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考作文>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

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

详细内容

【第一篇】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最受理科生青睐的十大高考专业

最受理科生青睐的十大高考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NO.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青睐指数:★★★★★

毕业生/年:100000人以上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数字逻辑、数字分析、通信原理概论、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系统分析与控制、信号处理原理等。

就业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Inter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替代人脑的一些脑力运算工作,还成为了信息时代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该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等。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大学,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属于热门专业,在不同批次院校中录取分数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大量学校盲目上马此类专业,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良莠不齐,如果选报学校不当,毕业后只能去从事卖电脑或维修电脑的一般工作。就目前社会的需求情况来看,以下四类计算机人才比较吃香:软件编程人才,网络工程人才,信息安全人才,电脑动画人才。

这个专业设置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却异常惊人。全国各级各类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这个专业,成为招收理工科考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率的急剧下降,有的排行榜统计甚至把该专业就业率归入倒数之列。

就业目标

软件开发工程师:在软件公司设计开发各种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人员: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维护单位的各种信息系统;硬件开发设计人员:在电脑公司设计开发各种信息硬件产品。

院校推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山西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重庆邮电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合肥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太原科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南昌理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邯郸学院、潍坊学院、上海建桥学院。

提示

1.报考这个专业的考生需要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它最适合数学成绩好的考生报考。

2.该专业也可以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与计算机相关的职业,基本上都属于“年轻人的事业”,从事此类工作着实累人,熬夜加班是常有的事,而且淘汰率极高。

最受理科生青睐的十大高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NO.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青睐指数:★★★★☆

毕业生/年:80000—100000人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绘图、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等。

就业前景

该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

机械行业是个老行业,人才需求一直是不冷不热。不过,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复苏,制造业发展正面临高级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工业制成品的自主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且能耗、物耗高,浪费、污染严重,庞大的工程技术队伍不能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正成为制约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业内专家介绍,制造业高级人才大致可以分成研发、设计、工艺、装配四种。目前这四种人才都严重短缺,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趋势。同时,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也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由于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等诸多学科门类,为跨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该专业在许多院校的就业率统计中,已经连续多年达到90%以上。

就业目标

工程技术人员:在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兵工、钢铁、汽车等相关部门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与维护、计算机控制以及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工作。

院校推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北方工业大学、北华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大学、淮阴工学院、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三峡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韶关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学院、广州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盐城工业学院、长江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邵阳学院、西京学院。

提示

1.数学、物理成绩较好,喜欢动手操作的考生适宜报考。

2.几乎所有的理工类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堪称“招生大户”。不过,不同类型的理工院校研究的专业方向都有很大差别,比如交通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起重运输机械方向,电子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电子制造技术方向,而传统的工科院校研究的重点则多是智能机电控制方向或模具设计制造方向等等。

最受理科生青睐的十大高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NO.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青睐指数:★★★★☆

毕业生/年:30000—50000人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自动化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等。

就业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应范围非常广,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

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大发电公司——大唐、华能、国电、华电以及中电投。这些公司应该是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但这些名企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竞争相当激烈。省、地市一级的供电公司或供电局则是电气专业毕业生比较现实的选择,待遇也不错。

第二类是工程局。工程局主要负责电厂建设的相关工作和变电站建设,相对于其他单位来说,工程局的工作比较艰苦,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不断转移,一般电厂建设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上班,但是待遇还是非常可观的。

第三类是电气设备公司和电力制造行业。据统计,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电气专业毕业生都将从事与电力系统有关的工作,他们大多选择进入一些大、中型的电气设备公司、自动化公司。同时,像用电设备、汽车、铁道、照明、通讯、化工等行业也需要电气人才。

另外,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对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到目前为止,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突破48000公里,跃升为世界第一位。随之而来的,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

由于国外在电气专业方向的研究领先于我国,毕业生如果希望在专业研究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业目标

工程技术人员:在大型企业如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通讯、国防、机械和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和工程实施工作。

