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的春节400
详细内容
第一篇:《孝义民俗文化》
孝义碗碗腔
孝义碗碗腔是流传于我省孝义市的一个地方剧种,是在孝义民间皮影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因以“碗碗”(碗状铜铃)为主要击节乐器而得名,又因皮影戏是夜间演出,以纱窗借光显影,故又称“月调”、“影调”、“纱窗腔”。
据传,清末光绪初年,陕西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连年大旱、寸草不生。当地碗碗腔艺人因逃荒而流落山西,后分为南北两支,其赴北的一支,在孝义、汾阳一带,受中路梆子和孝义皮腔、汾阳秧歌等影响,逐步形成孝义碗碗腔。据老艺人回忆:约光绪中期,孝义兑镇后庄的碗碗腔皮影艺人刘够清,曾两次赴陕学习纱窗皮影的雕刻艺术,促进了碗碗腔艺术发展。同时,当地不少青年人加入影戏班,职业和半职业的戏班逐年递增,碗碗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另一方面,它吸收了木偶戏和晋剧、蒲剧的一些剧目,使其更加丰富。至光绪末期,孝义碗碗腔的影戏班子已达六七十个,演出场所遍布山西各地,还远达宁夏、辽宁等地,期间涌现出一批著名艺人:王宝栋技艺传神;张立广钢音铁嗓;井润元专说闺门戏,人称“小姐班”;李付德擅唱喜闹剧,被誉为“哈哈班”。此外,还有张万年、于吉荣、宋广德、耿付有等一大批青年艺人,他们的技艺各有千秋。辛亥革命以后,孝义碗碗腔逐渐衰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仅存15个农闲搭伙的影戏班子,而且大部分家当破败、技艺低拙、演出质量低下。新中国成立后,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50年,皮影艺人那鹏飞、高仲玉、冯庭荣等将《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等现代戏搬上皮影舞台。1959年,孝义影戏班在太原组建为太原市碗碗腔剧团,并改由真人演出,从此,皮影戏碗碗腔正式发展为舞台剧。同时,孝义也成立由真人表演的碗碗腔剧团,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
碗碗腔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唱句一般为七字句、十字句,偶尔也有五字句、八字句和十二字句的出现。唱起来腔随字走,四声严明。碗碗腔素有“以声传情,以唱制胜”的传统。碗碗腔的唱腔没有行当之分,只有男女之别,表现人物感情、塑造人物个性主要靠演唱者不同的唱法。这种腔既宜演现代戏,又宜演传统戏。碗碗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碗碗和节子是两种能体现其特色的打击乐器。碗碗也叫“盅盅”,用响铜做成,用细铁棒敲击,音色和碰铃相似,一般是一拍击一下。节子是连接在一起的两块檀木木板,打法灵活,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是配合碗碗掌握唱腔速度、渲染唱腔气氛的。碗碗腔在皮影时代有“七
紧、八慢、九消停”之称,一个班只需七八个人,文武场仅有四个人,打鼓板的兼打小锣,唱腔起板后转弹月琴,拉胡胡的兼吹唢呐,拉二弦的兼拍铰子。其余武场乐器全由一人操作,此人右手击碗碗,左手打节子,若需配马锣、铙钹时,就停下碗碗和节子,一手去拍铙钹,一手用节子去击马锣。
孝义碗碗腔的剧目可分为皮影剧目和戏曲剧目两个部分。皮影剧目较为丰富,现在收集整理好的有百余本。这些剧目既有宫廷正史,也有民间传说;既有儒窗趣闻,也有农舍佳话;既有官场角逐,也有烟花泪歌。在表演上,它继承皮影艺术一手叉腰一手做戏的传统,人物在激动时常有上身前躬、猛挺等动作,并保留了皮影侧面造型的处理手法,布景也常采用皮影雕刻剪纸图案来表现典型环境。
孝义碗碗腔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过节听不上碗碗腔,再好的酒肉也不香”、“开年看几眼纱窗戏,一年和老婆不生气”、“听声咦咦咦,美如过生日”等民间俗语在孝义一带广为流传。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孝义碗碗腔的第一个辉煌时期,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孝义碗碗腔曾两度晋京献演,其代表性传承人张建琴摘取了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目前,孝义碗碗腔出现了诸如演出市场萎缩、观众减少、演员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困扰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山西孝义面塑
“麒麟送子核桃虫,鹿鹤二仙老寿星。孙猴老虎双狮斗,鸡狗面羊蛇盘兔。一对双石榴,莲花夹圪扭。寿桃红嘴嘴,枣糕层层垒。”这是介绍孝义面塑的顺口溜。
孝义面塑历史悠久,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其影响下,民间面塑的巧妇能手辈出,技艺精湛,制成独特的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作品。
“面塑在民间叫面花,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现在民间虽然也捏制面塑,但不像过去普及,甚至出现艺人断层,我们也举行了很多保护措施,让这门艺术永远传承下去。”3月2日,孝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梁治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汉代开始源于祭祀活动
面塑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据考证,它与古代的陪葬制度,祭祀和送礼活动有关。在殷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死后要用奴隶活人来陪葬。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改用木俑和陶俑陪葬,后来民间改用纸俑和面俑陪葬。
同样在节庆祭祀和送礼活动中,民间也制作面塑祭品礼品。可以说,从有了面粉的时候,面塑制品就在民间出现了。
梁治珠介绍,孝义市位于晋中盆地西南隅,盛产小麦、米黍和杂粮。民间以小麦面、黍糕面捏面花的工艺既有传统又很普及。孝义捏制面塑从汉代开始至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它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但又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斗争密不可分。
