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企业的质量控制
详细内容
企业的质量意识现状
包装、印刷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众多企业大都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产品质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正确的质量意识,很难有质量管理上的自觉行动,更难有产品的高质量,企业的生命将是短暂的。
许多企业都注意加强了质量工作,形成了浓厚的关心质量的氛围,工作长抓不懈。但不可否认,仍有相当一些企业的质量意识不到位,产品质量长期上不去,屡屡出现不合格品,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客户日渐减少,经营举步维艰。
企业控制质量的目的
企业重视并提高产品质量就是为了增加盈利。产品的质量既体现社会效益,又体现经济效益。质量是市场也是效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包装、印刷企业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质量上乘的产品吸引来大量的国内外客户、企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可观。相反,在一些企业内质量管理工作松懈,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经常出现退货事件或质量事故造成退货或出现质量事故,而造成的报废,损失一次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更多。有些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面临倒闭,无不是由管理混乱、产品单一和粗制滥造所造成的。
如何保障产品的质量
质检部门的检测和企业的自检对保障产品质量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减少了不合格产品流入社会的情况,但检测出的质量问题通常已经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和名誉损失。只有把质量工作的重点放到生产过程控制中,以预防为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失。当出现不合格品时,重要的是通过检验,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改善该道工序的作业环境和工艺操作规程,提高质量保障的程度。
如何控制质量成本
印刷、包装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时应合理、正确地对待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
产品的质量指标因用途和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如采用进口高档原料(纸或薄膜)和高级油墨、使用高档的印刷设备、用高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印制一般印刷品,质量无疑上了档次,但成本骤增必然影响企业效益,因此,企业在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要控制成本。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应按照价值工程理论,综合考虑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在达到用户满意质量和最佳质量成本之间进行协调和选择以同期行业质量标准和社会平均质量成本为依据,做到动态平衡,使得企业的成本效益最终体现在产品的质优价廉上。
质量控制仪器的选择
质量控制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试仪器,如何准确地选择测试仪是保证测试数据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是否符合标准
测试仪器制造的依据是标准,在国内销售至少要满足国家标准,有进出口贸易的厂家,还要考虑国际标准。目前,虽然我国也在大力引进国际标准、先进标准,但由于国际社会千差万别,测同一项指标同时存在多个测试方法。对于此,笔者认为应考虑测试方法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能够满足主流需要。例如透气性的测试,有压差法、浓度法、气相色谱法等。压差法测试因具有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而成为德国、英国、中国、丹麦等仪器的测试方法。因此,最好选用压差法的透气性测试仪。
2、仪器关键部件构件
作为检测仪器在硬件上的配备要求,比如关键元器件(如传感器、气动元件等)是否可靠,这要依据仪器提供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判断。
3、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技术发达的今天,计算机自动双向控制以及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是衡量测试仪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不但在技术上不落后,而且可以得到厂家不断升级服务的。
4、应用范围广泛性
选择质量控制仪器还要考虑它是否适应现代以及将来包装、印刷的发展趋势,例如软包装中不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气调包装,而且正向更多的领域(如化工、农药等)扩展,这就要求检验仪器必须适合将来软包装的发展趋势。阻隔性的测试不但要考虑氧气、二氧化碳,还要考虑氮气、有机气体等气体的测试。
5、仪器校准
作为测试仪器,要考虑校准是否方便、准确,能否在行业内交流。如济南兰光透气性测试仪校准使用高精度(5‰)压力校验仪,直观、精确、方便。尽管避免使用标准物质,因为标准物质的保存要求极为严格且很难溯源。
6、售后服务
了解售后服务是否完善、保修期时间、维修费收取的合理性(如零配件价格等)。
7、厂商的品牌
可以从制造商的客户群等途径进行了解。
8、相关服务
是否能够提供一系列的包装、印刷方面的技术服务,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提供产品而且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9、价格比
高性能的价格比是选择仪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要是符合本企业要求,功能齐全,精度又能达到仪器都可考虑。笔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买最贵的产品甚至是进口的产品。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发展、加工技术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国产仪器的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水平甚至领先国际水平。
作者/(张红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