院校推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沈阳工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南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三峡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北华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福州工程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许昌学院。

提示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广大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热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其他专业方向高许多。

2.考生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受理科生青睐的十大高考专业:通信工程

NO.4通信工程

青睐指数:★★★★★

毕业生/年:30000—50000人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技术基础、宽带交换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卫星通信等。

就业前景

从BB机到小灵通,从砖头般的“大哥大”到饼干似的手机,从鸿雁传书到伊妹儿(E-mail)邮件,从语音通信到智能通信,从网络通信到三网融合,从3G到4G„„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让我们目不暇接。

【第二篇】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13203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5

(一)办学定位...................................................................................5

(二)专业设置情况...........................................................................5

(三)在校生情况...............................................................................6

1.学生人数...................................................................................6

2.生源质量...................................................................................6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7

(一)师资情况...................................................................................7

1、职称结构...................................................................................8

2、年龄结构...................................................................................8

3、学位结构...................................................................................8

(二)教学条件.....................................................................................9

1.教学经费...................................................................................9

2.教学用房...................................................................................9

3.仪器设备...................................................................................9

4.图书资料.................................................................................10

5.信息资源.................................................................................10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11

(一)专业建设.................................................................................11

(二)课程建设.................................................................................12

(三)教材建设.................................................................................13

(四)实践教学.................................................................................13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15

(六)毕业论文(设计)环节.......................................................15

四、质量保障体系...................................................................................17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7

(二)教学质量保障.........................................................................18

(三)教学质量监控.........................................................................19

(四)教学质量激励.........................................................................19

五、学生学习效果...................................................................................20

(一)学生满意度.............................................................................20

(二)身心健康状况.........................................................................21

(三)就业情况.................................................................................21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2

六、特色发展...........................................................................................23

(一)竞赛推动,促进发展.............................................................23

(二)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学环节.............................................24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25

(一)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5

(二)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25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6

前言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6月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大连工业大学与锦州金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新型普通本科院校。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6月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大连工业大学与锦州金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新型普通本科院校。

2010年学院迁至大连开发区大学城,毗邻空气清新的大黑山风景区、三面环海的金石滩风景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新校区建筑恢弘大气,楼宇错落有致;校区内绿树成荫,宁静、典雅,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

学院现有艺术设计系、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等5个系和一个教育培训中心,在校学生6197人。学院在继承大连工业大学品牌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设置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体现专业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形成专业特点和优势。目前,学院共设置1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艺术类为主,工、管、文、经、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依托,海纳百川,广聚人才。建设了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并通过“优聘、优教、优酬”的机制,在大连工业大学各相关专业和其它高校聘请了一批学者、教授和优秀教师任教,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要。

学院已建成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实验室、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等教学和配套设施;建成数字媒体和服装CAD专用机房,机电类基础实验室,服装工艺专业实验室,计算机、数字媒体艺术、艺术设计、摄影、服装设计与工艺、陶瓷艺术等多个专业工作室和大学生科研创业活动中心;教学、服务、文化和体育设施基本完善。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凭借其崭新的办学模式、灵活的办学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关于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评价我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建院以来,一大批学生在国内外各级比赛中获奖,很多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于2006-2007,2008-2009两个年度被辽宁省授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学院被授予“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2010年学院从众多独立学院中脱颖而出,成为在连独立学院中唯一一所被授予大连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先进集体”的院校。

【第三篇】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全国大学重点专业名称

顺序号学校名称

1605安徽财经大学2107安徽财经大学2108安徽财经大学355安徽财经大学347安徽大学348安徽大学1415安徽大学2081安徽大学2082安徽大学2083安徽大学350安徽工业大学1599安徽工业大学2090安徽工业大学2091安徽工业大学357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607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95安徽建筑工业学院361安徽科技学院2096安徽农业大学353安徽师范大学354安徽师范大学870安徽师范大学1603安徽师范大学1604安徽师范大学2099安徽师范大学2100安徽师范大学2101安徽师范大学352安徽医科大学1602安徽医科大学2097安徽医科大学1771北方工业大学1772北方工业大学1773北方工业大学223北方民族大学2433北方民族大学2434北方民族大学170北华大学841北华大学1570北华大学1931北华大学1北京大学2北京大学3北京大学4北京大学672北京大学673北京大学重点专业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政学经济学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考古学生物科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冶金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生物科学

