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研小结(一)
详细内容
教研小结
现在的幼儿由于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缺少与他人充分交往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幼儿不会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而小班幼儿存在行为在前,语言滞后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更加弱一些。例如:当他们穿不上衣服时便哇哇大哭,不知道如何请求帮助;当他们想玩别人的玩具,却不知道如何与人商量,只会粗暴地争抢……在交往中,他们会因缺乏语言沟通感到无助或发生争执,不知如何发表意见而退缩,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通常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往往也比较善于通过协商、说服等比较文明的方式与同伴交往,提出请求或化解双方的矛盾,这些孩子比较容易受到同伴的接纳和喜欢。相反,一些语言发展不太好的幼儿,既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不会用协商等方式调节与同伴的冲突,容易受到同伴的排斥。
因此我们确立了:"创设适宜性的语言环境,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课题。
重点研究在小班幼儿中,教师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性的语言环境,调动幼儿积极使用语言,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课题开始之初,我们分别学习了有关文章,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领会到:要发展幼儿的语言首先就要积极为幼儿搭建语言交往的平台,让幼儿敢于说,乐于说,要为孩子们营造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同时要培养幼儿相应的能力,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适当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和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础条件,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选取材料必须来源于
幼儿的生活。
语言环境可以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方面。
在精神环境方面,教师要尊敬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愿意运用语言与别人交往,使幼儿能够自由的思维,想象,创造一个自由的心理气氛.首先让幼儿敢说,开始不能限制幼儿或给幼儿提很多要求,应鼓励幼儿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要求,意愿,感受,见闻等.在此基础上,在逐步提出适宜的要求,不断训练幼儿口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