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影评
详细内容
篇一:《左耳观后感》
《左耳》观后感
关于《左耳》,高二时在新华书店看的这本书。我真的已经忘记当时看书时的心情,而我现在看电影时,居然哭了。虽然我已经忘记书的情节了,可我觉得拍得还可以的。取景,真的太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环境了,演员的服饰也是。只是我个人感觉里面除了杨洋演技不错,其他的真的需要加把劲。我先说说杨洋饰演的许弋吧,他真的好合适演坏坏的人,比如花花公子。那眼神明明含着危险的光,却闪发出迷人的魅力。真是又爱又恨,大概小耳朵也是这样想的吧!可是作为一个有理智的女孩子,只能对他说:你很迷人,但我要回家。所以小耳朵喜欢他,但不至于要做一切。其实,不管小耳朵为他怎么牺牲,像他那样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对别人有什么反应的。不知道谁说过,初恋都是最难忘的,像许弋这么渣渣的人,也是个情种,只是后来这个情种变异了。在我看来,他是真的喜欢过吧啦的。跟一个相处过,那个人走了,却活成了她的样子。一副自甘堕落、玩世不恭的样子,为什么变成这样呢?曾经穿着校服亮出阳光的笑容的那个男孩,一副干净,纯洁的样子,为何如今荡然无存?我觉得,吧啦是导火索,教育才是幕后黑手,自身是根本原因。长期被压抑在父母与老师满满的期待下,按着父母与老师所想的方式生活,本性被囚禁了,自由了无痕迹。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闯进他的生活,改变了他原有的生活轨迹。好的爱情,教人会爱;坏的爱情,教人会恨。不能全怪吧啦,堕落只是让许弋的坏得到释放。其实,如果一个人在需要被关怀,被理解的时候可以得到关怀与理解,他就不会行走在歪路上。歪路,也不比正路好走的。只是他认为变坏了,才有自由,才会不受伤,就算受伤也不会痛。怎么说,许弋都是个渣渣。小耳朵为他挡啤酒瓶,他关怀一句都不说,反过来质问她,说她是破鞋。后来,他明明不喜欢小耳朵,只是需要小耳朵的关怀照顾,才把她留在身边。说什么,你一直爱我,对不对?你不会骗我的,对不对?做我女朋友吧!可怜的许弋,究竟把吧啦伤的多重?被自己折磨的有多苦?变得不是因为爱所以爱,因为被爱所以留住。开始交往时,他对她挺好的。为什么?他说因为她对他好。在他眼里,感情就像一场互惠的交易。他连爱的勇气都没有了。从心理学上说,自我保护主义。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发现自己跟小耳朵太多不合之处了。我记得有个场景,他跟小耳朵看足球,兴奋之余,他想亲小耳朵,小耳朵避开了。我就想说一句了,不亲亲就不能好好恋爱吗不过,话说回来,小耳朵为什么避开两次,一般女生避开一次可能是害怕羞涩或不想发展太快,避开两次说明什么呢?我不懂,说小耳朵不喜欢他,是不符合故事情节。到最后,许弋又跟别人搞上了。连一句道歉,都没有。从此以后,他在歪路上越走越自在,生活不是一般的乱。看来,只有天使才能拯救他了。
除了写许弋,我想在这里写写《左耳》中最令人心疼的黎吧啦。就是因为这个人物,我在看电影时哭了两次,虽然我觉得马思纯的演技不怎么样。第一次哭,她跟许弋在海边说自己的家庭时,一种明明痛却表现出没事的样子。一个人能笑着说出悲伤的事时,算不算是一种坚强?她只所以活的这么孤寂与叛逆,不就是拜她父母所赐。那些说什么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根本就没凄凉过。相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更认同,生命中遇到的人会决定了自己的生活,你生活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遇到什么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想想,马云之所以是马云,并不是由马云个人决定的。这不是我在夸大外因忽视内因。这是生活经验。很多事,不是努力就能够的。譬如,感情就是不能勉强,父母绝不能选择,背景也无法虚化或变换……像吧啦,从小就一个人,无人问津,更别谈什么爱护与指导。奶奶,年纪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毒舌老太。奶奶对吧啦有的是指责与无视,谈不上给什么指导吧啦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奶奶,不会知道相对于指责,孩子更需要关爱。一个人被指责多了,会手足无措,自卑不堪,萎靡不振。一个人被漠视久了,会肆无忌惮,自生自灭,万念俱灰。于是,吧啦就在这样阴郁的背景里生活着,卖唱着,变坏着。每个坏坏的人,都曾有个破碎的
追爱之梦。只是生活告诉她,不会有人爱自己的。可是,内心仍会呐喊着,为什么我不能被爱?她想着,是不是只要我不顾一切的爱,就会得到回应?小耳朵问她,你不怕受伤吗?她坦然回答到:我爱一个人就要不顾一切,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生活太累了,反正我是活不长,所以我想要什么,我就一定要得到。多忧伤的一个“不顾一切”,究竟有多渴望被疼爱?也许因为觉得命运不公,不甘于现状,所以想要就拼命要得到,不问对错不顾后果,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也不委屈自己。一般来说,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受父母恩赐,会有一个较适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然,个人判断与选择更为重要。我觉得,坚强是一个与吧啦很无关的词语。她并非坚强,像个小孩,一心爱得乱了步伐,一路跌跌撞撞,伤了又伤。对于,吧啦跟小混混混在一起,吸烟……也许,她认为只有变坏,别人才不敢随意在自己身上动“刀”。怎么说下去,写到这,我都感觉自己思维凌乱透了。嗯,吧啦的下场,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自身。如果她足够的坚强,足够的自信,足够的理智,不会一听到别人的只言片语,就否定自己。不能怪她,只怪她得到太少肯定了。记得吧啦在雨中哭着对小耳朵说:“谢谢你把伞借给我,谢谢你帮我保密,谢谢你当众承认我是你的朋友,我就是个傻瓜,全世界就只有你把我当做朋友……”这话道出了她对友善,肯定与温暖的期待,她感恩着,她绝望了,命运也没办法让她前行下去了。生命的戛然而止,让所有都灰飞烟灭吧,爱与不爱,对与错,痛苦与幸福,都已经与她无关了。再没有张漾,没有小耳朵,没有许弋……她欠许弋的对不起,无法弥补;她不再害怕,“就算拼尽全力,张漾仍是她无法靠近的温暖”。我无法用适当的语言去形容她和张漾之间的纠葛,我想正如饶雪漫所写的那样:对一个男人来说,最无能为力的事就是“在最没有物质能力的年纪,碰见最想要照顾一生的姑娘”对一个女人来说,最遗憾的莫过于“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等不起的人!其实,女人还有更无奈的是在等不起的年龄遇到了无能为力的男人„‟而男人更悲催的是“在拥有物质的时候却没有了单纯真心想和你一辈子的好女人”。我觉得这话说得很透彻,合理。最后,我想说,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可以任性与疯狂,特别像吧啦这样背景的,错了,没有人能拉一把。谁任性谁买单!
