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儿蒙台梭利教育>走线活动成为蒙氏活动中的一件乐事(一)

走线活动成为蒙氏活动中的一件乐事(一)

详细内容

走线活动是蒙氏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较好地稳定幼儿的情绪,使幼儿逐渐地进入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走线活动的教育作用,挖掘教育契机,更好地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我们尝试了一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新做法。
  一、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投入多种辅助材料


  学习材料,不仅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因人施教的基本条件。投入广泛的可选择的学习材料,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和决定如何用材料。这样,幼儿就可以积极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澄清自己原有的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操作和行为,给予适宜的有计划的指导。因此,为了激发幼儿对走线活动的兴趣,巩固正确的行走姿势,发展幼儿的专注力和平衡感,我们在活动中投放了瓶子,勺子,珠子,碗,沙包等各种物品。最初我们采取了摸头的方式,即哪个小朋友走得姿势正确,在活动中很专注,很认真,老师就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暗示他可以去选择物品了。这些物品果然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个个都认真专注地走在线上,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老师的邀请。孩子们对走线活动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行走姿势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但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


  首先,准备的物品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要,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最先选择物品的往往都是走得最认真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又往往是班里能力较强的孩子,但是他们选择的物品恰恰是一些比较容易,比较简单的物品。这样留给那些能力稍差的孩子的反而是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的物品,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因此,他们反复操作尝试,屡遭失败,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就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于是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们先请那些在走线活动中进步最大的孩子,鼓励那些能力稍差的孩子先去选择物品。另外,将物品重新进行了由易到难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分类:例如在瓶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准备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珠子和勺子。不同布料制成的沙包等。通过对物品进行的调整,能力稍差的孩子就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物品,获得成功,增强了自信。而能力稍强的幼儿经过老师也不断鼓励,敢于尝试新的物品,新的挑战。所有孩子在原有的水平都有了很在的提高。


  其次,部分幼儿对物品的操作方法不清楚,没有发挥投放物品的教育作用。如果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又会剥夺孩子主动发展的权利。于是我们有效地利用了活动结束后的一小段时间进行小结与讨论,引导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我们惊奇的发现孩子们竟然如此聪明绝顶,有的把小水桶架在手掌上,有的把小水桶架在手指上,有的把小水桶架在纸杯上,有的把小球放在纸杯底部,有的将纸杯一个个摞起来拖在手上,顶在肩上,顶在头上……一个个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新方法新花样的孩子的相互讨论中诞生了。通过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大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