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导学案(语文s版)

详细内容

“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语文学生姓名日期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课时1设计者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学习目标1、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他们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

江畔 娇莺 啼 御柳 日暮 隔 数重山

2.多音字组词。

还huán ( ) hái ( )

3.试着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独步:
寒食:
一水间:
蹊:
御柳:
数重山:
留连:
日暮 :
绿:
自在:
传:
何时:
恰恰:
武侯家:
照我还:

我的疑惑和补充
(用彩笔标注)
易错字:
易错音: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学生描述


达标测试
背诵练习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语文学生姓名日期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课时2设计者
教学内容《泊船瓜州》、《寒食》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重点难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2、同桌互读古诗,相互检查背诵。
3、小组间合作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我的疑惑和补充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天处不飞花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4、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查字典、看注释)

写一写

自主学习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5、背诵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语文学生姓名日期
课题桂林山水课型课时1设计者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认识“澜、瑕、攀、峦、骆、驼、障”等7个生字,会写“漾、镜、瑕、 峦、览、骆、驼、罗、障”等 9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无瑕、水平如镜、骆驼、 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 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一)观看课文插图,再读课文,
谈感受:桂林山水是什么样的?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

找出来读一读

问题解决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1.特点之一“ ”。课文用“ ”,
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 ”。
2.特点之二“ ”。课文用“ ”,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 ”。)
3.特点之三“ ”。课文用“ ”
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 ”和“ ”。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
思考: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3.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注意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重点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学习第四自然段)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语文学生姓名日期
课题桂林山水课型课时2设计者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
课文的第一小段找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限时作业1、听写。
2、解释词语。
荡漾:

危峰兀立: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


5、仿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语文学生姓名日期
课题走进丽江课型课时1设计者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7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
淳朴 险峻 色彩斑斓 八卦型 潺潺 白雪皑皑 绵延 昂然挺立 蜿蜒 惊心动魄 母系氏族 摩梭人 闻名遐迩 世外桃源 香格里拉 陶醉
2.解释词语。
淳朴:
险峻:
绵延
色彩斑斓:
潺潺:
惊心动魄:
闻名遐迩:
陶醉:
3.说说课文介绍了丽江的什么?
边读课文边画

结合工具书完成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2、思考: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那些景点?

3、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

4、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限时作业1、听写。
2、解释词语。
闻名遐迩:
色彩斑斓:
3、说说丽江的神奇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为宣传这里的旅游资源设计广告词。

4、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丽江最吸引人的,除里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②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语文学生姓名日期
课题走进丽江课型课时2设计者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重点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生字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2、小组间合作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
3、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
4、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丽江的图片


问题解决1、结合学生汇报、理解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2、找出描写丽江古城的语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3、自读第5自然段,画出能够起来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4、想一想玉龙雪山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词句中?

5、除了古城和玉龙雪山,丽江还有很多迷人的景观,这句话也是过渡句,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这些迷人景观是什么?

他们“神奇而美丽”在什么地方?

6、丽江的美景赏也赏不完,看也看不够,无奈归期将至,在最后一个晚上作者邀月同游,又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呢?

体会语言美。

达标测试拓展延伸
1、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怎么赞美它?

2、你还知道丽江有那些迷人的风光,把你课下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