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印刷市场分析>商品包装印刷防伪设计及应用二

商品包装印刷防伪设计及应用二

详细内容

  3、特殊光泽印刷技术

  特殊光泽印刷技术是近年来,在包装界较为流行的新型印刷技术。特殊光泽印刷主要有金属光泽印刷、珠光印刷、珍珠光泽印刷、折光印刷、荧光印刷、可变光泽印刷、结晶体光泽印刷、仿金属蚀刻印刷和亚光印刷等。不同的特殊光泽印刷使用不同方法,如金属光泽印刷利用铝箔类金属复合纸,着以透明油墨后形成金属光泽;珠光印刷首先在印刷品的表面铺以银浆,再着以透明油墨后形成珠光效果;珍珠光泽印刷是在油墨中加入云母颗粒以形成珍珠贝壳的光泽;亚光印刷是利用亚光油墨或普通油墨印刷后铺以消光膜。

  4、缩微文字制印防伪技术

  缩微文字制印防伪技术就是用缩微文字或字母来代替简单的轮廓或线条等,在放大镜下观察。缩微文字一般采用胶印制版印刷的方法,并由印刷机的一组胶印印刷单元来完成。由于缩微文字笔划细微,因此,在软片制作和印版晒制中要严格控制曝光时间和冲洗药液的浓度,同时要掌握好胶印印刷压力。只有严格控制工艺过程,才能使缩微文字不虚不糊。

  5、雕刻凹版印刷技术

  雕刻凹版印刷主要利用手工雕刻、机械雕刻和电子雕刻的凹版,由于凹版的深浅表示了图案的阶调层次以及墨色的浓淡程度,从而可以实现彩虹印刷、接线印刷、花纹对接印刷、多色叠印和隐性图案的印刷等,进而达到防伪的目的。其工艺流程为:

印前准备——上版——调整规矩——印刷——印后处理

  6、多种印刷方式合印防伪技术

  在同一印刷品上使用不同的印刷方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点。由于工序复杂,印刷难度大,因而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有些高档包装印刷品大多设计大面积的色块、多色序的连续调画面及复杂的线条、花纹图案等,对单一印刷方式往往难以实现。例如采用平凸合印技术进行防伪,利用凸版印刷机压力大、着墨均匀的优点,进行大面积的实地色块印刷,利用平版印刷机压力柔和,图案层次再现能力强的长处印制四色连续调以及复杂线条部分。例如,对一幅具有大面积实底专色和产品实物照片的包装品,我们可先用凸印方法印出专色,再用平印技术印出产品图案,比通常的四色平版印刷多了一个平印与专色图案的精密套印,增加了印刷难度,提高了防伪性。根据包装产品的特点及要求可采用平、凸、凹和平、凸、凹和丝等多工序合印。

  7、其他防伪印刷技术

  除了上述包装防伪印刷工艺外,还有许多也应用到食品包装防伪上,如激光喷码技术、电脑刻花技术、数字喷墨印刷、立体印刷、切口印刷、透明纸带剥离显像印刷等。实际包装印刷中,是多种印刷技术的结合,加强了防伪的能力。

    三、包装材料的防伪

  许多包装的防伪是通过包装材料实现的,常用的防伪措施是在包装材料中加入防伪密绝,如纤维纸板和安全线专用纸板等,纤维纸板是在材料中加入有色或荧光显色的细小纤维条,使材料中含有随机分布的不同颜色的纤维丝。安全线是在材料表面的特定位置,埋入特定的金属细线,将其对光观察时,有窄线条显露出来。另外,还有在不同光线下反射出多种颜色的珠光纸、激光虹膜纸、金箔纸和银箔纸以及再处理形成的压花纸和折光纸。

  四、包装印刷设计技术的防伪

  1、色彩设计技术

  色彩设计包括基材的底色和印刷时的印刷面色。色彩设计包括色料色彩防伪、水分鉴别色彩防伪、温度鉴别色彩防伪、酸碱鉴别色彩防伪等。在设计中对基材可作特殊功能处理,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和专有性,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辩识真伪。在设计中可以设计出不同颜色的细小纤维(如钞票中的红色和蓝色纤维),另外,可以通过色彩配置以及特殊的色彩变换可使造假者难以辨别色彩的原色。

  2、方位设计变换技术

  方位设计变换技术是指在商品包装和商品的表面或内部设计具有防伪特征的印刷图案、色彩、线条及其组合,而且在印刷时按数量进行定量变换,并加以编号,使外包装的防伪图案印在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棱角,使假冒者难以找到假冒的规律。

  3、图文设计技术

  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基础上,可设计出许多精致、细密变化多端、有规律和无规律的几何图案和几何花纹群。还可利用缩微文字的方法,如将一些与商品有关的文字信息缩微成肉眼能隐约可见的小字嵌入某一位置;也可采用左右两半不同颜色的双色号码设计,如左半部分为红色,右半部分为黑色等。或将一些较大较明显的文字笔划去掉或在细密的几何花纹中增添几处线点,形成隐蔽暗记设计手段。

  4、特殊软件应用设计

  使用特殊软件设计出特殊效果。如特殊光栅软件,其印刷图像网点的形状可自动随原稿图像的明暗而变化,这与普通调频网点和调幅网点来表现图像的阶调层次的机理完全不同。还可利用特殊的绘图软件,设计出专门的几何图案并以专色印刷之,以达到防伪的目的。

  总之,包装防伪技术是一门综合的、技术交叉的边缘学科,因此要达到一定的防伪性,必定是多种防伪方法的组合,包括“一线防伪”、“二线防伪”的组合,包装印刷防伪设计、防伪油墨、印刷工艺以及承印材料防伪的组合

(作者/郭润兰  周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