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二年级作文>劳动的开端作文

劳动的开端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劳动的开端作文》

劳动的开端作文

劳动的开端作文(一)

早上起床,我看见妈妈照例忙前忙后,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整理房间„„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劳动的情景。

那是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看见妈妈在拖地,心想:看起来拖地挺简单的嘛,不如去尝试一下。于是,我说:“妈妈,让我来干吧!”妈妈说:“好啊,你来!”

在我拿起拖把的那刻起,我第一次感觉到这拖把的重量,沉甸甸的!我想:拖把那么重,我拖完一定会腰酸背痛的。但我已经抢着干了,怎么好意思放弃呢?再说,拖完地妈妈也会表扬我的!

说干就干,我拎起拖把,冲进厕所,把拖把放进一桶干净的水里。我右手握着把柄,把拖把浸入水中不停地搅动打转,然后提出来,用脚使劲地踩,踩干后,我就走进客厅,拖起地来。

妈妈告诉我说:“拖地要按顺序来,横着拖,一边拖一边退,以免拖好的地又被自己踩脏了。每拖完一间屋,还要去清洗拖把,如果太脏还要多拖几遍。”我照着妈妈的办法去拖,果然见效。我先拖没有障碍物的地方,一边横着拖,一边后退。一下子,这里变得亮堂堂的了。接着,我开始拖有障碍物的地方。我俯下身子,把拖把塞进茶几、电视柜、沙发底下,来回拖,然后拖出来,清洗干净,再拖!

渐渐地,我有点坚持不住了:头上冒汗,臂膀酸痛。心想:拖地原来这么累,可我才拖一间!难怪妈妈常常抱怨她的手臂痛啊!不行,我要坚持到底!接着,我一连拖了三间屋子!最后,我终于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喘粗气。虽然很累,但心里很快乐!看着光洁的地板能照出人影,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劳和快乐!妈妈看见了,笑着说:“哟嗬,这就累了?知道妈妈的辛苦了吧?不过,拖得挺干净,值得表扬,再接再励!”我美滋滋地笑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很久了,但是从那天起,我体会到妈妈做家务的辛苦,也就在那天,我有了劳动的起点。从此以后,我常常帮妈妈做家务:扫地、整理房间„„而这一切,都源于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作文(二)

我,一名小学生,每周一至周五都要和爸妈一样要“上班”,自然每天的早饭是妈妈给我做。要说我的最爱,当然是蛋炒饭了,可天天看着妈妈炒蛋炒饭,我的心里和手也痒痒的,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决心自己炒一次。

我先做炒蛋炒饭的准备工作,准备了葱、米饭、鸡蛋,把葱切碎。做好准备工作,

我慢慢地打开天然气灶,可开了半天扭不动旋钮,没办法,我开始叫“援兵”。哦!原来开天然气灶还要往下按。

把锅烧热,我开始慢慢地倒油,“嗞啦”一声,吓地我猛地往后退了一步,不敢往前走,伸头往锅里一看,只见那油像冰块碰到地面一样四处散开。我放开胆子走到油锅前,迅速地把葱和米饭倒进锅里,锅里的油立即不溅了,可现在我才想起来鸡蛋还没有搞呢!我拿起鸡蛋把蛋黄、蛋清打到碗里,可由于不懂得怎样打,最后只有一个完整的蛋黄和一小部分蛋清在碗里,其余的蛋清都在我手上,弄得手粘呼呼的。于是我去把手上的蛋清擦干净,正擦着手,我猛然间闻到一股浓浓的糊味,“完了,饭炒糊了,这可怎么办?”我心中叫道,飞一般跑到厨房,把鸡蛋搅开,然后极不均匀地把鸡蛋撒到锅里,迅速翻动锅铲。几分钟后我终于把我的“成果”端到妈妈的面前,面对我的作品,妈妈毫不留情地给了我一个评价--“黑蛋饭”。

我的第一次劳动以失败告吹,但失败乃成功之母,从那以后我又多次实验,最终学会了炒蛋炒饭。吃着自己炒的蛋炒饭,心里美滋滋的,嘴里香喷喷的。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劳动的开端作文(三){劳动的开端作文}.

>幸福就在于有益人类的劳动中;快乐就在于有益人类的劳动中。人类所有的良好品质都为劳动而生,劳动是幸福的,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有益的。一位名人说过“人生,是一座天平,一端是结局,一端是付出的劳动”。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洗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家务事,可>这就是我的劳动开端。记得四岁的一天吃过晚饭,由于我看到父母很劳累,就主动帮他们洗碗。把碗泡进池子里,滴上几滴洗洁精,然后拿出洗碗刷------滴了洗洁精的碗光溜溜的,用小手端一个光溜溜的大碗,还是要有几分技巧的,稍不留神,就“咣”一声,不但把碗打破了,说不准自己的小手也会被划破呢!。第一个碗洗得不算太干净,由于没有洗过,好几次差点就把碗捽碎了,第二个碗由于有了第一个碗的经验,就顺畅多了,后面的碗对我来说就是个小意思。碗终于洗好了,我得意急了,就连忙叫妈妈来看,妈妈夸奖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虽然弄湿了衣服,但我的付出有了回报,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