木材科学与工程英语音乐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学历史学化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自动化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园林林学临床医学机械类国际政治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经济学法学省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安徽北京北京北京宁夏宁夏宁夏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674北京大学675北京大学676北京大学677北京大学678北京大学679北京大学680北京大学681北京大学682北京大学683北京大学684北京大学1054北京大学1055北京大学1056北京大学1057北京大学1058北京大学1059北京大学1060北京大学1061北京大学1750北京大学1751北京大学1752北京大学1753北京大学

6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94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329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817北京电影学院1328北京电子科技学院1781北京电子科技学院61北京服装学院1324北京服装学院46北京工商大学47北京工商大学957北京工商大学1803北京工商大学2447北京工商大学49北京工业大学50北京工业大学51北京工业大学812北京工业大学813北京工业大学814北京工业大学1076北京工业大学1766北京工业大学4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班牙语北京阿拉伯语北京非通用语种群(印地语、乌尔都语北京非通用语种群(蒙古语、菲律宾语北京地质学北京微电子学北京核技术北京软件工程(设5个专业方向)北京临床医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结北京临床医学(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结北京口腔医学北京哲学北京信息与计算科学北京化学北京生物科学北京药学北京智能科学与技术北京保险北京城市管理北京汉语言文学北京世界历史北京考古学北京预防医学北京英语北京阿拉伯语北京日语北京摄影北京信息安全北京电子信息工程北京服装设计与工程北京艺术设计北京会计学北京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物流管理北京金融学北京财务管理北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北京电子信息工程北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北京信息安全北京电子科学与技术北京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北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北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北京电子信息工程北京

8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1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7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7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7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76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北京化工大学20北京化工大学1085北京化工大学1086北京化工大学60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326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2北京交通大学809北京交通大学810北京交通大学811北京交通大学1073北京交通大学1074北京交通大学1075北京交通大学1764北京交通大学1765北京交通大学13北京科技大学819北京科技大学1082北京科技大学1083北京科技大学1084北京科技大学1770北京科技大学2442北京科技大学40北京理工大学41北京理工大学818北京理工大学1080北京理工大学1081北京理工大学1768北京理工大学1769北京理工大学48北京联合大学1757北京联合大学1758北京联合大学23北京林业大学24北京林业大学828北京林业大学829北京林业大学830北京林业大学1301北京林业大学1302北京林业大学1785北京林业大学2445北京林业大学通信工程

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化学自动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通信工程

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物流管理交通运输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经济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安全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资源工程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安全工程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车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旅游管理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风景园林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林学园林

农林经济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科学林产化工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26北京师范大学27北京师范大学935北京师范大学936北京师范大学937北京师范大学938北京师范大学1306北京师范大学1307北京师范大学1308北京师范大学1309北京师范大学1788北京师范大学1789北京师范大学1790北京师范大学1791北京师范大学1327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444北京石油化工学院39北京体育大学1321北京体育大学1810北京体育大学28北京外国语大学29北京外国语大学941北京外国语大学942北京外国语大学943北京外国语大学944北京外国语大学1311北京外国语大学1312北京外国语大学1793北京外国语大学1794北京外国语大学1524北京舞蹈学院2452北京舞蹈学院1804北京物资学院934北京协和医学院1525北京信息工程学院44北京信息科技大学4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77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325北京印刷学院18北京邮电大学820北京邮电大学821北京邮电大学1087北京邮电大学1088北京邮电大学1774北京邮电大学2443北京邮电大学30北京语言大学化学北京环境科学北京特殊教育北京汉语言文学北京数学与应用数学北京物理学北京历史学北京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北京心理学北京天文学北京国际经济与贸易北京影视学北京地理科学北京体育教育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北京机械电子工程北京运动人体科学北京运动训练北京体育教育北京法语北京新闻学北京西班牙语北京阿拉伯语北京非通用语种群(波兰语、捷克语、北京非通用语种群(僧加罗语、土耳其北京英语北京德语北京俄语北京日语北京舞蹈编导北京表演北京经济学北京临床医学北京电子信息工程北京自动化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车辆工程北京印刷工程北京信息工程北京信息安全北京通信工程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电子商务北京电子科学与技术北京信息工程北京日语北京

