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评比之十一——湖州钱国兵(一)
详细内容
《各种各样的标志》案例
湖州市爱山小学 钱国兵
[背景材料]
这是我参加2007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比武课,上课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任选一课并提前准备好,抽签借班上课。
1.教学内容
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下第三单元网络应用第13课《各种各样的标志》。
2.学情分析
湖州市爱山小学是一所重点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较好,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已相当高。四年级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与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与搜索,并能够从网上下载图片与文字。
3.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思想:
我将这节课设计为一节综合活动课,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寓任务于竞赛活动中,设计了五个竞赛:一是找到中国标志网;二是认标志比赛;三是标志分类知识抢答;四是标志的分类整理;五是搜索下载标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在小组竞赛的教学活动中识记标志、搜索下载标志、整理标志,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形成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把教师从中解放出来,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及竞争、合作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网络学习标志的知识,知道常用的几种标志的含义。
能力目标:
通过搜索标志,进一步提高网络搜索能力。
通过浏览中国标志网,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通过将标志进行分类、搜索标志分类存放,提高信息管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及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搜索标志,认识常用的标志。
教学难点:将标志进行分类整理。
3.教学内容分析:
四下第三单元“网络应用”,通过两个综合任务——节日和标志,让学生体验通过网络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课是第二个综合任务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通过网络认识各种各样的标志,同时渗透信息管理的知识,即对标志进行分类整理。是后面两节课学习的前提与铺垫。
4.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前要确保计算机网络的畅通,并保证电子教室的良好运行。
[案例描述]
片段描述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播放五福娃的动画)你们看,他们来了,让我们大声的说出他们的名字,好吗?
生:福娃贝贝、晶晶、欢欢……(学生大声说出福娃的名字)
师:你们喜欢他们吗?
生:喜欢。(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师:今天呀就请五福娃和我们一块儿参加活动,参加比赛。贝贝代表第一小组,晶晶代表第二小组,欢欢代表第三小组,迎迎代表第四小组,妮妮代表第五小组。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设计说明:
由于这次赛课,学生人数较少,电脑的排列很适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因此,我以6人为一小组,分成5组。用学生非常喜欢的五个福娃的名字作为每组的名称,如贝贝小组、晶晶小组……。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片段描述2——上网浏览,识记标志。
师:利用网络,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标志,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国家有一个专门的网站叫中国标志网。看谁第一个找到中国标志网?
生:学生开始用搜索引擎查找中国标志网。
(很快,有好多学生打开了中国标志网,并举起了小手。)
师:(转播学生打开的中国标志网)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先打开百度,输入关键词中国标志网,就找到了。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准了搜索的关键词。
设计说明:一般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中国标志网的网址,然后让学生进行浏览,我想搜索网站也是平时经常要用到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中让学生找中国标志网,让最先找到的学生进行演示,进一步提高学生搜索的实际应用能力。
师:中国标志网中有很多种类的标志,书中着重介绍了常用的几类标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了解常用的几类标志。
生:打开课本,自学标志的种类。
(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书本43—45页的内容,知道常用的几类标志? (2)进入中国标志网(.biaozhi.)浏览并识记这几类常用的标志。)
师:待会儿我们要进行认标志比赛,看哪一组认识的标志最多。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识记,时间5分钟。(大屏幕显示计时器倒计时。)
(时间到,大屏幕出示比赛规则:每组六道题,各小组每位成员轮流答题,正确得一枚标志。)
(学生按照顺序轮流答题,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