忽然想说一句,像我呢,一个不怎么任性的人,只会喜欢的歌静静地听;喜欢的人远远地看。
篇二:《《左耳》影评》《左耳》影评
《左耳》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青春电影,改编自饶雪漫同名小说《左耳》,由苏有朋导演。该片主要讲述了李珥、张漾、许弋、黎吧啦等一群拥有不同性格的年轻人的青春疼痛故事。电影以左耳听不见的李珥(小耳朵)为主线,她是一个外表温柔娴静,内心却坚强且很有想法的姑娘,她一直暗恋许弋却不敢表白。黎吧啦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很早踏入社会,看上去浪荡的女孩内心却无比纯净,一心只爱张漾。也许就是两个纯净的内心,让外表看上去相差很大的两位姑娘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张漾和许弋因为他们的大人产生了误会,很深。张漾利用黎吧啦对他的爱狠狠打击了许弋,黎吧啦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去世,留下了所有的伤痛给了李珥、张漾和许弋。他们一直在努力理解爱的意义,一直在努力的适应吧啦的离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性格慢慢在转变,李珥不再软弱、张漾不再悲观、而许弋却一直自暴自弃。
这个剧情看似复杂的影片却触动着我们的内心。谁都青春不曾徘徊?不曾迷茫?谁的青春不曾留下遗憾?他们的青春或多或少都有我们的影子。或许你会像李珥,像尤他那样一直暗恋着某个人;你也可以像吧啦,像黑人那样把自己爱的人说出来,大胆地去追。你是否也留有遗憾,至今都无法释怀?看他们的青春,回忆的还是我们的青春。
篇三:《所有的甜言蜜语都要说给左耳听--影评》所有的甜言蜜语都要说给左耳听
所有的甜言蜜语都要说给左耳听”这是我对左耳不变的承诺。
——题记
“我用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今生一次的相遇”于我而言是缘,我相信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或许是缘,我在一次偶然中看到《左耳》这部电影。它给我的感触很深,我始终记得那个左耳听不到任何声音的李珥;我也始终记得《左耳》里那一句“谁不是带着伤狂奔”;我的内心深处更加不可磨灭的是那个十七岁里一切勇敢的追寻。
《左耳》讲述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生动的塑造了李珥、许戈、张漾、黎吧啦等一批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形象,并用极富张力的剧情展现了当下青年人成长时期的疼痛与美好。相信我们都曾年轻过,更在那一场青春的梦里留下了我们一生对于追逐的定义。
故事的开头讲述了一个乖乖女想要学坏并喜欢上一个明媚如阳光穿着白衬衣的少年许戈,可生活不是故事,终究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许戈喜欢那个张扬放肆、浪荡不羁的黎吧啦。似乎一切都像一个车轮,在不断的碾压岁月。又或许还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红绳把他们所有人的命运串联在一起。当许戈在为吧啦答应和他在一起而高兴时,却不知这只是一个阴谋,更不知这个阴谋打乱了他们所有人的一生。当李珥误打误撞知道张漾的阴谋后,独自承受着所有的痛苦,孤独与苦寂。或许吧,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好的,李珥与吧啦成为了好朋友,,就是那种很好很好的朋友且唯一的朋友即使吧啦在酒吧工作、涂着火红的唇膏、厚重的眼影,吧啦依旧是李珥的好朋友。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左耳》里说的没有敢不敢只有肯不肯。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张漾陪蒋皎复习,可是蒋皎改名为蒋雅希进军明星界,张漾于她分手了。与此同时吧啦因为知道某些真相后,想要去证实,可却在旅途中出了车祸,当李珥赶到时,吧啦只与她说了最后一句话,变永远的离开了。可李珥的左耳听不见,以至于在多年后她很难过,之后李珥就病了好久。你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关心着你,希望你快乐。许戈因为受不了打击而开始颓废。后来李珥还是与许戈在一起了,可许戈也并非真心,他只是习惯了有一个鞍前马后的人,在李珥撞破他与其他女孩多次暧昧后,便决定离开他。在得到之后才发现这并不是当初想要,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故事免不了俗套。李珥在回母校时遇到了张漾,他们去了吧啦的墓前。李珥道出了方面的一切,但她却未曾听见吧啦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结局。坐在公车上张漾向李珥表白了,可依旧是左耳,李珥什么也没听见,可我们却永远记得。
左耳听见的,都是甜言蜜语,左耳的爱情遗失在风里;左耳听见,这消失的爱情,这不朽的传奇;左耳听见,你不曾离去,守着我们的过去。
或许我们无法理解李珥对于许戈所付出的一切,我觉得是那种不经意间地一眸就如同万水千山中,在浮华尘世看到了第一株竹叶生芽,看到了第一朵桃花开放,之后便是满水葱郁、灼灼其华。