1313北京语言大学1795北京语言大学1796北京语言大学1797北京语言大学933北京中医药大学1304北京中医药大学1305北京中医药大学1787北京中医药大学428滨州医学院1646滨州医学院2162滨州医学院627长安大学628长安大学1500长安大学1501长安大学1502长安大学1503长安大学2400长安大学2401长安大学1559长春大学1924长春大学1567长春工程学院1928长春工程学院174长春工业大学175长春工业大学1925长春工业大学171长春理工大学172长春理工大学173长春理工大学1560长春理工大学842长春师范学院1573长春师范学院1934长春师范学院185长春税务学院186长春税务学院187长春税务学院2467长春税务学院179长春中医药大学836长春中医药大学468长江大学1673长江大学2201长江大学2202长江大学2324长江师范学院495长沙理工大学496长沙理工大学对外汉语汉语言英语

汉语言文学中医学中药学

公共事业管理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交通工程地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机械电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针灸推拿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历史学税务工商管理日语会计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农学

思想政治教育热能与动力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山东山东山东陕西陕西陕西陕西陕西陕西陕西陕西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吉林湖北湖北湖北湖北湖北湖南湖南

【第四篇】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高校特色专业名称

学校名称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法学特色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古学生物科学新闻学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化学工程与工艺冶金工程自动化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动物医学生物科学采矿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地质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动物医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化学教育学历史学生物科学音乐学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康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蚌埠医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园林表演化学环境科学人文教育英语材料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生物科学医学检验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园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阿拉伯语保险城市管理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法学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核技术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金融学经济学考古学口腔医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临床医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结合)临床医学(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结合)能源与资源工程软件工程(设5个专业方向)生物科学世界历史微电子学西班牙语新闻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药学预防医学哲学智能科学与技术阿拉伯语旅游管理日语英语动画录音艺术摄影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艺术设计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信息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经济学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物流管理自动化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资源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物联网工程冶金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安全工程车辆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金融学旅游管理通信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风景园林环境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林产化工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物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英语园林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园艺地理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化学环境科学教育技术学历史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天文学物理学心理学

【第五篇】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10152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录

引言..........................................................11.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1

1.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11.2本科专业设置.............................................21.3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31.4本科生源质量.............................................42.师资与教学条件...............................................4

2.1师资队伍.................................................42.2教学经费投入.............................................62.3教学用房.................................................62.4图书.....................................................62.5仪器设备.................................................72.6信息化建设...............................................73.教学建设与改革...............................................8

3.1专业建设情况.............................................83.2培养方案特点.............................................83.3课程建设情况.............................................93.4教材建设................................................113.5实践教学................................................113.6教学改革................................................123.7国际合作情况............................................144.质量保障体系................................................14

4.1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44.2加强制度建设............................................154.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164.4专业综合评价、学位评估和专业认证........................175.学生学习效果................................................17

5.1学生学习满意度..........................................185.2毕业及就业情况..........................................186.学校特色发展................................................20

6.1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206.2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216.3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17.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22

7.1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27.2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27.3全面推进新校区征地,改善办学条件........................23结束语.........................................................23

II

引言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轻工业学院之一,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进步,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成功更名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具备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学校正在沿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稳步前进。

2013年,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教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实现了学校培养院士的重大突破。有辽宁省教学名师8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16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

学校伴随着祖国前进的脚步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形成了“博学精思,笃行致新”的校训,遵循新时期“以人为本、强化内涵、彰显特色、开拓致新”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阶段,大连工业大学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学科国内领先,优势学科全国一流,国内知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我国消费产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研发及学术交流中心!

