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

详细内容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

五年级处于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准。从学习目标来说,低中年级段以培养兴趣为主,而高年级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明确的标准。因此,在教材的安排上也有所不同。
总体编排:两根柱子(阅读与写作)一条龙(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写作不是“一一对应”,而是“各成体系,双线并进”。+习惯培养与口语交际。
先看一看整册书的排列:习惯培养——阅读教材——习作内容——练习设计——综合性学习。教材编写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本册教材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分别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 7个单元。具体是如何体现出单元组合的特点呢?我以第二单元为例来说一说。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单元练习中的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如第2单元,便是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入了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痴迷于昆虫的故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则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范例,使他们知道应当怎样去仔细观察;单元练习“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从而懂得观察的重要意义。本单元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观察一种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一组观察日记”。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为了重视学生的阅读,从第三学段开始,每册教材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本册推荐的是世界名著《伊索寓言集》,呈现方式是从《伊索寓言集》里节选三则,安排为课文,让学生初步接触。然后设立“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简介全书内容。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分别是:《伊索寓言集》、《上下五千年》、《鲁宾孙漂流记》、《西游记》(可以选读学生版)。课本还结合相关课文,安排了“名著便览”和“作家卡片”的内容链接,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阅读的名著。这样一种打通课内外、扩大阅读面的形式,利于激发动机,增加兴趣,从而把“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落到实处。 本册在设计和安排语文练习、语文实践、语文活动时,还体现了它与其他两个学段的不同,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因此编写了“语文与生活”的系列,在教材末页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一册的综合性学习(“学和做”)内容为——说名道姓,从姓氏歌入手,引出话题,让学生了解姓氏的情况,姓名的来源,这样学生就得在生活中进行调查,收集各种有用的数据、资料。学生将调查结果以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点是与前面教材所不同的。
在练习的设计中也有一些差别,一二年级的第一项为学用字词句,三四年级为处处留心,五六年级为语文与生活。读读背背的栏目变成了诵读与积累、诵读与欣赏、诵读与感悟。这在程度上很明显地看到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读背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欣赏,还要有自己的体验。
练习中的“语文与生活”:
第一单元是关于“风”的诗歌续写,先给你两节诗歌,再在旁边配上插图,让学生联系生活还能在哪些事物上看到风的存在,把它写入诗歌,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一定会感受到写诗的成功与喜悦。学习、创作了现代诗歌,又让学生背诵一些带有“风”的诗句,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积累,把他们再外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认识。
第二单元是歇后语的练习,这项练习设置了三个目标:一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歇后语故事讲给同学听,二是活用这些歇后语。三是向课外延伸,试着用自己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 第三单元是《红灯记》的一个唱段,这个题目一共有三个要求:听讲《红灯记》故事后,联系剧情,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读一读,抄一抄跟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对这段话的含义,特别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要让学生在听故事,朗读唱词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四单元是关于同音字的辨别,这一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弄清楚区分字的用法时要结合词的意思,最好是弄懂词的来历,如“篮球”的“篮”为什么是这个,因为最早的篮球比赛是把球往篮子里扔,所以用这个“篮”字,这样,不仅让学生能牢牢地区分同音字,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第五单元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意思具体地表达出来。把句子写通顺,把一段话写具体,是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训练。练习时的重点是在“写具体”上,在写具体的环节上对学生的要求不要束缚太多,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想到更多的补充内容。
第六单元是与飞行知识有关的知识,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增加对飞行器的了解。这一题先理解莱特兄弟的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哥哥话的看法。然后了解一下热气球、直升飞机、飞艇、战斗机、航天飞机这几种飞行器。这样类型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对于老师来说也知之甚少,所以在这一题的教学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有关飞行器的知识,真的通过教学,能让学生增加对飞行器的兴趣。
第七单元是对我国朝代的认识,一般来说,学生对于朝代的先后顺序了解的比较混乱,通过《朝代歌》的背诵,学生能够很好地搞清楚朝代的先后顺序。因为我们在书本中接触了许多古代的人物,让学生来复述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通过对人物的了解,加深对中国历史朝代的了解,反过来,再说说每一个朝代有哪些人物。
“语文与生活”这个栏目,它与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向其他知识的延伸也很广泛,给我的感觉是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要想教好,就要做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上有收获。 钢笔字的指导书写由单个的字的指导变成了对整个书写格式的指导。 五年级是第三学段的起始年级。习作部分偏重于立意与选材,篇章结构的训练。比较前两个阶段,体现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习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一、二学段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明确了习作的目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将兴趣转化、提升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了习作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热情。
2.习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第二学段要求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简单的书信和便条。第三学段提出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3.在“观察和积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二学年段为了降低习作难度,培养自信心,在表达上除了“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冒号、引号”之外,没有提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另外,在习作速度上提出要求: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把握年级段要求,体现循序渐进,实现稳步提高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习作教材的编写宗旨。
习作教材内容简介: 1.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 2.写一种动物; 3.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的习作; 4.(对亲人、老师或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6.想象事情结果,把连环画补充完整,再写下来; 7.写写自己的体验或感受。
每个单元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诵读与欣赏 ”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 1.字、词、句训练方面,以“语文与生活”为题,安排了背诵古诗、积累歇后语、了解朝代顺序。 2.诵读与积累方面,分别从“诵读与感悟、诵读与欣赏、诵读与积累”这样不同角度安排了散文、寓言、古今诗歌等。3.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包括学会请教、画画说说、学会拒绝、小小新闻发布会、设计公益用语、健康小顾问、水浒故事擂台赛等。
口语交际”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中。 (5)能够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根据“口语交际”的学年段要求,编制了以下七个内容: (1)学会请教别人。想想在下面几种场合应该怎样向别人请教。先说一说,再分角色表演。 (2)画画说说。通过合理的想象,补画第二幅图,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们听。 (3)学会拒绝。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学会拒绝。 (4)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在班级组织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上讲给同学听。 (5)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试着设计一条公益用语,并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样设计的。 (6)健康小顾问。请你针对班级同学的情况,搜集资料,当一回健康小顾问,介绍有关健康小常识,并接受同学的咨询。(7)《水浒》故事擂台赛。请你准备一段《水浒传》故事,当众讲一讲、比一比,看谁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