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评价语的理解,谈谈自己体会
详细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的好坏,对激励学生投入学习活动,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作用,我就《统计》一课,结合对课堂评价语的理解,谈谈自己体会:
1.教师语言亲切,但评价语的价值不大。
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听她的课让人感觉很舒服。每次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注意及时的评价,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等等,给学生以鼓励,对教学的进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平时的课堂也往往是这样的,但细想这样的评价显得单一、无力,不能积极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评价的价值不大。记得,曾经看过南通市崇川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顾娟老师的一堂《认识负数》的教学实录。这堂课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光是顾娟老师对课的设计,还有她的评价语。整堂课中,顾娟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不断:"这个想法和一位数学家的想法是一样的,你真聪明!看来,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会动脑筋!"、"大点声,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听到你精彩的回答"、"看来今天,不光我站在前面当老师,下面还有很多小老师"、"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我相信你心里是明白的"……想想如果我是这个班级中的一员,在老师的激励下,我一定会更认真的听讲,更努力的动脑,更积极的举手,这样的课堂效果当然会更好。
2.部分环节中,教师的评价不够充分。
在《统计》这堂课的新授中,老师提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小猴最多。老师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学生继续回答:比出来的。学生的方法是通过计算的形式来比较出谁多谁少的。老师肯定了他的方法,但这个并不是老师想的答案。接着,又请了另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个学生的回答是:小猴的方框都涂完了。显然学生是通过观察,看出来的。这才是老师要的答案。老师肯定了这个同学的回答,并做了小结:统计图能直观的看出多少,还能比较谁多谁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评价不够充分,在肯定第一个学生的想法时,教师还应该指出:我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不够清楚的,其他学生可能并不明白,教师在这里的评价又不够充分,可以让这个学生说得更清楚,或组织、引导学生看明白:其实比较谁最多,谁最少,只要看统计图中小方框的高低或长短,就能很快的比较出来。因为在这个环节上存在着不足,所以,在下面的练习中,当教师多次提到: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时,学生的回答还是和第一个学生的方法是一样的,对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体会。
我们追求理想的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除了认真专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外,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评价语言,让具有准确性、激励性、趣味性的评价语言贯穿数学课堂始终,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课堂生成,从而争取更高效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