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幻作文地心之旅
详细内容
篇一:《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读后感
《地心游记》,出自法国科幻作家儒尔˙凡尔纳的笔下。讲的是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从前人萨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码信里得到启发,于是带着侄子阿克赛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出发,一直向着地心方向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得龙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读这本书,能把你带到地心深处。去看原始的人类化石和许多早已灭绝了的生物,以及不同时代沉积下来的各种岩层。你还会随着教授他们三人一起去艰难地找寻水源,在地下暗河里漂流以及漂流途中不断地和怪兽搏斗。随着故事的发展,你还会陪着阿克赛尔渡过没有光亮的走失的四天,最后终于凭着毅力,借助声音在花岗岩间的传播找到他叔叔和向导。后来他们一起随着又一次的火山喷发被喷到地面,结束了这次旅行。
这本书语言幽默,情节扣人心弦。我认为最惊心动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讲述向导汉斯、阿克赛尔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离地心不远的地下河遇到了风暴,大风把他们的小船吹得差点沉下河。后来,一个火球袭击了他们,这个带电的火球落下后,将木筏上所有的铁器都磁化了。书中写道:“仪
器和武器颤动着、碰击着,发出尖利的声音。我的鞋钉和一块嵌入木头的铁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难怪我无法收回我的脚。”
“半白半蓝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径10英寸的巨大炸弹,慢慢的移动着,在风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转。它朝我们来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后跳到食品包上,然后又轻轻飘下,一个反弹,掠过火药箱。多么恐怖!我们都要被炸上天了。”这本书不仅情节使人惊心动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三位性格迥异的人物。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个精力充沛却性格急躁的人物,他是科学界的泰斗。他固执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正是他的这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才使这个团队胜利穿越地心。另一位同样可敬的是冰岛人汉斯,他诚实守信,不怕困难,认真踏实地履行当向导的职责。虽然语言不通,但汉斯头脑冷静且动作灵敏,凭着这些,他帮助教授克服了种种困难。作者阿克赛尔经过这次地心之旅,也由一个毛头小伙长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人们称凡尔纳是科幻文学之父,是因为他所预言的事情若干年后总能变成事实。那么此次奇妙旅行的所见所闻,也将会是未来的事实吗?
篇二:《走进凡尔纳的科幻世界》走进凡尔纳的科幻世界
——《地心游记》阅读指导
嘉善县陶庄小学
《地心游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文章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地底深处波涛汹涌的大海、远占时期海兽令人心惊胆战的搏斗、耀眼的电闪雷鸣、摄人心魄的岩浆奔腾、巨大的蘑菇林、史前人的骨骸??神奇的地下世界让他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他们险情不断。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在读书过程中感悟文字的优美,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让学生交流近期来阅读《地心游记》的感受,检查他们阅读的情况。
2、通过对序言、目录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学会系统的读书的方法。
3、通过交流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教授和侄儿阿克赛尔以及向导汉斯那惊心动魄的地心之旅。让学生们明白一些科学现象,体会科学与文学结合的美。
4、激发学生爱读课外书,爱读名著的兴趣。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一、激趣导入:
(视频《地心游记》欣赏)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师:孩子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读了一本书——《地心游记》,同学们一定又很多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二、交流读书方法:
(一)学会从序言等了解书的内容
1、这样一本好书,你是怎样去读的呢?
2、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捷径去读完这本书。(扉页、序言、总言、后记等等)
3、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色等最快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
去找一找,看一看,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基本情况。
4、课件出示:{五年级科幻作文地心之旅}.
①了解了吗?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②看得真仔细。那这个填空肯定难不倒你们了。
课件出示:《地心游记》是_______(国家)_______(作者)写的一本科幻小说。
主人翁是_______,故事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笔下的许多科幻事物在现在都成为了现实。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为了有名的发明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地心游记》。这部作品出版以来,受到了各国儿童的喜爱,并多次被拍成科幻影片,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内容概要:《地心游记》发表于1864年,是凡尔纳早期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地心游记》讲述:一本古老的书籍里的一张羊皮纸,揭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教授带着侄儿阿克赛尔和向导汉斯由此踏上了惊心动魄的地心之旅。地底深处波涛汹涌的大海、远古时期海兽令人心惊胆战的搏斗、耀眼的电闪雷鸣、摄人心魄的岩浆奔腾、巨大的蘑菇林、史前人的骨骸??神奇的地下世界让他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他们险情不断。地心到底在哪里?最终他们能否克服所有的闲难,平安地回到地面呢?)