从宋代起,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孝义面塑大量吸收了本地和外来的其它民间艺术营养,使其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完善。到了明代,这种技艺由简单花样发展
到复杂花样。清代以后,由单件到拼件,再到创新发展,成为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面塑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越来越显示其艺术魅力。制作原料除小麦面粉外,加进糯米面、食品色等。
“特别是孝义民间面塑艺术委员会成立之后,这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从朴素不自觉的阶段向自觉的艺术阶段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面塑艺术风格。”梁治珠说。
能婆巧妇争奇斗艳
传统面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民众祈福禳灾、祈盼丰收、吉祥的心愿,是弘扬人文道德的精美载体。
孝义面塑,在当地流行极广。凡农家主妇都有一两手,且村村社社都有能婆巧妇,面塑艺术丰富多彩。从面塑题材上看,从动物到人物,从树木到花果,从房舍到器具,从神话寓言到历史故事,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从面塑艺术的风俗上看,既有简单粗犷,素朴雅拙,随手一捏而成的工艺品;也有精巧细腻,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精品;从面塑的适用性看,有专为祭祀的,有庆祝节日的,有祝福生日的,有走亲访友作为礼品的,也有专为儿娶女嫁迎祥接瑞而制的。梁治珠举例,春节前,农家户户都要蒸许多油盐花椒面的“翻花卷”和圆馍馍,以供家人和来客在正月食用,不少农家还要捏制“贡花馍”、“枣花馍”。贡花馍是在如小碗大的圆馍上,盖一支大面花,花瓣分明,顶端嵌一枚红枣。还有“枣花馍馍”,据传说,吃了这种枣花馍能合家安康,财旺粮丰。
一到元宵佳节,农家主妇用蒸熟搓揉好的糕面捏制面花,老人灯、娃娃灯、元宝灯、包袱灯、口袋灯、粮囤灯、金鸡报晓灯、犬吠守夜灯、猪灯、羊灯、车马灯、仓灯、锅灯、人口灯,无儿的家户还捏个观音送子灯。
梁治珠介绍,孝义民间历来有以面花馍、面花饼作为礼品探亲访友的习俗。蒸食面花馍有“如意勾”“佛手”“寿桃”“莲花”等,饼食面塑有“红糖月饼”“黄烧饼”(俗名团炉)“油旋子”“三尖子”“枣饼子”“石头干饼”等。搓、念、擀、切、捏、揪百般手艺
孝义面塑的制作颇为讲究,有一套严格的工序,大致可以分为九步。制作面塑的原料用面粉、水、碱面、枣、核桃、五谷杂粮、油、食品色等。制作工具有刀、剪子、镊子、锥子、筷子、梳子、小碗等。
第一步是选好上等面粉,第二步要发好酵。梁治珠说,发酵凭经验,也是一门学问,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蒸馍容易,发酵难。”发早了蒸出的馍发酸,发迟了影响后面醒馍的速度。
接下来就是把发好的酵面中参入适量的面粉,倒入温水和匀揉面,揉面是面塑制作的重头戏,好馍三分揉,面是越揉越白,越揉越劲,越揉越光,揉到软硬适宜度。
梁治珠讲到,到了捏面塑,面塑没有教材,也没有什么图样,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模样全装在脑子里,经过一番搓、念、擀、切、捏、揪、压、挑、卷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捏制者们的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
之后醒馍,让馍发发虚,然后是上笼蒸,这里面也有学问,诸如水开上笼,笼圈盖严,急火上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等,然后是出了笼要趁热上食品色,这样颜色艳丽,待上好色凉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这样,面塑制品便花红叶绿、龙腾虎跃,真正五颜六色,造型各异,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传统技艺濒临消失
孝义传统民间面塑工艺有不可代替特征,师徒口传手授,代代相传。孝义面塑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其影响下,民间面塑的巧妇能手辈出,技艺精湛,制成独特的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作品。
梁治珠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外来文化的传入和新的娱乐形式蓬勃兴起,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孝义的传统面塑艺术已远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逐渐散失往日风采,惨遭冷落,陷入濒临消失的境地。
不仅如此,孝义面塑艺术人才的更新换代,是孝义面塑艺术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目前,孝义农村的面塑老艺人,有的早已过世,有的年岁已高且没有传承人,中年妇女没有继承面塑这门艺术,年轻人对面塑艺术又不热爱,也不去学。加之,不少原从事面塑艺术的能手有的改行,有的弃之不干,从而形成了面塑艺术人才的断层断代,人才资源出现了严重枯竭的问题。
面对着传统技艺出现的断代的问题,2005年,孝义成立了孝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队,对面塑进行保护。2005年,孝义成立了孝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组,孝义面塑也是保护项目之一。之后,成立了孝义民间面塑艺术委员会。该委员会还聘请面塑艺人王明宇创办面塑艺术实体,还制定孝义市面塑艺术保护的《五年计划》。从2008年起,孝义市政府给面塑艺术老艺人定期发放生活补贴。
孝义万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热爱科技,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投资兴办面塑艺术实体,并负责研究、培训等事项。组织召开了一次孝义面塑艺术研讨会,今后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对传统面塑民间文化进行保护。
