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印刷工艺技术>香烟包装印刷工艺的探讨(三)

香烟包装印刷工艺的探讨(三)

详细内容

2.2.1 从设备上加以改进

不管是凹印还是柔印,在印刷网点图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凹印印版的特点,容易出现凹孔中的油墨不能被承印物吸附出来的现象,特别是小网点,丢失的情况就更加严重。柔性版依靠网纹辊上墨,墨层比较薄,印版能承受的压力小,也造成网点转移质量差。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能从印刷设备上加以改进,提高网点转移率,就可以改善连续调图案的复制质量。以凹印机为例,它在保证小网点的转移上有2种思路:一种观点认为,凹印版小孔中的油墨可以算作细小物体,而负电荷具有吸引细小物体的特性。因此,如果能以高压放电的方式使纸上带上负电荷,则凹印网点的转移就不成问题了。见图3,在压印滚筒上方用高压电对压印滚筒放电,迫使纸张也带上了密集的负电荷,当带电的纸张与印版滚筒相接触时,凹版小孔中的油墨受负电荷的吸引,能很好地转移到承印物上,就是小网孔中油墨也能被纸张吸附出来。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油墨不能良好转移的原因是:在印刷过程中,纸张、印版滚筒、压印滚筒均带有相同的电荷,造成同种电荷相斥,影响油墨转移。只要想办法用相反电荷将已有电荷中和掉,那么油墨受纸张的吸附就能正常转移了。见图4,假如纸张、印版等带正电荷,就可以在压印滚筒的上方加一个负电放电辊,起中和正电荷的作用,这样油墨的转移效果就会大大改善了。根据这2种提高油墨转移的思路,在设备制造上就有不同的形式,其中前一种在改善油墨转移上效果更好一些,但用电量大,而后一种采用半导体放电辊,没有高压的危险。


2.2.2 从印刷方式上优化组合

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烟包网点图的复制问题,可采用多种印刷方式相结合的组合印刷。众所周知,凹印墨色厚实,适合印线条和实地;柔印印刷速度快、清晰度高;丝网印刷具有强的遮盖力;而胶印在网点图的复制上则最具优势。如果能将多种类型的印刷机和印后加工机组合起来构成生产线,用最适合印刷内容的印刷方式来完成相应的印刷,那么烟包上的网点图印刷乃至其它内容的EIJ~U都将不再有缺陷。单就烟包网点图的复制来说,就可以将凹印与胶印、柔印与胶印进行组合印刷,用胶印机来印刷网点内容,这样就可以实现最佳的连续调图案的复制。为满足个性化的需要,从开卷、印刷、连线加工到反卷等各部分都将被模块化,其中最重要的将是力求凹印印版小推车、柔印印版小推车、胶印印刷单元之间能够互换 。同时,还应该看到,进行组合印刷存在着设备成本高、组合机之间性能匹配差、维修保养复杂、人员素质要求高等问题,所以,现在烟包组合印刷方式虽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企业在选择组合印刷仍非常慎重。

2.3 烟包印刷的打样问题

与普通印刷品的打样一样,烟包的打样也可分为电脑打样和机械打样。由于烟包EFJ,~U质量要求较高,而电脑呈色与油墨呈色的机理完全不同,电脑打样一般只用于观察设计样张,在指导生产上意义不大。因此实际印刷中主要采用机械打样。烟包的机械打样有打样机打样和EDBU机打样2种方式。打样机打样在专门的打样机上进行,理论上来说比较节约印刷材料。但在正式印刷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还需要对印刷过程重新调试,使打样机打样显得有些徒劳;又加之凹印打样机和柔印打样机比较昂贵,所以企业一般不再购置打样机。鉴于这种情况,很多烟包EI]BU企业往往在EDBU机上进行“真实 打样,方便又直观。

在印刷机上打样,固然直接,但随之而来的浪费问题却使企业苦恼。以凹印包装EDBU机打样为例,从开卷到连线仅穿纸的长度就达二三百米,在开机后要调试油墨、对色光、看网点、查套印,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打样用纸也要四五千米。如果是一个色彩较多、网点较复杂的烟包,调试的时间则需要更长,对纸和墨的浪费也就越大。为尽可能地将浪费降到最低,有些企业就在设备上实施改造,以缩短穿纸长度。连线装置和自动接纸装置是包装印刷机生产厂家引以为自豪的设备创新,自动接纸可以在不停机情况下接纸,而连线则可以在完成EI]BU后直接完成模切后工艺,直接生成烟包成品。这些装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如果从打样的角度来说,连线将卷筒纸分切后无法重复利用,而自动接纸在打样时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为此,有的印刷企业只好将高价买来的连线装置拆除,以刚氏打样成本。在实际生产中,还有一种节约打样成本的方法也很有效。当采用铝箔纸、哑金卡、镭射卡纸等高档纸进行印刷时,在打样时可用普通纸穿纸,当开机速度合适时,采用自动接纸装置将一小段高档纸粘附在普通纸上,在看到高档纸完成印刷后,立即停机。这样即可以通过这一小段高档纸的印刷效果获取打样信息,同时,又节约了价格昂贵的印刷纸张。

3 结语

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烟包印刷技术又有了新的特点。烟包EI]~U由单一凹印向胶印及组合EI]~U发展,香烟包装所用的印刷材料越来越高档,印刷及印后加工工艺也越来越复杂 。随着这些烟包生产特点的进一步深入,在烟包印刷工艺中还会有新的问题随之出现,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来源《 包装工程 》王琪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