(二)学会从目录了解各章的内容
1、除了序言,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
的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咱们一起读一读目录,谁来说说,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2、这是老师书上的目录,我节选了其中的五章,考考大家,如果我要看大海兽出场的那一章,应该翻到多少页?
三、交流读书内容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完书后感受都不同。你读完这本书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地方?
2、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而我的跟大家有所不同。在我的记忆中,遇到了很多危险,大家回忆回忆有哪些呢?
3、谁能看着图片给我们介绍这些朋友?(出示朋友的图片)
4、同学们记忆力真好,那我们来玩个游戏,我说朋友的样子,你能很快猜出他是谁吗?
A.他一看就让人害怕,特别是他那又黑又长的大胡子,遮住了整个前胸和大腿,都可以当围裙用了。
---------------食火
B.他们像是一对患难朋友,相互搀扶着,一只瘸了一条腿,一只两眼都瞎了。---------------------------------狐狸和猫
(真聪明,都难不倒你们,再出一个:)
C.他长得又干又瘦,是个细高条儿,活像一盏灯的灯芯。--------“灯芯”
5、“灯芯”可是匹诺曹在学校最要好的朋友,他给匹诺曹带来的礼物可是天下最好的-----玩具国。
大家想不想去?老师也想,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
6、目录派上用场了,能通过目录快速的翻到“灯芯”出场的那一章吗?
7、我们四年级学过“读书作记号”,现在就请你拿出铅笔来做一做记号吧!
8、交流这一章的内容。
9、玩的代价是什么呢?变成了一头蠢驴。像“灯芯”这样的朋友怎么样呢?
10、我们应该结交怎样的朋友呢?老师找到了一些忠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名言)
四,课外拓展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很多启示。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拿出读书卡动笔写一写吧!
篇三:《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十八课地表探秘
1、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看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尤其是【南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海岸线彼此【吻合】。于是,他提出了现在的【七大洲】是由一块大陆地【分裂开来】的假设。
2、我国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对这种现象,你能提出自己的解释吗?
3、现在,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地壳是由【6】个大板块和【十几个】小版块拼接而成的。
4、模拟岩石挤压成山脉的实验中,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橡皮泥【中间会向上拱起来】。
第十九课地震
5、【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灾害。【数十万人】被夺去生命。
6、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研制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7、地震前的征兆包括:【井水水位变化,动物行为异常(如鸡鸭不回窝、鱼跃出水面等),不寻常的微波,大地变形,瓦斯泄漏。】
8、用手折断薄木片,木片发出响声,就像地震时的【振响】;手会感到【震动】,两只手会有【阵痛】的感觉,就像地震时发出的震动。
9、我们用很长时间搭成的模型,在【瞬间倒塌】。
10、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
11、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熄灭炉子,拔掉
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下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12、地震的危害有:【①建筑物倒塌和损坏;②人身伤亡;③大量社会物质损失;④山体崩塌、泥石流。⑤山崩、地裂、水灾和火灾。】
第二十课火山
13、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但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
14、1000多年前,古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
15、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可以看到【红色的泡沫从瓶口喷出】。16、19世纪的作家【儒勒凡尔纳】写过一本科幻小说【地心之旅】。
第二十一课岩石
17、从岩石是【固体块状】矿物,地质学家通常将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沉积岩】中常常含有化石。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和遗迹】。
18、将岩石放入布袋里,用小铁锤打碎,观察岩石碎片,可以发现岩石的条纹、软硬不同,在打碎的岩石断面上滴上几滴【浓醋】,会发生的现象是【有的岩石表面会冒气泡】。
19、岩石的用途:①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②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③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④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20、地球的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
21、沉积岩: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变质岩:石英岩。
22、岩石资料卡包括:【名称】、【特点】、【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
篇四:《上册期中后》五年级科学期末复习题
13——17课复习题
填空
1.人们常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以(摄氏
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2.温度计的种类很多,在测量温度之前,先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4.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
会逐渐变(冷)。这说明热是从(热水)传向(冷水)的。
5.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
部分)。
6.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
不良导体)。
7.焖烧锅是一种新型炊具,它由(内锅和外锅)构成。焖烧锅的性能主要与(外锅)的材料有关。
外锅是用耐高温的隔热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能够减少热传导,使内锅保持长时间的高温,
从而达到节能省时方便安全,病可以保持食物营养的效果。
8.地球上的热主要来自(太阳),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他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
传递给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9.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靠(辐射)方式吸收太阳的热。
10.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11.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用它来传递作战信息。
12.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13.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纸螺旋圈转动起来。
14.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减少热的传递,使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保
温);有时需要使热散失,加快热点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这就是(散热)。
15.远红外热能裤具有很强的(发热保温)作用,并对人体易受伤的部位进行重点保护,因此是
一种理想的防寒服。
16.20世纪80年代查赫鲁兄弟受(煮鸡蛋)的启发,研制成(能随阳光明暗变化的可调光玻
璃。)
二、问答题
1、厨房里炒菜的锅多是用铁或铝制成的,而锅把却是用木头制成的。这是为什么呢?