现在再来说说那个一直在小耳朵(李珥)背后一直陪着她的尤他。那个从她很小便陪着他的尤他,那个为了她奋不顾身的尤他,那个从离开后便再未回来的尤他,那个始终温文尔雅的尤他。终究不能等她一辈子。陪了她那么久的尤他一直都知道他与小耳朵并无血缘关系,所以才放任自己喜欢了小耳朵那么久。其实啊我想是那个年纪里特有的感情。似乎掏空一生倾其所有也无法用任何语言去言明。我们用是头也不回的狂奔,去寻找那个我们所谓对的人,不知道是我们走的太过匆忙还是我们的目标太过坚定,我们匆匆错过了沿途的风景,还有一直陪在我们身边的人。其实当你回过头,沿着曾经的脚步轻轻的感受,或许你会发现你曾遗失了许多的温暖与美好。若有一天当你无法做出决定是,要记得回头看看你曾经历过的,或许它无法帮你做出决定,但它会让你你所选择的更适合你。
在这部戏里,我们都无法忘记那个不羁的吧啦。当她拿着向日葵出现在许戈年少时,便惊艳了这个少年的年少;当她的鲜血大朵大朵地绽放在白裙子上时,妖冶了她的一生,
也带走了她的余生;当那个桀骜不驯的灵魂彻底离开之后,似乎我们只剩下一丝似有似无的叹息。我不知道她是否后悔认识张漾并喜欢上他,但我知道她一定不曾后悔与李珥的结识以及后来的所有。因为人的一生中除了亲情、爱情,总还有些其他让我们视若珍宝的东西。故事的最后我们不免扼腕叹息道:如果那个像精灵般的姑娘还活着,故事的结局是否会不一样。是啊,故事的出场顺序很重要,但如果一切刚刚好,哪里又有那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呢?他们的故事就像说书人说的那样令人刻骨铭心。所以啊,以后听故事时不要再眼巴巴的问“后来呢”,后来或许只是一声叹息。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我们无法参透,就一如我们最开始无法理解李珥最初为什么想要学坏,无法理解那样优秀的李珥会与吧啦成为好朋友。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表面,从小吧啦便与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失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可她的内心终究是善良的。因此吧啦才会喜欢上那个从小恨着母亲的张漾。他们是相似的。只是他们将自己定错身份了,相似的两个人只适合做朋友,毕竟太过于了解彼此了。我们这一生会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一如年轻时,你拿生命献给了爱情,后来,你没死年轻替你抵了命。
关于他们的故事已经结束,可我们的生活还任将继续。我们都已极其嚣张的姿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最终却悄无声息的静止。一个人在戏里戏外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戏里还是戏外。所以别总把自己往别人的故事里套。请相信,明天依旧很美好。
篇四:《青春,不相欠——《左耳》观后感》很少不看原著就来写影评,《左耳》算一个吧。这部电影,饶雪漫是编剧,苏有朋是导演,片尾曲是赵薇唱的,同样是青春剧,让我想到了两年前那部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如果说《致青春》掀起了80后的集体怀旧热潮,那么其后的《北京爱情故事(电影版)》、《匆匆那年》、《左耳》……往往都是追随而来。有人抨击、有人谩骂、有人嘲笑。但是,最直观的反馈信息就是票房数量,这一部部电影背后“红满天”的票房,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故事本身受众群体的广泛。
话题再次回到《左耳》这部影片,有时候遇到有话聊的影片就会止不住的想抖落一些文字下来,这部影片也是。朋友问我看完后的感想是什么,我说很简单的几个字——“青春,不相欠!”我们生在一个父母很多人是下放知青的年代,就像许弋的父母一样;我们生在一个“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就像高考前的头悬梁、锥刺股一样;我们生在一个好孩子、坏孩子有明显分界的年代,就像李珥和黎吧啦一样;我们生在一个青春可以愚昧但一定要坚强的年代,就像张漾一样;我们生在一个单纯的我爱你,只因为那天篮球场上你穿了我喜欢的白衬衫的年代,就像李珥一样。
多么的懵懂与清纯,仿佛是在书写我们自己的青春,很多的情节那么的熟悉,恰巧某个角色就是身边的某个同学。站在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再去看青春,仿佛可以置身事外评头论足,其实我们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员而已。
·吧啦,性格决定命运,她注定了是一个悲剧
黎吧啦被别人看作是坏女孩,但她却是最敢爱敢恨、勇于抗争的代表。出生不是对错,但是出生条件决定了她是否拥有被爱的权利。父母的离开、奶奶的忽视,因为缺爱,所以没有安全感,很难去相信别人,自然也不自信,对于爱情,张漾本可以给她一个北京爱情,她
却因为张漾的“吧啦,婊子”这句话输掉了自己的生命。另一个故事是,她欺骗了许弋,毁了这个单纯男孩的未来,良心未必安。人这辈子,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做过什么都会因果般轮回。外表上的坚强,本质上的懦弱,正因为李珥送她伞,正因为李珥为她挡住张漾的踢打。从心里她感受到这个朋友的关爱,所以李珥是她唯一的朋友。但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不假,她的不自信、她的不理智最终定格了个人的悲剧。
