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五年级语文评课>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姹、嫣”2个生字,会写“脊、尔、锦、姹、嫣、暇”6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3、感受与众不同的德国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季羡林老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却又谦卑温和,是一位值得大家敬佩的学者、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在1935年,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一起到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去找一找答案。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检查预习:

1、你所了解的季羡林

2、朗读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三、朗读课文

师:孩子们,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下面谁想为大家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先生重返哥廷根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读书的过程中正音,配乐

四、细读课文,体会“奇丽的景色”。(自主学习)1、师评价:请于金艺同学点评一下大家的朗读。回到老师的问题:先生重返哥廷根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答:“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学生板书)

指板书问:奇丽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板书:奇特、美丽。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笔勾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做上批注。(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由交流谈感受。

生:老师,我划出的语句是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读到这样的句子,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生:美

师:谁能美美的为大家读一遍?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盆盆鲜艳而又美丽的鲜花。

师:看,像这样鲜花汇集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就可以称之为──花团锦簇,说到花团锦簇,让我们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生:《江畔独步寻花》里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五颜六色,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那就是--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情景让我们记起了宋代朱熹《春日》里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这样的景色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再来美美地品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除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花之多花之美?

生:老师我从“任何”“家家户户”“许多”“汇成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让我感受到了花的多,景色的奇丽。

师: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每家每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山阴道又是什么地方呢?(出示课件)山阴道在绍兴城偏门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绍兴西南通向兰亭枫桥的一条官道。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草木行人,相映成画。一路上全都是风景,所以东晋王献之有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师:听了这段介绍,你有何感受?

生1:山阴道原来是一条路的名字。

生2:我知道了山阴道上移步换景,目不暇接,怪不得王献之说: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生3:先生把哥廷根的大街比作山阴道,说明那儿实在太美了。

师:现在就让我乘着飞翔的翅膀来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去领略一番那里的美景吧。

PPT引读:师:走在热闹繁华的大街,抬头向上看——

生补充句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走过恬静悠长的小巷,抬头向上看——

生补充句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

师:这里花如海,景如画,到处都是美景,总也看不够啊!

生背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五、品读课文,体味“奇特的民族“。

师: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这样的景色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

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老师我从这里看出来的:PPT: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纠正”脊梁“的读音“jiliang”“ 脊梁”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花朵的背面(包括叶和枝干)。

写字“脊”。介绍字源的演变。回到这段文字,想一想德国人在哪些方面很奇特。如果能够用1、2、3列举出来就更好了。

生:我看出德国人非常爱花。从哪儿看出来的?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生:他们爱花与我们中国不一样,有独特之处: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是呀,这可真够奇特的。年轻的季羡林看到这样的景象,不免有了自己的猜测,于是他问房东:

PPT: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莞“还有另个读音,指PPT读,广东省的东莞wan。

师: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

师: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师: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家家户户却依然能够做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大家想过没有,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爱花是德国人的习俗,德国人爱花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生:这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爱花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不会改变。

师:孩子们,当一个地方的人民将某项行为视为一件极普通、及自然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事情时,那这种行为就会变得像呼吸那样自然、像吃饭那样必要,就会成为这个民族共同的标记,而在外人看来,这项行为就是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了。

师: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让作者感受到了一种颇耐人寻味的人生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大家是如何理解的呢?

师:PPT:引读:我为人人——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每一个人都在奉献美,

生接读:PPT: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PPT:引读: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能看到别人的花,每一个人都在收获美

生接读: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六、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五、师:孩子们,其实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奇特之处,德国人不仅爱花成自然,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只砍有记号的树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只砍有记号的树。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还要树干吗?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

2、问路的故事

一位同胞来到德国某城市向一个德国人问路:“请问先生,我要到某某大街去,路要怎么走?要走多久?”德国人瞪着两眼,一语不发。中国人生气地走了。刚走了几步,德国人追了上来,和气地说:“先生等一等,您要去某某大街,向前走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右拐弯就到了。依您的步行速度需要8分钟。”中国人不理解地问:“刚才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因为您问我要走多久,我没有看到您走路,不知您走路的速度,无法告诉您。”

德国人从来不说那种“大概其……”之类的话,虽是问路小事一桩,可他们也要精确计算,不肯丝毫马虎。这一点在德国的人们都深有体会。无论大小事情,德国人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没有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在德国的中国人哪个能没有体会呢?大事不用说,就说说德国人的厨房吧。德国人的厨房里,除必要的生活用品外,还有几样东西是万万不可少的。其一是必须有时钟,煮东西多一分少一秒都得严格按照书本,所以千万不可缺少此物。其二是必须有温度计,这也是书本上要求的。其三是必须要有称东西的秤,无论是时髦的电子秤或者古老的天平,每家至少应有一个。煮吃的以前,对各样原料,无论米、面、糖、盐这些通用之物,还是德国人特用的那些膏、汁、粉、剂,就是普通的水也要先统统用量器计量,斤斤计较,然后烧火上锅,步步不离规定程序。煮的时侯不断使用温度计,而且要不断看着那精确的时钟,这些都要精益求精,丝毫不差。这种按照科学试验的方式烹调成的德国食品,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好吃不好吃那是其次,反正德国人坚持住了自己的僵硬的原则。

把你的观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最后由小组长来汇报。

七、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随文练笔,内化情感。

是啊!砍树,只砍有记号的树;爱花,自己的花却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

孩子们,经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德国,对德国人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与认识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