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包装印刷工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重点和举措(中)
详细内容
(五)印刷器材的差距
印刷器材品种繁多,总体差距是品种不全,产品性能、质量差,高档器材主要仍依靠进口,有些器材国内尚属空白。
以印刷用纸为例,我国纸和纸板的产量2001年为3200万吨,2002年3780万吨,仅次于美国(855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是3300万吨(占世界第三位),产品品种多达600余种,但高档纸张产量少,每年仍需进口新闻纸、铜版纸、书写纸、白卡纸等500~600万吨左右。中低档柔印版材国内可以生产,高档柔印版材还需要进口,据统计,目前国内年需要量为10多万平方米,约90%需要进口。
直接制版所需的CTP版材,目前国内尚不能大批生产,主要依靠进口,进口一张CTP版格需要80多元(均不包括40%的关税和增值税),而国内一张普通PS版的价格仅为30元左右。由于目前CTP版材价格过高,严重地影响直接制版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整体规模和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且低水平重复恶性竞争严重,导致行业和企业平均利润极低。
在我国9万多家印刷企业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万家左右。我国包装印刷企业的现状是“散、小、低,(散:企业分散、技术力量分散、生产能力分散、资质分散;小:总体规模小、生产能力小、市场开拓能力小;低: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对新技术运用率低、企业发展后备储蓄低)”,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包装印刷工业持续发展、提升水平是一大障碍。在发达国家,包装印刷工业已成为国家经济主要行业之一,而我国包装印刷工业虽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但远未达到充分,秀多精美印刷、高档包装仍然欠缺,与发展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二)新技术应用与推广力度不够,国内包装及印刷设备制造水平亟待提高,这些严重地影响包装印刷工业的发展。
比如,在包装印刷方面,直接制版、数字印刷等新技术在包装印刷企业中的应用尚不普遍;包装印刷所需的高档设备如高速胶印机、高速凹印机、直接制版机(CTP)、卫星式宽幅柔性印刷机、高速商业轮转机等国内尚不能生产,国产的包装印刷设备技术含量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三)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低。全行业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从全国来讲,从事包装及相关行业的科研开发力量、科研机构相当薄弱,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开发机构,“产、学、研”结合也很不够,因上出成果、出人才也不够突出。整个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等都没有开成强大的合力。
(四)有些包装产品和包装原辅料过剩,而有些材料又短缺,有些又依赖进口。如铝材料等包装材料质量不稳定,成本过高,仍需大量进口。我国纸及纸板产量2002年达378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包装及包装印刷每年尚需进口500~600万吨;直接制版所需版材基本上全部进口。木托盘和部分木材包装,国外如美国现已明令禁止使用木材包装,进入该国,但尚未引起业内人士足够的重视。
(五)地区布局结构不合理
“东快西慢、东强西弱”现象相当明显。西部12省、区、市土地面积占全国70.85%,人口占27.7%。我国西部地区不但经济欠发达,包装印刷工业发展也比较滞后,西部地区人均GDP约为全国人均GDP的67%,而西部地区包装印刷行业产值仅占全国包装印刷行业产值的11%左右,而东部地区包装印刷工业产值占整个包装印刷工业产值70%,特别是有些西部地区尚属空白项目,在东部地区有重复建设现象。
(六)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职工队伍中,受过高等教育以及有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低于我国整个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从事专门技术开发的人员在职工人数中还不足0.6%;当前,从总体上来讲,热门人才、高层次人才、高级经济管理人才、高等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更为匮乏;如开高速轮转机、多色胶印机的机长等,另外包装行业的专门管理人员也极为缺乏,不仅严重制约着包装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还削弱了与国际同业界的竞争力。
(七)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生资源和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如,1吨废钢铁可以节省2吨成品铁矿石,一吨废纸板生产纸浆可以节省3立方米木材,100立方米水及能源。和包装行业有直接关系的物资目前的回收利用率还不高,如废纸回收率为38%,塑料为30%,废玻璃为13%(全球废纸回收利用率约为44%、美国、日本等国的废纸回收率在40~50%)。
如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回收利用工作,提高回收利用率,不仅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发展方向和重点
据专家预测,我国加入WTO后,必将带动我国营农场包装市场的发展。