·张漾,成长经历让他学会隐忍,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强者不要以为我要褒扬张漾这个人物,在看完电影讨论的时候就觉得张漾是个争议非常大的人物,甚至有人说:为了让张漾变好,才安排了吧啦必须死去。吧啦死了才能震撼张漾,才能让他学会爱。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吧啦说,她把男人当做车票,但是事实是张漾把女人当做了车票。需要爱情找吧啦,需要金钱找蒋皎,需要生活追到了李珥。(以上分析不是我的)我的想法和上面的不太雷同,我觉得那句话说的实在“张漾说:我的内心有两个我,善良的和邪恶的在斗争”,张漾是活在纠结中的人物,他以为母亲不要他了,他以为他缺爱,但是事实是他是抱养的孩子,父亲给了他全部的爱。所以他比吧啦幸福,因为他至少得到了一半的爱。但是他很坚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像现在的男孩子一样,很理智,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的修正性格缺点,修改自己的命运。如果说什么震撼了张漾,我觉得不是吧啦之死,而是父亲告诉了他是抱养来的这个结果。他错了,所有的他以为让他错了,但是他决定不了别人,却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虽然内心未必安,但是我相信他会给李珥一个好未来的。(有朋友说电影太偏爱张漾了,为什么他是始作俑者,但却没有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李珥那么好的女孩。我的解释是,青春都有对错是非,但是最后怎么生活还是看自己。也许表面风光内心彷徨,也许让过去随风而去,牢牢把握未来。
必定生活是向前看的。)
·许弋,你是我读不懂的青春,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朋友说,许弋被拍的太惨了,感觉他因为没有主角光环就只能被一路写低,和张漾形成对比。我说,人都在过程中成长,母亲带他离开张漾父亲回到上海亲生父亲身边的时候他还小,应该对他的人生没有什么影响。可能就是这样比较优越的条件,让他禁不住风浪,一蹶不振。因为年轻我们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许弋才因为吧啦的妩媚爱上她,因为吧啦的欺骗失去他的心。不再相信爱情,沉溺赌博,母亲离世,父亲公司破产。他的错误无可挽回时,自己选择了逃避、继续浑浑噩噩。直到李珥在上海照顾他,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这种光明来自善良的李珥,而不是他自己。因为李珥没有亲他,他就选择不信任,出轨报复李珥,最后伤害了更多人的心。在那个没有彻底形成性格的年纪里,生活恰逢了很多,也许受伤也许坚强,最后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李珥的爱来自高中,你打篮球穿了我喜欢的白衬衫那么简单,即使爱的再真心实意,但他也承受不起。
·李珥,勇敢和善良是最好的福报
朋友说他是非常反对李珥和许弋在一起的,他还很愤愤不平为何张漾可以得到这么好的女孩。像李珥这样的姑娘但凡是她觉得可以有机会、有可能,她都不会放弃许弋。我也认为,正是因为痛彻心扉才选择了无能为力的放弃,告别自己的爱情,因为最后我们懂得,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能拯救的只有自己,拯救不了任何人。最后李珥选择了张漾,回顾过往,尘埃落定,张漾是那个熟悉也适合牵手走下去的人。
电影中还有很多其他人物,因为带来的影响力不算太大,我就不
一一赘述。青春,不相欠。不负春光、不负韶华;不欠亲人、不欠自己;善待爱情、善待友谊。
篇五:《左耳,观后感》《左耳》观后感
关于《左耳》,高二时在新华书店看的这本书。我真的已经忘记当时看书时的心情,而我
现在看电影时,居然哭了。虽然我已经忘记书的情节了,可我觉得拍得还可以的。取景,真
的太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环境了,演员的服饰也是。只是我个人感觉里面除了杨洋演技不错,
其他的真的需要加把劲。我先说说杨洋饰演的许弋吧,他真的好合适演坏坏的人,比如花花
公子。那眼神明明含着危险的光,却闪发出迷人的魅力。真是又爱又恨,大概小耳朵也是这
样想的吧!可是作为一个有理智的女孩子,只能对他说:你很迷人,但我要回家。所以小耳
朵喜欢他,但不至于要做一切。其实,不管小耳朵为他怎么牺牲,像他那样的人,一个不爱
自己的人,是不会对别人有什么反应的。不知道谁说过,初恋都是最难忘的,像许弋这么渣
渣的人,也是个情种,只是后来这个情种变异了。在我看来,他是真的喜欢过吧啦的。跟一
个相处过,那个人走了,却活成了她的样子。一副自甘堕落、玩世不恭的样子,为什么变成
这样呢?曾经穿着校服亮出阳光的笑容的那个男孩,一副干净,纯洁的样子,为何如今荡然
无存?我觉得,吧啦是导火索,教育才是幕后黑手,自身是根本原因。长期被压抑在父母与
老师满满的期待下,按着父母与老师所想的方式生活,本性被囚禁了,自由了无痕迹。一个
与众不同的女孩,闯进他的生活,改变了他原有的生活轨迹。好的爱情,教人会爱;坏的爱
情,教人会恨。不能全怪吧啦,堕落只是让许弋的坏得到释放。其实,如果一个人在需要被
关怀,被理解的时候可以得到关怀与理解,他就不会行走在歪路上。歪路,也不比正路好走
的。只是他认为变坏了,才有自由,才会不受伤,就算受伤也不会痛。怎么说,许弋都是个
渣渣。小耳朵为他挡啤酒瓶,他关怀一句都不说,反过来质问她,说她是破鞋。后来,他明
明不喜欢小耳朵,只是需要小耳朵的关怀照顾,才把她留在身边。说什么,你一直爱我,对
不对?你不会骗我的,对不对?做我女朋友吧!可怜的许弋,究竟把吧啦伤的多重?被自己
折磨的有多苦?变得不是因为爱所以爱,因为被爱所以留住。开始交往时,他对她挺好的。
为什么?他说因为她对他好。在他眼里,感情就像一场互惠的交易。他连爱的勇气都没有了。