第二篇:《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杨茂林2009-01-13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孝德两具全乃为人中之龙也。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是我国5000年历史谨记的行为作风。古有杨香扼虎救父,亦有黄香为父扇枕温衾。
细微之处藏孝心,细微之处体现的孝心更感人。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是在外地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后来在外地安家立业,与父母相聚的日子日益减少。平时不得相聚一堂,即便是春节假期相见也是短暂的,路途遥远的甚至几年未曾回过家。
百善孝为先,对于平时不能陪在父母身边的人怎么去对待这个孝字呢?父母要的不是物质,再多的金钱也没有儿女嘘寒问暖值得让人高兴。平时工作之余,不要只记得去忙着自己的私生话,有事没事往家打个电话,与父母谈谈心,聊聊家常,这些都会让父母安心不少。不是有那首歌吗,常回家看看,父母做的饭菜才最香甜。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己照顾好自己,无灾无难,让父母多点安心,少些牵挂,便是最大的孝。
为了传承和发扬“尊老爱老”这一中华美德,近日各大报章大幅评论“空巢老人”的抚养问题。改革开放的今天,经济繁荣昌盛,社会科学发展飞速,信息监测非常到位。国家强大了,国民富有了,但空巢的老人们孤独了,空巢的老人们寂寞了。那么孝字到底怎么解呢?又有什么行为为之孝?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谁来关心这些孤寂老人?政府?子女或其亲属?这两任一者都不能顾全,唯有大力宣扬,发扬传承,邻里顾兼,全民行动方为策。
身边有几位同事已在谈婚论嫁之时了,他们其中一个在讨论自己未来的老婆时说要找的姑娘不必很漂亮,身材也不必很好,但是得懂得孝敬父母,他说一个把孝放在首位的人,即便再坏也坏不到那里去!诚然,一个懂得报恩的人怎么也坏不透。他还介绍了他平时给父母亲洗脚,带父母去锻炼身体等等一些尽孝的举措,看到这小小的令很多人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的时候就在反思,现在的我们有几个能为做到像他那般对待父母的。一次朋友聚会,我们几个哥们都在“劝”30有一了的一位“剩女”要早立家了,嫁
去南宁市人民公园游玩,后来母亲实在累的不行,她背着自己的母亲走了几个小时的情节,她说到母亲说怕他累着的时候突然停了下,她的言语已经是哽咽了。最后又提及他小时候父母带他去公园玩,回去的路上在母亲背上美美睡了5个小时,他说小时候只记得美美的睡觉,那五个小时却不曾想到母亲会不会累到,而自己背了母亲没多久母亲就心疼怕她累着。此孝女值爱一万年,父母爱女,女敬父母两件事情说下来很多人都是热泪盈眶。请问我们身边这样尽孝的人几何?能为乡里邻亲这样亲和尽心的又有几许?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乎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可见,我们在无助在生病的时候潜意识里仍是思源的。因为自我们牙牙学语,从我们蹒跚学步,父母教我们学会看这个世界,父母不但给了我们生命,也给了我们成长的必须品。随着时光的推移,人都是会变的,父母年纪越大,就越喜欢子孙承欢膝下的感觉,子孙陪在自己身边,自然减了不少寂寞,多了许多天伦。
有些孝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赞扬爸妈的厨艺,比如谈心,比如在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买鞋添衣。
点滴处说孝,别让孝心在显而易见处溜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少惹父母生气,多给父母些欢笑,多一些孝心,少让父母操心。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後孝子万古传处世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和天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儿男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孝子面带太和象入孝出悌自然安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後悔难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贫和富善体亲心是孝男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生前为孝方为孝死後尽孝徒枉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顺温和孝味甘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千遍万遍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孝即是福
第三篇:《孝义九中四月十日成绩报告表》初二女子组100米预赛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成绩报告表
初二男子组100米预赛第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成绩报告表
初一女子组200米预赛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初一男子组200米预赛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成绩报告表
初二女子组400米预赛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成绩报告表
初二男子组400米预赛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初一女子组800米预决赛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成绩报告表
初一男子组800米预决赛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成绩报告表
初二女子组1500米预决赛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初二女子组1500米预决赛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成绩报告表
初二女子组4*100米预赛
第1组
主裁判:裁判:2015年4月10日
成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