党中央16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中国印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目前全国包装工业生产总值近2000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经济生总值(GDP)2%,到2020年按国民经济总值翻两番计算,全国包装工业产生产值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约合7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01年印刷工业产值的一半,外贸出口商品总值将达到3500亿美元),实际运行中印刷工业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如此极具潜力的市场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关税壁的降低乃至逐步取消,外商越来越多进入国内投资建厂,并进行本土化的生产,质优价廉的商品必奖赢得国内消费者,从而对国内的产品及市场造成冲击,使我国包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现代包装产业的四大支柱--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在这四种包装材料中,纸制品增长最快,原料来源也广泛,且不如玻璃那样易碎,也不如金属那样重,便于携带,更不会有塑料那么多环境问题。因此,纸包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广,且被认为是最有前途和潜力的包装材料。国际卫生组织和国内环保专家认为,今后购物必须用无毒、无害的“全纸类环保袋”。为此:
(一)包装印刷产品要积极向中、高档、多样、多色化方向发展;向易运输、易进行仓储的普及型方向发展。
(二)继续大力发展纸基包装印刷产品。纸制品包装重点发展低克重、高强度、轻量化的高档纸箱、纸盒、淘汰低档纸箱、纸盒,改变材料结构,要向礼品化、高档化、中型包装彩色化发展;积极发展各种彩色裱纸、纸盒、各种开窗包装印刷品以及发展彩面E型、F、G型细瓦楞纸盒、新型纸容器,彩色印刷纸箱、模切线纸箱等。
例如,随着G型瓦楞纸的出现,产生了一个替代层压的好方法。G型瓦楞纸,它可在胶印机上直接进行印刷。其强度更高(抗变刚度、耐破裂强度、抗压性)。G型瓦楞纸能够更好地满足对于包装加工的重量轻、稳定性好、外观漂亮等三项基本要求。另一个优点是如用胶印其印版费用降低,尤其是适合短版活印刷。
(三)适应乳品、饮料、食品、医药、小家电等行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屋顶包、康美包、利乐包及折叠纸盒的纸制品生产。
以乳品工业为例,有资料显示,在1998年到2001年4年时间内,中国乳品的产量几乎增长了一倍。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2002年乳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了25.6%,液体奶产量更是达到惊人的65.8%。应该说,我国乳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并成为我国仪器工业中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按照农业部的规划:中国牛奶总产量将从2001年的1025万吨,成长到2030年的6400万吨,而即便如此,但人均奶类占有量仍然很低,目前仅为8.79公斤。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07公斤十分之一。2030年中国人奶类占有量仅为40公斤/人,远远落后于目前乳业发达国家的300公斤/人,以及国际人均饮用量的80公斤/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乳品最也大大落后于国际水准。
再以饮料为例,2003年生产的各种饮料达到2000多万吨,较1993年485万吨增长了3倍多,居世界和二位(美国年产9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果汁产品有8大系列200多个品种,2002年生产了37万吨,销售额为18.17亿元。如汇源果汁,拥有88个独立销售机构,并开始建果园为原料生产基地,从美国、意大利进口果汁罐装生产线80多条,国内第一家花了1500多万美元,引进了一条无菌瓶包装生产线。
再如利乐包为例,1984年全国销售为1亿个,而目前全国3家产量已达100亿个(其中北京1987年建厂年产20亿个,佛山1992年建厂,年产40亿个、昆山1996年建厂,年产40亿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效益又好,目前,北京和昆山都计划扩建,北京拟在开发区扩建生产能力达到100亿个,昆山也拟扩建到100亿个。尽管如此,日本、台湾地区人均消费是我国的几十倍。
上述情况表明,在我国包装印刷市场中,鲜奶、果汁采用的屋顶包、康美包、正方兴未艾,有着巨大的商机。
(四)大力发展塑料包装特别是凹印、柔印塑料软包装
在纸、塑料、玻璃、金属四大包装材料中,由于纸和塑料材料价格便宜,因此,纸和塑料包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纸和塑料是包装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材料,并将长期共存。
食品、药品(我国制药企业有6000多家,年销售额达1200亿元)、保健品、奶制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是塑料软包装的最大用户,并且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塑料软包装在许多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
(1)方便食品、(2)糖果、(3)乳制品类(固体奶粉、液体奶)、(4)饮料和白酒、(5)粮食、(6)调味品、(7)肉类、水产及罐头、(8)气相防锈软包装薄膜、(9)软包装输液袋、(10)日化产品、(11)宠物食品、(12)水溶性薄膜、(13)药品、(14)塑料标签、(15)其他市场。
目前,世界塑料包装产品的发展现状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新型聚酯包装更具有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