从心理学上说,自我保护主义。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发现自己跟小耳朵太多不合之处了。我
记得有个场景,他跟小耳朵看足球,兴奋之余,他想亲小耳朵,小耳朵避开了。我就想说一
句了,不亲亲就不能好好恋爱吗不过,话说回来,小耳朵为什么避开两次,一般女生避开一
次可能是害怕羞涩或不想发展太快,避开两次说明什么呢?我不懂,说小耳朵不喜欢他,是
不符合故事情节。到最后,许弋又跟别人搞上了。连一句道歉,都没有。从此以后,他在歪
路上越走越自在,生活不是一般的乱。看来,只有天使才能拯救他了。除了写许弋,我想在这里写写《左耳》中最令人心疼的黎吧啦。就是因为这个人物,我
在看电影时哭了两次,虽然我觉得马思纯的演技不怎么样。第一次哭,她跟许弋在海边说自
己的家庭时,一种明明痛却表现出没事的样子。一个人能笑着说出悲伤的事时,算不算是一
种坚强?她只所以活的这么孤寂与叛逆,不就是拜她父母所赐。那些说什么命运就掌握在自
己手中的人,根本就没凄凉过。相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更认同,生命中遇到的人会
决定了自己的生活,你生活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遇到什么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想想,
马云之所以是马云,并不是由马云个人决定的。这不是我在夸大外因忽视内因。这是生活经
验。很多事,不是努力就能够的。譬如,感情就是不能勉强,父母绝不能选择,背景也无法
虚化或变换„„像吧啦,从小就一个人,无人问津,更别谈什么爱护与指导。奶奶,年纪大,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毒舌老太。奶奶对吧啦有的是指责与无视,谈不上给什么指导吧啦的人
生道路该怎么走。奶奶,不会知道相对于指责,孩子更需要关爱。一个人被指责多了,会手
足无措,自卑不堪,萎靡不振。一个人被漠视久了,会肆无忌惮,自生自灭,万念俱灰。于
是,吧啦就在这样阴郁的背景里生活着,卖唱着,变坏着。每个坏坏的人,都曾有个破碎的忽然想说一句,像我呢,一个不怎么任性的人,只会喜欢的歌静静地听;喜欢的人远远
地看。篇二:左耳观后感
左耳观后感左耳>观后感:被狗叼走的也是青春去看《左耳》之前,我在虾米单曲循环听周杰伦的《米兰的小铁匠》,时隔多年,早年的
编曲和声音,干净又好听的不像话。跟基友聊天,开玩笑说反正我们这种人的青春不值钱,如果真的能交换的话,我愿意拿
我最好的那几年送给当年默默无闻的小天王,让他多年轻几年,多写一些稀奇古怪的歌。两个人一致认为,像我们这种最好的十七八岁都在乖乖的上学,没旷课没打架没堕胎割
腕,没歇斯底里风雨中凌乱的青春,真是被狗叼走了一样。送了也就送了,没什么可心疼的。然后就跑去看了左耳。怎么说呢,蓝领子校服啊男生们挥汗如雨的操场啊,课桌上摞着七扭八拐的复习资料,
考前的紧张,考后装作狂欢的迷茫。学校值班的黑胖保安高高壮壮,离开学校的时候,他跟在你背后锁上校门。连告别都
没有。
算算也大九的我,对着屏幕发呆。即使是我,高中时候又怂又不起眼的我,好像也拥有
这样的青春。
好吧,我算是听力正常又长咧了的好姑娘小耳朵。吧啦那样的女孩子,即使没有许弋,小耳朵们还是会争先恐后的往上扑的。女孩子们的
交好其实很没有逻辑,小心思一人一兜,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开始相互走近的,只要在一起
了,能甜甜蜜蜜的坐在一起交换内心秘密。除了比天还大的暗恋对象,那你就是贴近我心的第一人。我也有这样的朋友,可惜后来时间太长,路又分叉太多,也就走丢了。所以私心想想,吧啦的离开或者也是一种永恒,用性命换来的,谁和谁都不会忘却的感
情。
也别怪我冷血,大九的前辈也算经了职场的洗礼社会的>培训,所以看到许弋黑化,
吧啦出事,小耳朵和张漾冲突然后又走近,都觉得这些当年上学时候觉得天都塌了的情节,
也没有什么。
往回看,谁还能保持最初的样子呢?大学同学都在晒娃,初高中的在代购面膜,朋友圈刷了多少遍,也刷不出什么想看的内
容。这年头,自拍都算是诚意之作了。或许这样就很好,也或许这样就糟透了。我情绪管理的一直还好,一边看一边和朋友吐槽,遇到好笑的梗也跟着全场噗嗤,直到
后来赵薇的声音唱起来。
执着难得,总不会辜负,你的单纯。险些泪奔。
不好形容当时的心情,但小耳朵坐在张漾的身边,公交车走走停停,两个人的脸都看起
来那么柔和。
突然就觉得我都懂了。歌词我懂了,吧啦最后的话我懂了,张漾贴在李珥左耳谁也没听到的话我懂了。连我
那被狗叼走的青春,好像也被懂了。好啦好啦,不把你送人了,即使是我私心最爱的周杰伦也不送了。反正他现在过得也不错。
偷偷跟在暗恋的人身后好远,但他没有像许弋一样回头看到我的,也是青春。和最好
的朋友一起无法不说形影不分离,最后却不能像吧啦和小耳朵一样永恒的,也是青春。
好像也有和喜欢的人短暂相处的时间,可惜并不像张漾和吧啦的轰轰烈烈,也不像张漾
和小耳朵的那么默契不需言语的,也是青春。被狗叼走的,也是青春啦。至少还有只狗来抢,总好过什么都没发生。《左耳》可看,
可怀念。篇三:电影左耳观后感电影左耳观后感由苏有朋首度执导、根据饶雪漫畅销青春小说《左耳》改编的同名电影将于4月24日正
式公映,小说主要塑造了小耳朵,吧啦,张漾,许弋等一批性格迥异的年轻人的形像,并展
现了当下青年人成长时期的疼痛和美好。《左耳》讲述了十七岁的女孩李珥的左耳听力不好,如果站在左边说话就听不见,不起
眼而内向的李珥某天突然就暗恋男生许弋,而同时许弋却被放浪女孩吧啦追求到手。心碎的
李珥在偶然的机会和吧啦成为朋友,也认识了吧啦真正心爱的男生张漾。随后吧啦在一次意
外中去世了,李珥终于与许弋相恋??《左耳》电影观后感学生时代看金庸古龙的我们,在青春文学火爆时,都已工作忙碌,似乎错开了频率。因
