。此外,穿行在历史文化名人长廊中,欧阳修、苏辙荡气回肠的咏辽史;沈括以一个地理学家的严谨对辽地山川地貌的概述;杨继业忠勇刚烈民族惊魂;王安石、包公以大政治家的气度和干练,谱写了宋辽历史上的新篇章;在辽代古墓壁画艺术博物馆,置身于辽佛教艺术石窟的艺术空间,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在灿若星辰的艺术星空中,驰骋回味,感叹辽代艺术那深邃隽永的艺术魅力。

现在,南山生态园已经形成以辽文化主题公园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四、南山文化甲赤峰

赤峰南山是赤峰城的影壁。因为他中间有个突起的包,老百姓叫它敖包山。南山主峰是元代以后称为敖包山的,因山顶有一组蒙古族祭祀的敖包群而得名。一九四六年国民党九十三军占领赤峰,将山顶大敖包拆除修建了钢筋水泥碉堡,解放以后又在山顶上竖立了一座测量觇标。大面积的树、大面积的墓地、夹杂着少量的耕地。这就是我对南山的印象。但是南山那不可磨灭的功劳,却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扎根。那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初,

全国闹粮荒,南山种植着多年生的大片大片的草苜蓿,足有几百亩。好多人粮食不够吃,就到南山摘草苜蓿的叶片,回家和在玉米面里蒸着吃。摘了一查又一茬,草苜蓿总是那样翠绿,那样茂盛,正因为这样,南山救了不少人的命。这次回赤峰听说南山建成了全国首家以辽文化为主题的南山生态园。把辽代文化搬到了赤峰南山。于是我们哥五个决定到南山一看。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后,乘坐十二路公共汽车去赤峰。到五门市车站下车,找到了正在做买卖的二叔。二叔主动当向导,在他招呼的士的时候,我注视起南山来。只见南山林深木秀、飞红滴翠、流光溢彩,具有一种神韵。二叔拦了两辆的士,讲好拉到山顶再拉回来,于是我们乘车上了南山。

进入南山,好似一座大花园,山杏、碧桃、丁香、果树竞相献弄着它们的身姿,争奇斗艳,美仑美奂。在树林中,车盘旋上行,拐了一个弯儿又一个弯儿,在车中我看到,南山建起了很多建筑。那原来的墓地不见了。带来的是万紫千红闹南山的生态园区。

车,很快到达了山顶。我们下车,步行起来。我感到这里芳草萋萋,林海莽莽,仿佛置身于遮天蔽日的森林浴场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烈士纪念塔。这烈士纪念塔原来在火车站广场。不知为什么搬到了山上。在那苍松翠柏中,烈士纪念塔巍然屹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金光大字在闪闪发光。我想搬到山上的目的可能是想让这帮昔日为赤峰的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亲眼看着赤峰的日新月异。离开了烈士纪念塔,我们来到了山巅。这就是八百一十七点三的最高度。在山顶上有块石碑,记载着火山爆发时的情景。碑上说:“六千五百万年前,地质史抅为第三纪,南山曾经历了剧烈的火山运动。山崩地裂,岩浆汹涌,避日遮天。”形成了今天的地貌。山顶上,矗立着多普乐观光塔。在这里可以看到赤峰城的全貌。赤峰那那大街小巷历历在目。

我们从山上往下走。二叔说:“这是我国首家以辽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园。这座生态园

篇四:《五台山-南山寺-游记》

南山寺{南山的游记}.

决定第二天住中心,下午就去看看南山寺吧。南山寺就在住所边上。我走了40分钟才回去的。

从山脚往上需要走过一条比较长的坡,两边是高大翠绿的白桦树,路上行人甚少,南山寺便隐在丛林之间。

五台山的寺庙真的很多,出名的有菩萨顶、五爷庙、黛螺顶等等,这些庙游客最多,香火最旺,修葺得也都很新,庄重富丽,气派。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南山寺。这里完全没有修缮过,非常古朴,格局错综,石雕刻画精致。远眺山峦绵延千里,近听鸟儿在林间鸣叫,上有碧空,下有古刹,置身其中,恍如与世隔绝。想起网友说起南山寺未经修缮的原因,是这里的主持和别的寺庙的主持不一样,不去管什么香火,只想维护好一个古庙,和古庙里的精神。此话有点道理。我亲身体验到了这边的和尚念经—或者叫“打板”的全过程。

这里的和尚不多,约有十几个,有老的,也有小的,有的看着刚来不久,有的看着像是来了很久了。

领头的和尚看着特别和善,长得也不错,竟不觉得他是和尚,倒像是邻家的哥哥--此处阿弥陀佛,不应该这样描述一个出家人。他念着经-感觉念经像在唱歌一样,有时拖长音,有时突然收住,时起时落,有些韵味,还不时地敲击各种“乐器”—法器。领头的和尚起带头的作用,他开了一段经的开头,后面的和尚就附和着念了,像是“和声”。然后,他们又是跪拜,又是绕着大殿走几圈。当他们念经的时候,我和几位游客也站定或跪着,当他们绕行的时候,我们也跟着。

他们的队伍很整齐,和尚们行动很有秩序,我觉得他们完成这个过程,简直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

篇五:《南山竹海雨游记》

南山竹海雨游记

上一篇热度2已有49次阅读2011-6-1309:16|系统分类:旅游|关键词:style南山

早在上世纪末(?!),我就看到当时溧阳县办公室的一位姓路的主任写的建议,他认为溧阳的南山很有开发价值,建议进行旅游开发,后来果然开发出了南山竹海景区,但我从未去过。日前单位组织去天目湖旅游,问我是否报名。我报了名,主要还是为了南山竹海,因为项目中有这一项内容。