从此,我常帮妈妈做家务,因为我知道了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有了丰实的果子,我的收获要比我付出的劳动多的多。

篇二:《小学作文: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

劳动永远是人类的财富,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特别是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让人兴奋。

我劳动的开端,是在八岁那一年的一个星期六。中午十二点了,我的肚子饿的咕噜咕噜的乱叫,妈妈还没回来。我决定自己亲自下厨房。吃些什么呢?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还是油炸鸡柳?一个个我喜欢吃的菜,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是,都太有难度了。最后我决定,吃个方便面吧。

就算是方便面。说实在的,我也不会,翻开一页页脑海中的记忆,想起来了方便面的做法。{劳动的开端作文}.

“稀里哗啦”的,我在厨房找了个锅。东瞧瞧,西看看,终于找到电磁炉了!我拿起锅,接了些水,把锅放在电磁炉上,插上电源,选择了火锅模式,最大火力煮!没过多长时间,锅底就出现了些小泡泡。泡泡迅速上升浮出水面。我非常激动,水开啦,可以放面了!一不小心把方便面袋直接扔进了锅里!哎呀,不对。我急忙伸手去捞,急忙撕开袋口,调料包又连包带料掉进锅里,我顾不得手被烫的的疼痛,手忙脚乱的伸手去拿调料包,一下子扔到了地上,手指烫得通红!捡起料包,把调料放进面里,用筷子搅一搅,一股香味飘鼻而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面煮完了!盛到碗里,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吐噜吐噜地吃起来,一会儿,一碗面就下了肚!真是美味,好香!连电源都忘切断了。

吃完了面,想一想煮面的过程,真是酸甜苦辣啊!但这种酸苦辣

是值得的。高尔基说的话:“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们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篇三:《劳动的开端》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语文备课

《劳动的开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作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

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

意思。

2.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

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

的感受。

3.体会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及在文中

的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

活,感受作者自强自立、刻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

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

略。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1二次复备

教学准备二次复备

多媒体课件、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图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坐在教室里安心地读书、学习,

衣食无忧,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在旧社会,那些和大

家同龄的孩子却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背负起

生活的重担,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课文《劳动的开端》,让我们一起走近旧社会

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他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

2.板书课题,齐读释题。

二、自主学习,预习展示

1.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课件展示:吴运铎,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

自幼家境贫寒,做过挑煤工。12岁时,吴运铎的家庭

生活陷入绝境。他的童年就是在劳动的锻炼中成长起

来的。长大后,他成了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

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的著作《把一切献给党》虽然

只有6.8万字,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异乎寻常的反响;

他不管是在马达轰鸣的车间里,还是在危机四伏的试

验场,都不停地钻研设计武器装备,冒着生命危险去

2

做各种炸弹、地雷的实验。曾左眼被炸瞎,左手4个手指被炸掉,两条腿也落下了残疾。但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搏斗。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3.指名朗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并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探究质疑,教师筛选

1.小组内自由快速地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

2.师生共同确定本文学习探究的重点问题。(预设)如:比喻句的重点读议;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五、小结收获3二次复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

二、研读文本,探究解疑

1.问题呈现,小组内合作学习。(课件出示问题)

2.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三、展示交流

1.作者的“劳动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认真阅读感受深的句子、片段,将你的理解告诉同学们。

(1)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A.“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B.“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4二次复备

干活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C.“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感情朗读

2.按照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4.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5.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5二次复备

篇四:《劳动的开端》

一、说教材:《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三、说教学目标:1.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说教学重难点:1、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三、说教法:学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本文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四、说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①自主尝试预习,主动搜集资料,自我质疑解答。

自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第一步,让学生带着好奇,尝试着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通过“尝试”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把课文读熟,读正确,读流畅,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试着解决一些浅显问题。同时边读边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暴露学生学习疑难的,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需要。这些问题将成为研究性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研读发现文本与众不同的个性,发现阅读时的疑点、难点,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自觉的深究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主体、主动的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八、说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二)、认读字词。(三)、初读课文,分段。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囚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2、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认识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诗时的险恶环境。②理解本课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此诗。4感受革命烈士在生死关头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意志,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点:了解诗人写诗时的险恶环境。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万般折磨情况下表现出的凛然、大无畏气概。{劳动的开端作文}.

1、自主、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当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起导航的作用,在疑难处要给予点拨、引导,帮助他们寻找突破口,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朗诵法:本课主要是从自由朗读和个别朗读入手,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增强语感,以促进思考。让学生体会情感并受到震撼,领会文章的主题。

听说读写贯穿始末,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成功意识。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故事是他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二、走近作者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叶挺。欣赏一下有关作者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朗读

学生朗读,注意朗读字音、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