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课堂实录
详细内容
作文课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丽,感受六合的变化,从而感受政府的利民之举。
2、 发掘身边感人事迹,赞美家乡建设者的辛勤劳动。
3、 激发学生书写理想,为家乡发展做。
4、 学会提炼主题,围绕主题习作。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参观风雨廊桥。向家中长辈采访浮桥的变迁史。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去参观风雨廊桥,去了吗?
(除一人外,都举手)
师:很好,(出示主题“抚今追昔,话六合风流”)大家齐读
二、 引导参观风雨廊桥,绘家乡美景
师:昨天,老师也去了,而且带回了几张照片。(出示风雨廊桥远视图)远观风雨廊桥……
生张:像一条巨龙盘绕在滁河
师:你可以说“如一条巨龙横跨滁河两岸”。
生余:桥仿佛是在两座亭子间架起,十分壮观。
师:走进细看……
生方:仔细看风雨廊桥,气势非凡,高大雄伟。走上斜坡,走上连廊,便看到人行道与车行道。车行道宽大无比,可使六辆汽车并驾齐驱,人行道南北各有亭子,是专门供行人参观大河风景及休息的。
师:你不仅走近细看,你直接走到桥上看到桥面和桥两边了。往桥两边看,再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朱:桥两边有长长的连廊,大红色的廊柱上有两个红灯笼,栏杆上雕刻的花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一切显得古色古香。
师:你指的是每根廊柱上都有两个大红灯笼,是吧。站在桥上向远处看去……
生朱:看两岸,杨柳依依,郁郁葱葱,十分美丽,桥两边的每个灯柱上都有两盏灯。远远望去,河两边高楼鳞次栉比。
生常:站在古色古香的风雨廊桥上,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富强的唐朝,但向远处望去,高科技的大楼数不胜数,这不是在梦境吗?
师:到了夜晚,又是一番美景,谁来说一说?(出示风雨廊桥的夜景图)
生杨:到了晚上,霓虹灯在闪烁,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不知是水中桥更美,还是河上桥更美。
师:我们可以写风雨廊桥参观记。刚才老师带着大家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参观的呢?
生黄:我会写过去与现在的风雨廊桥的对比
师:我问的是老师带着大家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参观的。
生王:先在远处看,再到近处看。
生徐:我给王浩麟补充,走近桥仔细看,站在桥上往远处看。
师:如果我们写风雨廊桥参观记,就要注意写好参观顺序。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呢?
生沈:先遥望风雨廊桥,再近看风雨廊桥,看桥上车道多宽,桥两边的设施,站在廊桥上眺望远方。
师:还可以由白天到夜晚,对吗?
三、 今夕对比,话家乡巨变
师:我们似乎是可以动笔写参观记了,不过在搜集浮桥的资料时,我找到一张老浮桥的照片,(出示老浮桥照片)原来,老桥是这样啊?谁采访过爷爷奶奶,给我们介绍一下。
生常:我爷爷说,在他年轻的时候,浮桥是由十几只小船链接起来的,有船来的时候,人就得让道,要过桥的人就只能在两边等。他还说,当时滁河两岸杂草丛生,蚊虫横飞,更别提什么灯了,一到晚上,乌漆吗黑。
师:你问来的情况刚好和我找到的资料十分吻合,(出示资料,指名生朗读)。
“从史志中可以看出,浮桥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历经废兴,直到1982年,还是以十多条木船一字排开,上面铺着拼接后仅三米宽跳板的浮桥。
浮桥若行人,则通航不得;若放行通航,则须撤掉中间跳板、船只,过往行人只得在两岸或两边船上等候。
1984年,这里终于架起了一座真正的桥梁,两岸居民才告别了出行难的生活。”
师:看了这桥的前后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生薛:浮桥的变化可真大啊!现在的路面那么宽。
师:像这样变化的何止是这条路面?你想起了什么?
生沈:我农村的家本来没有水泥路,现在有了,还很宽。都架起高架桥了。
师:南门的道路情况呢?请住在龙池湖边的同学说说。
生曹:我们那到处是宽宽的大马路,到哪里都可以去,马路非常宽,足以让六辆车并排走。我们家门口晚上灯火通明。
师:大家还记得一年级时我们实小门前的路是什么样了吗?
生刘:那时的路窄窄的,总堵车。
生余:是条死路
师:……你是说到此为止,没路了,是吗?不像现在这样四通八达?