天公有点不作美。近来下了大雨,但预报今天转阴到多云,所以尽管车离开常州时天气并不乐观,还是抱着到了那里天会晴好的希望。但车进入溧阳境内,就开始下起了小雨,使我们的希望落了空。

行程安排是先玩南山竹海景区。到景区下车后,见景区外已形成一个小镇格局,可见这里近几年发展的确很快。

进景区门后,见两侧山坡都长满了毛竹。对竹林,我已很习惯。因为我女儿家外面就是杭州植物园的竹子区,各种竹子都有,我时常前去散步。还有杭州新十景之一的云栖竹径,我也前去玩过,所以对南山竹海我并无特别的兴趣。导游安排大家先步行到长寿文化区,说要步行40多分钟,然后再乘观光车下山。我考虑到老伴脚不好,就乘了上行的观光车,说好到长寿区与他们会合。

观光车沿东面的山坡上行。起点的右侧是静湖休闲区。静湖是山水下泄而成的一个不大的湖,湖面平静,右边建有竹质长廊和游船码头。由于下雨,湖中没有游船在游弋。沿途就是迷蒙烟雾中的丛丛翠竹和各种杂树了。不久就到了长寿文化区。

很遗憾,长寿文化区的主景:大头老寿星正在拆除。据说到九月一日再换新的。新的与旧的造型会不会有不同,不知道。但从正在拆卸的雕像看,好像原来寿星雕像的质量并不高,似乎是用玻璃钢或铁皮制作的。换上的应该是铜质的罢?否则对不起“四星级旅游区”的称号了。

看不到老寿星,但由一百个不同书法组成的寿字背景仍在,而对面东西两侧的寿文化长廊也是一景。于是照相。

由于长寿文化区的地方并不大,我们找到了后面的一个“寿泉”。在亭子里有一口井,井圈上有好多道深深的绳槽。从绳槽估计,该井应该是使用几千年了,否则形不成如此深的凹槽。不过我仔细研究,发现有一个凹槽下部并不光滑,显然这是后来制作的“假古董”。其实很明显,如真是几千年的井圈,那可申报全国文物了,怎么会这样平平凡凡地放在这里对外展览?

下面的同志终于上来了,他们叫我们再等40分钟后一起乘车下山。可是这里除了一个土特产店外,已经没有地方可玩。特别是下雨,连坐的地方都找不到。老伴说还是慢慢地走下去罢,下山总比上山容易。我同意了。于是我们就沿步行山路下山。这一下歪打正着,此途竟成了我们南山之行的亮点。沿途不仅空气清新,而且右面有一条山溪相伴。下了雨,水势较大,潺潺之声不断,好像为我们的勇气作音乐伴奏。沿途很安静,遇到的游客也不多。在曲折多变的山路上雨中漫步,真是妙不可言。而且,中途还有一个竹雕精品馆,我不仅看到了不少生动活泼的精美竹雕,而且在进门处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竹雕寿星,弥补了我来南山未见寿星之憾。

下山之行,终于使我产生了旅游的满足感,为游览画了个圆满的句号。雨中游南山竹海,真是别有风味呀。

1、安静的静湖

2、拆除中的寿星{南山的游记}.

3、寿泉古井{南山的游记}.{南山的游记}.

4、“千年”井圈

篇六:《游记》

品蓝田之美

忆峥嵘岁月

我不是蓝田人,但是葛牌街,一个听起来很熟悉很熟悉的名字,因为每每从商洛到西安都会在高速路上看到这个地方的出口,无数次地经过这个地方,殊不知这里却有这么一段光辉的岁月。

走进葛牌镇,街道两旁古建筑林立,铺有青石板的巷子,无数个年头,是它见证了历史;无数的脚步,是它经历着轮回。再走几步,便到了今天目的地的第一站——葛牌博物馆,站在大门口,一块由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题有“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的牌匾映入眼帘,底色鲜艳,十分醒目,走进大门,就被见证历史的一门大炮吸引了全部目光,“重温历史,展望未来”醒目的八个大字让人有太多的回忆。在老师和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一一参观了展厅,至此,我才知道了葛牌街那一段段革命史诗。

在讲解员的逐一解说下,我们逐渐了解了那一段历史,葛牌自古便是交通要道,而在1935年成立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陕西关中地区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播下革命的火种之后,使得在这一片土地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通过400多张照片和实物展现了红军当年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每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有当时红军自制的草鞋、防滑鞋、红军用过的文化课本、红军军属证、红军军歌、竹碗、草碗等图片资料,通过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红军的艰苦生活,感受到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如今,走在青石铺就的古镇街道上,显得清静而寂寥,只有那默默矗立在村头的古树,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动迁和光荣。这里是闻名的老区,也是出名的贫困区。我们站在这里,回望着历史,感受着历史,穿越着历史。周围盘旋着的是曾经当年战争的场景。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出终南山北上,转入外线作战,并很快进入陕北,先期到达,迎接中央主力红军。从1935年2月上旬至此,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历时6个多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关中地区建立最早的红色政权。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人民与红军并肩战斗,出生入死,蓝田老区人民的革命斗争,配合了川陕、陕甘宁、陕北苏区革命运动,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建立了不朽功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

孤军远征十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葛牌镇,一个曾经演绎过一段红色历史的小镇。这里,曾是关中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