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五年级语文评课>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一个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在课堂上展现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而语言实践我们可以分为:朗读、感悟、口述表达、书面表达等。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由不会到会,情感的少许温存到滚烫的外露。过程是真实的,有生命价值的。我们要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在感悟语言时的增量。本节课中力求体现语言实践中的口述表达训练。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以演体会,多向互动,创新言语。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
2、欣赏第1回合的较量,抓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味人物心情,品味语言之妙,感悟晏子的魅力。
3.感悟晏子反驳楚王语言中的推理过程,在 "情境场"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生动有趣地发展学生语言。
4、渗透"辩驳"的口述训练技巧。

课前讲周恩来外交小故事
师: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美国国务卿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总是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如果当时你就是外交官,面对美国国务卿,你会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这样瞧不起我们,将来我们国家会强大起来的;你这是对我国的侮辱!师:想知道故事下面是怎样发展的吗?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总理的这句话你觉得妙在什么地方?(指生说)
生:周总理是在暗示美国和中国不同的发展趋势,是话中有话。
师:是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魅力!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周总理杰出的外交才能,因为在那个场合,他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更重要的是他代表了中国,给瞧不起我们的美国一个有力的回击。
上课!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课文内容。(4分钟)
现在我们将目光聚集在二千五百年前那个诸侯纷争,战火纷飞的春秋时期,(PPT展示当时地图、解说)去领略一下当时一位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晏子的风采。(板书: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
1、从"子"初知晏子
谁能根据"导学案"提供的信息,说说这个"子"是什么意思?("子"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像这样的人你还知道有谁?(孔子、老子……)
2、从"使"理解题意
"使"又如何理解?(出使)晏子代表哪个国家出使?(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指的是——(楚国)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晏子你表齐国出使楚国)由课题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晏子出使楚国所遇到的事)
(PPT出示课文插图)哪一个是晏子?你是怎么知道的?(他的身材和矮小)
你看他大约有多高?晏子的身高约一米四。咱们班有一米四的同学吗?指生到台前,晏子大约这么高。
说起晏子,他的故事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本书:(出示:《晏子春秋》)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晏子的生平轶事。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他的其中一个故事——《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
3、从"查"导入课文
相信在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也完成了"导学案"的自学任务,下面我检查一下生字。
(1)PPT出示词语(侮辱、规矩、尊重、柑橘、大臣、淮南),分行指名读。
(2)侮辱中的侮是三声,在三声的辱前边要变调,(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规矩的矩原来是去声,这里读轻声(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3)大臣的臣的最后一笔是什么?(竖横)指导书写"臣":师范写,生书空写。
(4)这些词语中有本课的两个关键词 ,它们是——(侮辱 尊重)
(板书:侮辱 尊重)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二、理清顺序,把握事件过程(15分钟)
(一)了解起因、结果
1、生快速浏览,找出两个句子。(出示句子)
(1)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如何理解"侮辱"?(羞辱、凌辱)开始,楚王想羞辱、凌辱晏子,可后来,变成(不敢不尊重晏子)。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第二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用了"不敢不")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双重否定句)起到什么作用?(强调、语气更强烈)
2、对这个故事来说,这两个句子是故事的(起因、结果)你有什么疑问?
(生1:为什么楚王一开始不尊重晏子,后来就尊重晏子了呢?
生2:为什么楚王一直想侮辱晏子,后来又尊重他了呢?
生3:为什么楚王一开始不尊重晏子,后来又不得不尊重他了呢?)
(二)了解经过
1、我听出来了,大家弄明白了故事的起因、结果后,都想了解故事的经过,哪些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经过?(3—5自然段)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2、请同学们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读一读故事的经过部分,然后简练地概括一下,完成这个表格。(PPT出示)

3、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第一个回合?(师:表述得非常清楚,谢谢你!)
谁愿意来说说第二回合?(师:概括到位,了不起!)
第三回合,谁来?(师:语言精练,真棒!)
师相机请生板书:钻狗洞 笑无人 没出息

(三)复述故事
"表格摘要"式学习有利于抓住故事要点,但显得零乱、不连贯、不生动。同学们能不能借助这样的句式(PPT出示),简要地复述一下三个故事,注意二个说的要求:(1)尽可能把晏子的机智表现出来(2)听的同学想想:晏子抓住什么来辩驳楚王的。
有一回,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在 ,用 方法来侮辱 ,晏子用巧妙地用 反驳,为 赢得了尊重。
师:看来你不仅会学,还善于运用;你不仅会读文,还会表达……)
(四)小结课文
1、感悟表达顺序:到现在为止,我们了解了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课文先写故事的起因——楚王想侮辱晏子,显示楚国的威风。接着写故事的经过——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是都被晏子巧妙反驳。最后用一句话来写结果——不敢不尊重晏子。
2、接下来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来欣赏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较量,相信,学了后,你对晏子会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三、品味故事, 感受语言之妙  (10分钟)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回忆故事——
(1)起因:这一次的较量,发生在什么时候?(晏子刚到楚国城门外)什么地点?(楚国城门外)楚王干了什么?(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狗洞进去。)
(2)经过:晏子如何应对?(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3)结果:听了这话,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3、体会妙——
(1)妙一:我们一起来看看晏子说的这句话,这明显是话中有话?他其实是想说什么?
生回答,师总结: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假设:(PPT出示)
(1、钻狗洞就是进狗国。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2、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就应该 。)
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你楚王是最清楚的了。你自己琢磨着选其中一个吧。晏子的话妙就妙在——(把"球"踢还给楚王,让楚王陷入尴尬、难堪之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妙二:我有个疑问,既然楚王这么不友善,晏子也该针锋相对直接辱骂楚国是狗国得了。行吗?是呀,这些晏子都想到了,身为大夫,凡事都要以国家为重,凡事都要考虑周全呀。晏子的这番话妙又妙在——(说得得体,说得恰到好处,既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又不伤两国的和气。一是说话策略高超,一是说话语气得当)
4、朗读——谁来学晏子说说这话。(不紧不慢地说)这是一个胸有成竹的晏子;(朗声说)自信;(轻轻松松地)话语显示着晏子对楚王不怀好意之心的蔑视。齐读。
5、小结——第一回合,晏子未与楚王正面交锋,就巧妙地给于骄狂的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四、展开想像,对话展现晏子(10分钟)
1、这正是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呀,晏子说的这话哪些人听到了?晏子的随从、车夫、接待的人、楚王、楚国的大臣。他们分别会怎么想?选其中一、两个人物,想想他们会怎么说,和你小组的同学把当时的情况演一演。
2、小组讨论、交流、表演。
3、楚王为了显示国家威风,想趁机侮辱晏子,但第一次交战,晏子就把他挫败了。楚王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了,晏子又是如何巧妙的应对第2次,第3次侮辱,让楚王甘拜下风的?我们下节课再来欣赏。
五、拓展文本,古文赏读(机动)(1分钟)
最后,送给大家一份小礼物,《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从古文中翻译过来的,我把描写第一次较量的古文片断送给大家,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可以对照着课文读读。(PPT出示)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钻狗洞 不得不
侮辱 笑无人 尊重
没出息
(起因) (经过)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