为欧豪,关注了左耳。听过故事梗概,看过预告花絮,忍住了看全文的冲动,我固执地决定,
要在电影里和他们初次相遇。那个传说中“很多女孩不谈恋爱只为等到他”的男孩,我也想
亲自去见一见,和他面对面地说声,你好。曾经耳闻的关于他和她们的褒与贬,于我而言,
已不重要,因为这一次,我会自己去认识他们。于是,我赴约而来,见到了这群青春洋溢的
少年。之前的片花其实已经预告,这不会是个简单轻松的故事,但我没想到的是,以我这种
常被批评过分理性的局外看客,也会在旁观时不自觉地落泪心疼。宣传一直说这是部青春片,坦白讲,看完之后,我想说,这真的不只是青春而已。我们
以主角们的年纪轻易定性,把他们经历的所有归结为青春二字,过于简单。那些腹黑的利用
勾结,感情的背叛,为了真爱的抉择,为了前程的挣扎,堕落、重生、励志、坚强、救赎。。。
所有人年龄集体上调5到10岁,这整个故事也依然能够完整成立,扣人心弦。不得不说,导
演讲了一个好故事,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讲好了一个故事。好女孩暗恋好男孩,坏女孩喜欢上了坏男孩,原本可以平行的感情线,因为一个阴谋而
有了交叉点。吧啦为了爱张漾,带坏了许弋。小耳朵因为许弋,结识了吧啦。因好奇而相识,
却收获了最坚定的友谊。以利用而相交,却最终成为刻骨铭心的爱。坏男孩的不幸身世,坏
女孩的不顾一切,让恨有恨的缘由,爱有爱的合理,是非天平总要选择一边,伤已造成,也
许一切就这么顺其自然继续,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可惜,复杂的起点似乎注定会有不一样的
后续。吧啦出事了。。。一个扛得住漫天流言蜚语的坏女孩,却扛不住心爱男孩的一句否定。
所有的伤感,似乎从这一刻开始弥漫,挥之不去。。。我不是个容易哭的人,即便被打动,也很少触到泪腺。我的第一次被打动,在张漾躺在
吧啦腿上那刻,无辜得像个孩子,也许他还迷茫不自知,但我在他的眼神和动作中看到了信
任和依赖。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这个男孩,虽然他长得不错,身材也好,篮球场上足以让女
孩尖叫。可是,他气场太压抑,无论是站在教学楼上的酝酿,还是拒绝女友打扰时的敷衍,
都透着超过同龄人的城府,哪怕和吧啦屋顶相拥,也有看不透是真心还是虚情的游离。他腹黑,那一句咬牙切齿的身败名裂,被妈妈两个字刺激到的拳打脚
踢,我接受不了这样的情绪起落,因为背负的压抑太多,他时而冰冷拒人千里,时而暴躁火
山迸发。可那一刻,看着卸下保护色抱着吧啦的他,我发自内心感到欣慰。第一次的感动来自小耳朵那句“吧啦是我的好朋友,你们谁也不能对她不客气”,原本并
不煽情的台词,却在看到吧啦眼里的惊喜时,被感动。傻女孩,其实你哪有你自己说的那么
洒脱自由和坏,你不过是个也希望被人疼希望有人爱却被生活所迫不得不独自成长的好孩子。我的高泪点没能撑到吧啦的离去,尽管忍着没有落下,却分明感受到撞击的心痛。那个
在我17岁时未必能认同的姑娘,这一刻我却那么希望她能活下来,希望她能得到幸福,能明
白他的爱。至少,不是像这样,带着那么沉重的误会和那么浓烈的爱,匆匆离开。张漾的眼泪和懊恼,小耳朵的烟和绿色指甲,黑人的悲愤自责,收不了短信的空号,身
边空缺的孤单。。都在提醒着那一场意外留下的深刻痕迹。所有人的命运,似乎也因为吧啦的
离开,重新书写。。有人回不了心,有人回不了家,有人回不了头。。。“我欠很多人一句对不
起,却再也没有机会说了”。。这哪里只是青春啊?这分明是在17岁的故事里触摸着人性和命运。每一个回不去的拐点,每一个回不了头的{左耳,影评}.
选择,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扛下,谁的错谁买单。不,或许我应该说,谢谢这只是青春。因为正青春,所以还有机会,很多事还来得及。
因为正青春,还有希望,还有勇气继续往前,开始新的征程。呵,所以,这是安慰么,那些
如果发生在不是青春的年纪里可能会没有办法复原的命运伤痕,因为他们还青春,所以,好
像变得没有那么残忍。知道了身世真相的张漾,得到小耳朵救赎的许弋,与张漾重逢的黑人,有琳学姐开导的
小耳朵,和张漾两清的蒋皎。。。往前走,总还有路,前方是否还有背叛还有堕落还有其他残
酷,就像琳说的,傻完了,就长大了。黑人和张漾的重逢,是又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这两个以情敌身份不打不相识的男孩,
带着那份沉重的自责和遗憾各自疗伤,多年过去,终于再次遇到。灌酒、对饮,释怀,那一
拳拳撞在断指上的疼痛,那一句“回不去了”的忧伤。或许,应该欣慰,是吧啦在保佑,想
让爱他的两个人,冰释前嫌。我一直忍住的眼泪,终于在看到张漾和吧啦“重逢”时,不受控地落下,完全刹不住。。
水下的那一幕相见,之前压抑在心头的悲伤遗憾,突然跟着眼泪一起解脱了。或许,解脱的
不只是我,还有他。。被黑人灌酒时没有二话,被小耳朵仇恨时没有多言,被蒋皎责难时没有
辩解,他关心许弋过得好不好,他积极努力去重生,也希望所有人都能重新开始。但是,那
个能陪他喝酒交心的女孩走了,封存在心底的遗憾和自责,其实从来都没有放下过。这一刻,
他终于又见到她了,终于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她。。。吧啦的墓前,张漾的痛哭,小耳朵的回答,那一句遗言,你没有理由不为之动容。那一刻,
友情、爱情,所有的遗憾,终于得到了最好的解脱。结局很欣慰,如小镇的蓝天白云,有种一扫阴霾的清爽。再见,小耳朵,再见,张漾。。。吧啦,你看到了吗?他很好。。。谢谢苏导,用一部电影的
时间讲好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人看到的也许是不一样的观感,至少,在我看来,是以青
春的名义对爱情和命运的思考。尽管影片的宣传,一直在提醒年龄和代沟,但我却很想建议和我一样早已离开了17岁的{左耳,影评}.
