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详细内容
课题: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课件出示: (1)提问:第②组是平行线吗?第⑤组呢?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件动态依次演示: 1/5 (2)师:认识这个四边形吗?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5 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在1号学具袋里的小篇子上也有这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研究研究。 ②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③小组汇报交流: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在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说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也相等。教师要及时总结:就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概括能力。 (3)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①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②与书上的定义进行比较。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教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4)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演示法。 学法: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我们认识过许多图形朋友,一起看看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各种图形) 指名说。 师:这个图形我们学过吗?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个图形呢? 它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二.教学过程: 1.(1)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物品上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点?我们不妨试着在点子图上把它们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动手画。 师:你们画出来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平行四边形。谁来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2)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师:我们学过了长方形的特点。小组内用学习长方形的特点方法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测量,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师: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李老师想来给大家做个提示。看大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有什么特点呢? 汇报:对边相等;对边平形;对角相等。师板书。 师:现在李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咱们校园中的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图片。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大屏上的平行四边形,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平行四边形ABC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同学们拿出笔画出第一组平行线的距离。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E之间的线段叫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E所在的边叫作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平行的对边,现在画一下平行线AD和BC的高,和底边BC的焦点我们取名垂足F。 说说对应的底和高。(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师: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了,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中有几条高?它们有什么特点? (无数条高,都相等) 教学教材第65页例2。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明确: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的边长没有变,四个直角变成了钝角和锐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并验证。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 问: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能确定吗?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同一组对边的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特性: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会画高。 三、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课件、平行四边形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五个图形,哪一些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 (2)师:那对于长方形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2)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大家认识吗?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请你在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师:为什么你画的是平行四边形?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根据你想的,老师给你一个平行四边形,请验证你想的,看看平行四边形是否有这些特征? ③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④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看一看:无线延长不相交说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移一移: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教师去巡视一圈后指导一位学生) 在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说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也相等。教师要及时总结:就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概括能力。 师小结:看来平行四边形真的有这些特征。 (3)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①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现在我们对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认识了吧,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同桌互相说一说,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②与书上的定义进行比较。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教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③师:那现在请验证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对吗? (4)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从这个图形里面找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师:同学们,我们仔细来看刚才这位同学画的这两条线段,你觉得他画的这两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及示范画高。 师:同学们,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的一条高。与高垂直的两条边叫做底。 师:画上垂直符号,高用字母h表示,底用字母a表示。 (3)还以这条边为底,可以作多少条高?那你能画一条高吗? (4)练习: 师: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刚才我们画了这一组对边的高,你能画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吗?请完成练习三。 3、平行四边形易变形 (1)拼一拼 师:现在大家对平行四边形有更深的认识了,你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看一看 师:为什么用同样的材料,做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却不一样呢? (3)揭示特征 师:看来平行四边形有一个特点,师容易变形的。(板书:易变形) (4)解释原因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师:动一动自己拼好的平行四边形,仔细观察在动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师:原来在动的过程中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才容易变形啊! (5)应用特征 师:请看大屏幕,为什么这些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看来生活中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应用还是很 广泛的。 (三)总结梳理 师:回顾整个过程,我们先通过找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再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以及学会画平行四边形不同底上的高,最后通过拼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平信封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在理解的同时学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2)使学生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理解他们 的关系。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做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学会画平行四边形 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配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过几种图形了,下面大家来看一下这 几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在他们明确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之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判断下面三组直线中,哪几组是平行线 提问学生让学生来回答。 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把他们结合到一起会怎样呢?既平行又是四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呢? (2)生活导入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呢?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物的举例进一步了解四边形。我们已经初 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那么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课上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3学习新课 1首先出示一组平行四边形。问他们都有什么特征?然后指名 几个学生用直尺到黑板上测量,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2然后提问,你认为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呢?说完进行小组讨论, 问他们讨论的结果,然后让道黑板上进行测量的同学说测量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 3教师总结对,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 两组对边相等,因此我们可以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 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 拿一个长方形框架,捏住两个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边的 变化。让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却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直角分别变成了锐角和钝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下。然后教师归纳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平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5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首先,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 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6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在画出平行四边形的 高,标出底。 7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A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 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比较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 B让学生明确:相同点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 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做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 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 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还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 C教师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平行四 边形包括长方形包括正方形。 教学总结:教师进行总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 边形的关系。 巩固练习:书上的课后题 课后作业:练习册上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部分做完。 四年班数学教案设计总课时:第4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