1.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完善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更新管理理念,完善质量标准、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辽宁,面向全国。1.2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共设4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24个、理学2个、艺术学12个、文学3个、管理学5个、经济学1个(见表1)。

表1本科专业及学科门类分布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专业代码081701081301082502070302081702081703083001071002082701082702081903T081601080406080407080403080201120701080204080203080901080903070102

专业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纺织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化学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2

修业年限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

学位授予门类

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理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理学

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080801080701080703080603T130502130502H130503130504130403130508130401082803120210130509T081602081602H130505130404120201K120102120206120601020401120801050201050207050103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源与照明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雕塑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艺术与科技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

摄影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商务英语日语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

艺术学艺术学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文学文学

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

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

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

工学工学工学工学艺术学

注: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2个专业可授予第二学士学位,修业年限为两年。

1.3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013年,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307人,其中本科生15686人,(包括专升本70人,中职升本290人),研究生1621人,本科生人数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为90.6%。全校各类学生在校人数分布情况见表2。

3

【第六篇】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录

引言...........................................................................................................................11.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1

1.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1

1.2本科专业设置..............................................................................................2

1.3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3

1.4本科生生源质量..........................................................................................3

2.师资与教学条件..................................................................................................4

2.1师资队伍......................................................................................................4

2.2教学经费投入..............................................................................................5

2.3教学用房......................................................................................................6

2.4图书..............................................................................................................6

2.5仪器设备......................................................................................................6

2.6信息化建设..................................................................................................73.教学建设与改革..................................................................................................7

3.12012级培养方案特点..................................................................................7

3.2专业建设情况..............................................................................................9

3.3课程建设情况..............................................................................................9

3.4教材建设....................................................................................................10

3.5实践教学....................................................................................................10

3.6教学改革....................................................................................................11

3.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3大连工业大学优势专业

3.8国际合作情况............................................................................................14

4.质量建设与管理................................................................................................14

4.1校领导班子研究教学工作,突出教学中心地位...................................14

4.2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5

4.3日常监控及运行........................................................................................16

4.4学生诚信建设............................................................................................17

4.5专业评估....................................................................................................18

5.学生学习效果....................................................................................................18

5.1学生学习满意度........................................................................................19

5.2毕业及就业情况........................................................................................19

5.2.1毕业生毕业情况.....................................................................................19

5.2.2毕业生就业情况.....................................................................................20

5.2.3毕业生的社会评价.................................................................................20

6.学校特色发展....................................................................................................21

6.1创新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21

6.2艺术与工程结合打造具有艺术设计品牌的工科院校...........................21

7.问题与对策........................................................................................................22

7.1深化校院二级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22

7.2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工作力度........................................23

7.3扎实推进各类“卓越人才”培养...........................................................23

7.4完善现代大学制度....................................................................................23

引言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轻工业学院之一,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进步,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成功更名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具备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学校正在沿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稳步前进。

学校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2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带头人5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指导下,积极落实《大连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与2020年规划纲要》,全校师生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目标,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为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校发展处于“十二五”开局顺利、起步坚实、势头良好的态势。

1.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完善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更新管理理念,完善质量标准、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

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辽宁,面向全国。

1.2本科专业设置

2012年专业目录调整之前我校本科生招生专业40个。

2012年12月专业目录调整后,学校共设45个本科专业(43个统一招生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4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23个、理学2个、艺术学9个、文学3个、管理学5个、经济学1个(见表1)。

表1本科专业及学科门类分布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专业代码020401050103050201050207070102070302071002080201080203080204080403080406080407080603T080701080703080801080901080903081301081601081602081701081702081703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日语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修业年限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学位授予门类经济学文学文学文学理学工学理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工学艺术学工学工学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