“大人们”去感受一下,不是缅怀青春,不是回忆过往,是跟着他们一起爱一回痛一回,所
有曾经属于青春的过错和错过,也一并和他们一起,解脱。左耳,不负期待,不只是“青春”而已。>>电影《左耳》观后感(欧豪篇)《左耳》改编自饶雪漫热门同名小说,在贩卖青春题材盛行的电影市场,因为原著的强
大影响力它依旧特别瞩目,当年阅读时的细节已经模糊,可对小说中李珥、张漾、许弋、吧
啦几个年轻人青春成长历程的记忆犹在,忘不了男主人公张漾的两段爱情,与吧啦的热烈残
酷,让人心痛,与女主人公李珥的救赎守护,让人心暖。这是个复杂的角色,很难演,却是
整部电影的核心之一,是电影胜败的关键所在。看过电影后觉得,欧豪演的真好,他捉住了张漾的内心世界,好与坏的两面性。相信他
呈现的张漾在前半部分正是小说迷想象中的模样,“坏”但叫人心疼。矛盾细腻的情绪掌控不
像一个电影新鲜人,导演说欧豪很拼,很努力,可在银幕上,你看不到痕迹,只感觉到从容
与坚定,欧豪将张漾的纠结矛盾统一了,也将自己和角色统一了。片中多场戏都挺经典,可以让观众肾上腺素急升,被他散发的吸引力诱惑,例如他和吧
啦的床戏,例如他在水中与吧啦重遇的生死时刻,例如他在李珥耳边的轻声呢喃,在新生代
偶像里,他算得上是一个没有包袱的人,也不为自己设置条条框框,当你认为他是一个阳光
开朗的大男孩时,他却轻易用“张漾”,颠覆了你的认知和想象。点映结束出来,看到好友的留言,“欧豪演得好吗?”那一瞬间,我愣了一下。我认真地在脑海中快速回忆着刚才见过的人,明明还湿着眼眶,
却突然自己笑出声来。两年,我拍视频剪视频看过他不下千百遍,他的样子我再熟悉不过,
但是我突然发现,刚才很长时间我完全忘记了他。如果说最开场还有那么一丁点这个人和我
的记忆好不一样的比对,那么后面真的渐入佳境,让人再也没有想起过他。。。“你相信吗?我刚才把他忘了,真的,我根本没顾上想他演得好与不好,因为他和导演都
没有给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机会。故事完整,节奏紧凑,人物鲜活,你会不由自主跟着他们感
受那些原本和你无关却真实发生在你眼前的刻骨铭心悲欢离合。所有的爱和痛,其实从一开始,我见到的,就是张漾。”他很消瘦,没有欧豪好看,心事重重,总感觉背负太多,几乎没见他笑过,以至于也几
乎看不到酒窝。没有什么好看的衣服,地道的小镇青年,什么看脸什么帅气,都被他的忧郁
盖过,你根本来不及留意。但是,那又何妨,他不需要像他,他只是张漾,就足以。帅与不
帅,好看与否,陪他哭过痛过,你记住的绝对不会只是一张脸而已。他眉间紧锁的恨意,嘴
角勾起的邪气,抱着吧啦时的无辜,敷衍蒋娇时的玩世不恭,被小耳朵质问时的自责,醉酒
的哀伤,分手的决然,痛哭的解脱。。。所有的鲜活和真实,是属于张漾的记忆。篇四:《左耳》
观后感
要接纳曾不愿接纳的事物,实则是对过去自己的否定。我和很多人一样,不喜欢自己曾
看到的,以为那就是全部。但成长就是不断的学着接纳否定,以及开始敢于正视拒绝。篇五:
左耳读后感
左耳读后感(一)这几天看了一本书是饶雪漫写的《左耳》,我真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写的太好了,我
是晚上趴在被窝里看的,我喜欢这样看书,看完《左耳》只用了两天的时间,而且都是晚上。
它真的能让你忘了时间在走,忘了还要睡觉,忘了第二天还要上班。《左耳》能触到藏我心里的某些东西,我会为吧啦的死感到伤心,吧啦真的是一个坚强
又有胆识的女孩,我都能像想他眼睛上涂的绿色眼影和吐烟圈的样子。她追许弋的时候,穿
着白色的t恤上面写着“我爱许弋”,虽然这只是一个骗局,她也是为他所爱的人付出一切。
可最后她带着遗憾离去。书中柔柔弱弱的李珥,她外表非常的柔弱,内心却很坚强,很多人会慢慢的爱上她,吧
啦生前喜欢叫她小耳朵,她死后她的男朋友张漾也这样叫她,还深深的爱上了她,很关心李
珥的尤他,也爱这个小女生,虽然尤他未曾向她表白,可李珥心里明白。也包括一开始就表
示不会爱李珥的许弋,他也喜欢上了这个可爱女生。真是个幸福的小耳朵。我这样写很乱,有些看不懂,但是读过《左耳》这本书的朋友一定能看懂的。左耳读后感(二)静静地读完了《左耳》,心,莫名地颤抖了??十七岁的女孩想变坏。李珥的左耳听力不好,如果站在左边说话就听不见,这样一个不
起眼而内向的李珥却暗恋许弋,而同时许弋却被绿色眼影的长裙放浪女孩吧啦追求到手。心
碎的李珥在偶然的机会和吧啦成为朋友,也认识了吧啦真正心爱的男生——张漾。随后吧啦
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李珥与许弋相恋,但最终分手,张漾和蒋皎来到北京,过着极其颓废
篇六:《电影左耳观后感》电影《左耳》
《左耳》是2006年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言情小说,作者是饶雪漫。该小说是讲述小耳朵、吧啦、张漾、许弋等一批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左耳听力不好,如果站在左边说话就听不见,这样一个不起眼而内向的“女主”某天突然就暗恋上了男生许弋,而同时许弋却被绿色眼影的长裙放浪女孩黎吧啦追求到手。心碎的“女主”在偶然的机会和吧啦成为朋友,也认识了吧啦真正心爱的男生——张漾。随后吧啦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小耳朵与许弋相恋,但最终分手,张漾和蒋皎来到北京,过着极其颓废的生活,当蒋皎改名为蒋雅希走向舞台时,张漾终于与她分手。”