答:因为铁和铝是热得良导体,传热快;木头和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
2、热得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有不同的用途,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利用的?
答:利用热的良导体制作传热材料,如制成各种锅、壶、暖气片等,使热能尽快传导;利用
热的不良导体做隔热材料,如制成护垫、车把套、保温桶等,减慢热的传导。
3、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瓷砖和木板的温度是相同的,然而,当我们赤脚踩在瓷砖地板上和木
地板上时,踩在瓷砖地板上比踩在木地板上觉得更凉一些。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瓷砖是热得良导体,它能很快地将皮肤上的热传递出去;而木板是热得不良导体,
不容易把皮肤表面的热传出去。
4、解释冬季人们穿深色衣服,夏季穿浅色衣服的道理。
答:因为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而浅色衣服吸热能力弱。
5、“高斯号”轮船为什么能平安脱险?
答是因为深色的炉灰、煤屑加上凹凸不平的表面增加了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得到更多的热
量使冰融化。
6、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放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你会发现底部的纸
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这是为什么呢?
答:冬天,室外空气比室内空气重,冷空气会贴着地面冲进来,室内的暖空气会从门的上部
往外跑。
7、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答:是空气对流的结果。暖气附近的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受热后又上
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就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整个室内的空气就会变暖。
8、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却要安装在比较
高的地方?
答:在空气的对流过程中,热空气总是要上升的,冷空气总是要下降的。
三、实验:
1、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材料:4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过程:(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大两个小孔。
(3.)将两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五年级科幻作文地心之旅}.
实验结论: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2、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快慢一样吗?
实验材料:形状大小相同的铝勺、塑料勺、木勺,热水,凡士林,小豆子
实验过程:(1).用凡士林把小豆子分别粘在铝勺、塑料勺、木勺的勺柄上
(2).将粘有小豆子的三个勺子同时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3).过一会,铝勺上的小豆子先掉下来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快慢不一样。
3、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本领一样吗?
实验材料:3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色的纸各1块,3支温度计,台灯
实验过程:
(1)分别用黑红白颜色的纸将小瓶包起来,尽量包严
(2)分别向3个小瓶中各插入一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将小瓶放在灯光下照射
(3)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包黑色支的温度上升的最快,白色纸的温度上升的最慢
实验结论: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4、风的形成
实验材料:实验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
实验过程;(1.)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
(2).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左侧。
(3.)点燃蚊香放到实验箱左侧小口处。
(4.)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直着上升)
(5.)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在小口处。
(6.)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蚊香烟流进了实验箱里)
7.熄灭蜡烛。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18课
一、填空:
1、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看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
尤其是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海岸线轮廓彼此吻合。于是,他提出了现在的(七大洲是
由一块大陆地分裂开来)的假设。
2、我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们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
外地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二、简答
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地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对这种现象,你能提出自己的
解释吗?
答:在远古时期,喜马拉雅山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地壳的挤压、抬升{五年级科幻作文地心之旅}.
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
三、实验
实验题目:模拟山脉形成的实验。
实验材料:多色橡皮泥,小刀
实验过程:1、将四五块条状橡皮泥一块一块地叠起来,就好比是组成地壳的岩层。
2、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
3、再取一条橡皮泥,用橡皮泥切割刀切一刀或两刀,让橡皮泥块之间能够滑
动,就好像是被向上或向下积压的岩石
实验结论:由于地壳的挤压,抬升凸起来的就是山脉。
19课
一、填空
1、(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地区发生(7.8)级大地震,是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
的一次地震灾害。
3、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研制的(侯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
仪。{五年级科幻作文地心之旅}.