这部小说后被拍成电影,2014年由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与江苏译林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苏有朋导演,陈都灵、欧豪、杨洋、胡夏、马思纯等主演。于2015年4月24日全国公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左耳失聪的女主李珥与坏女孩黎吧啦、高中暗恋的男孩许弋以及张漾等几人之间的青春成长故事。黎吧啦因为爱上张漾而帮助他勾引许弋,暗恋许弋的李珥偶然间与其成为好友并目睹其被张漾殴打的情景,两人关系越走越近。黎吧啦出车祸死亡,对许弋造成伤害使其堕落,李珥也因此憎恨张漾,张漾与蒋姣分手后与黑人一起干起了生意,李珥在上海与许弋重逢相恋又目睹其偷情后心碎。张漾感慨李珥的好,多年来坚持对其赠送礼品,两人在家乡再度重逢。小说与电影所要表达的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故事的任务设定和情节发展上还存在出入。一,小说里吧啦是读技校的学生,而电影却把拉吧定义为一个在算了酒吧助唱的歌手而已。小说里,吧啦没有那么坏,也没有那么狂妄,电影此处夸张的成分比较多。二,小说里吧啦是怀了张漾的孩子的,在张漾对她拳打脚踢的夜晚,逼吧啦去堕胎,吧啦对小耳朵说,她想生下来。后吧啦不想堕胎,跳车而遭遇车祸。在电影情节里,却对剧情进行了改写,没有怀孕,没有堕胎的事,或者是吧啦在天台对小耳朵的说,我有个秘密想告诉你这样,镜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稍稍完美了张漾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我想,这里电影选择不要堕胎的情节,提高了电影的水平,使情节不那么俗套。三,小说中,最后张漾和李珥在一起了,很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了,他们一起去看吧啦,他们很幸福,即便是最后张漾失忆,最后又记起,故事才算结束,而电影却在两人在公车上简单的结束了,结局结束的过早,真正的结局与原创小说情节最后都没有反应出来,个人觉得,这有一点草草收场。大体上两者还是相符合的。
电影的故事的情节设计还是很深入的,让我最为感动和喜爱的就是黎吧啦,她的爱感人至深,她为了爱不顾一切,不惜一切代价,为了心爱的张漾可以放下面子,“勾引”许弋。青春没有答案,只有秘密。幸运的是,她有一个特别要好的知心朋友小耳朵,藏掖在内心的痛苦终于可以倾诉出来。不幸的是,当她和天中欧巴张漾的爱情即将开花结果的时候,惨遇车祸,她的残酷青春便终结了。看到这便使人留下了真挚的眼泪,敢问有多少人的青春是这样敢爱敢当,恐怕这样的人不多吧。
同时,我觉得女主的形象也刻画的很成功,她是个温柔坚毅的女生,一直是听话的乖孩子,个性里却有着执着和爱的倔强。她虽天生左耳失聪,内向而不起眼,但她对未来充满希望,她认为甜言蜜语该说给左耳听。十七岁那年,她暗恋上了许帅,那种爱是莫名其妙的,也是遏制不住的,她得知许弋被放浪女孩黎吧啦追到手,很是困惑与不解,甚至她动过变坏的念头,毕竟自己的性格就是这么
清纯,她抱头哭泣。而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黎吧啦成了李珥最真挚的朋友,吧啦还叫她小耳朵,她俩交换了青春里最狠的秘密,亲密无间,然而造化弄人,吧啦永远离开了她。还记得小耳朵在海边撕心裂肺地呐喊,她失去了亲爱的吧啦,她迷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悲恸不已。李珥与许弋分手后,张漾与蒋皎分手后,清纯的李珥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归宿,最后与张漾走到一起。他们同坐一辆公交车的时候,张漾对着她的左耳说了悄悄话,“听不清的耳语最诚恳,看不到的内心都忠贞,执着难得,总不会辜负你的单纯。”一句“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的独白表达了女主角对爱情无所畏惧的追求。
把10万多字的小说,压缩成2小时的电影,肯定是有它的精华,也是有它的不足的,所以我们要辩证的来评价电影。首先,作为“青春疼痛系列”的代表作,它展现了另一种青春画面影片里的叛逆与任性,感觉比之前的青春片要真实许多,具有说服力,动情动意、非常真诚,会让很多人想起自己的青春过往。这是它表现得非常好的一面。
那不足的是,李珥与张漾的爱情契机缺乏说服力,李珥个性的转变也突如其来,在故事的进展中观众其实很难抓到重点人物。前半段戏中浓墨重彩的黎吧啦在去世之后突然被遗弃,在此后的任何叙述中都无法唤起观众对她的一丝想念,她成了一个众人伤痛的借口,一个花大力气买来的伤疤,始终被误以为女主角的黎吧啦突然被前半场几乎没有存在感的李珥代替,很难说是成熟的处理方法。因此,在这方面的故事发展情节上还有所欠缺。
但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觉得还是看完印象深刻的,值得回忆的,至少有感动到我们,同时也给我们的青春留下感触。尤其那句“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给了我们在青春时敢爱的勇气。
13音乐1班1334010018王丽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