二、简答
1、什么是地震。
答:人们通常把那些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
2、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答:地震的危害有:建筑物的倒塌和损坏、人身伤亡、山崩地裂、水灾、火灾、瘟疫、海啸{五年级科幻作文地心之旅}.
等。
3、地震前的征兆有哪些?
答:地震前的征兆有:井水水位变化、动物行为异常、不寻常的微波、大地变形、瓦斯泄露
等。
4、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熄灭火炉,拔掉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
地上,并且原理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
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20课
一、填空。
1、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地核)。{五年级科幻作文地心之旅}.
2、19世纪最负盛名的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写过一本著名的科幻小说(《地心之旅》),
他描述了勇敢的科学家烈登布鲁克教授,从一座死火山的火山口进入地球(内部),在
地球内部进行探险旅行的经历。
3、火山喷发预报,大多是依据(历史资料)(实地观察)和(卫星探测)作出的。
二、问答。
1、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
答:尽管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
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
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
2、火山是怎样喷发的?
答: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石,这些炽热的岩石处于熔化状态,熔化的岩石受到来自地球内
部的各种挤压力,在一定时候,会喷发而出,形成地球表面上的火山喷发现象。火山喷发
出的岩浆像火龙一样顺着山坡向下流。
3、实验。
实验题目: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
杯子、铝箔
实验步骤:(1)在地面或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
间。(2)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
样的铝箔。(4)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5)慢慢地往瓶中倒入醋
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论:红色的泡沫从瓶口喷出,喷射出来的混合物沿着铝箔下流,就像火山的岩浆喷发
现象。
21课
一、填空
1、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在(山坡、悬崖、湖畔和海洋)等地方,几乎到
处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岩石。
2、岩石是固体块状矿物,它们组成了(地壳)。
3、根据岩石的形成,将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
4、(沉积岩)中常常含有(化石),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
5、山地里有丰富的(岩石矿物)和(动植物资源)。
6、地球上的山地,绝大多数是由地壳板块(抬升)形成的,只有部分山峰是由(火
山喷发)形成的。
7山地有丰富的(岩石矿物)和(动植物资源)。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
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二、简答。
1、岩石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答: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可以用来建房、铺路、修桥等,岩石还是重要的工业原
料,如石灰岩可以用来烧石灰、水泥、还可以做玻璃的原料。岩石可以雕刻、磨制各
种工艺品,大理石制成的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2、山脉和山地分别是如何形成?
答:
22课
一﹑填空
1.当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时,就成为威胁人类的(环境问题)。
2.当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现象。
3.环境污染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和谐关系
被破坏,已成为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
4.全球很多生态系统正在向(危险的临界)接近。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北极
地区的冰盖已减少了(42)%,全球(27)%的珊瑚礁遭到破坏。
二﹑判断
1.江河中的水是流动的,它不会被污染。(×)
2.工厂废气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时代不同,人们的生产方式及规模也有差异,从而引起不同的环境污染。(√)
4.只要我们大大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使用,地球温度就不会上升。(√)
5.我国的水资源很丰富,不用节约用水。(×)
6毁林开荒可以多打粮食,是造福子孙的大事。(×)
7.空气污染危害很大,必须设法防治。(√)
三、选择
1.(D)的空气污染比较轻微。
A.教室里B.工厂附近C.城市街道D.森林里
2.造成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D)。
A.取河水饮用B.抽水灌溉C.淘米洗菜D.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3.地球上每(D)小时将有1个物种灭绝。
A.3B.4C.5D.6
4.地球上每年有(A)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有(D)的人口缺少充足的饮用水。
A.5—7B.6—8C.35%D.25%
5.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现象的是(D)。
A.水土流失B.沙尘暴C.土地沙漠化D.粮食短缺
6.河流被污染后的河水是(F)。
A.灰黑色B.清澈C.有异味D.无色E.无味F.浑浊
7.下列属于引发环境问题原因的是(B)。
A.自然发生B.人的活动C.火山爆发
四、问答题
1.生产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危害?
答:生产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不少的
环境问题。我们只能采取保护环境的各种措施,减少环境危害。
2.你身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答:生产中的烟尘和交通工具的尾气造成了空气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有毒有害废水造成了
水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土壤的污染等。
23课
一.填空。
1.(1972)年,第一次世界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