生点头
师:从道路上看,我们家乡的变化真大啊!家乡还有哪些变化呢?
生盛:从前我家住在龙池花园,那里的居民不爱干净,垃圾都不放在垃圾箱里,运垃圾的几天才来一次,我家搬到了龙池翠洲,运垃圾的每天都来一次,而且车子停得很有秩序。
师:其实现在每个小区都很干净了,卫生工作都很到位。
师:以前家长接送你们用什么交通工具?现在呢?
生黄:一年级时骑自行车,现在是电动车和汽车。
生肖:现在是电动车或汽车。
师:大家住的房子有什么变化?自己的身边还有什么变化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分成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热烈讨论
师:刚才,我们由参观风雨廊桥想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大家看到了浮桥的变迁,想到了交通工具的变化,看到了道路变宽了,想到了房子、吃穿等等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写一写家乡巨变呀!如果我们写家乡巨变,需要注意什么?
生许:先写以前浮桥是什么样子,再写现在的浮桥来衬托家乡巨变。
师:把所有变化都一样写上去吗?要注意什么?
生刘:要注意详略得当。
师:对,应重点选择两三种变化来写,其余的略写。
四、 赞美家乡建设者,话家乡风流人物
师:在搜索老浮桥图片时,老师又被一张建设风雨廊桥的工人照片吸引了,大家看。(展示图片)请你给大家描述一下这张图片。
生可:这位工人在默默地、无私地工作着,家乡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家乡越来越美了。
师:你说的很好,不过我想请你给我们细细描绘这张照片,人物衣着、动作、神态、背景……
生许:这是一位辛勤劳动的工人,他正在焊着钢筋,他带着钢盔,脸上笑眯眯的,身后是蓝天白云。
师:我找不到他的资料,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他的衣服破了这么大一个洞,他也浑然不觉,但我知道,他脸上带笑地在劳动,他感到幸福,我还知道,因为有了他,他们,我们现在可以站在风雨廊桥上赏景,我们可以渡河如履平地。家乡正是由于有了无数这样的建设者,才越来越繁荣。你还知道像这样默默奉献的家乡建设者吗?
生朱:交通警察。妈妈带我回家的时候,我看到交警叔叔站在交通路口指挥交通,不怕热,不怕雨,下雨天只带个帽子,穿着雨衣还在工作,因为他们的指挥,路口一点儿也不拥挤。也没有交通事故。
师:是的,我也看到了,那天雨哗哗地下着,雨水顺着我的雨衣在流,可交警只戴着帽子仍站在雨中。烈日下,我们躲在阴凉的车里,而交警叔叔……
生:在指挥着交通。
师:风雨中……
生:交警叔叔站在路口,指挥着交通
……
师: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们只记住他们叫(生:交通警察),只知道他们是默默奉献的(生:家乡建设者)。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人吗?
生张:清洁工人。正因为他们不顾自己,在雨雪天扫地,没有一句怨言,我们才有了清洁的环境。
师:是啊,大家还记得去年放假时的大雪吗?多亏了环卫工人清扫,我们才能尽快上学。清晨,我们还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环卫工人已经……
生张:把小区清洁干净了。他们没有一句埋怨。
…… ……
师:你还想到了哪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呢?
生方:我还想到了公交车司机,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人民服务却无怨无悔。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都肩负着运载乘客的重任。我有一个例子:吴斌。吴斌同志在开车时不慎被铁片划伤了,但他在生命垂危之际救下了二十几条生命,自己却变成了一条英魂!
师:说得真好!
生钱:还有人民教师徐其军
生李:还有我们学校的老师
师:对!他们可能也是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同学们,其实我们由观察风雨廊桥,想到了家乡建设者,我们也可以写一写他们呀。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又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刘:要通过人的衣着,也可以用一个人的精神衬托出众建设者的精神。
生余:还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写一两种人。
五、 总结写法,指导拟稿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参观风雨廊桥,可以写一篇参观记,写得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按照参观顺序来写
师:我们也可以由浮桥今夕的巨大变化引出家乡巨变这个话题,我们在写的时候又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详略得当,选择一些变化详写,一些略写。
师:我们还可以看风雨廊桥的壮观,联想到建设家乡的普通劳动者,这样就成了写人的作文,我们写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用一个人来反映很多人的精神。还有也注意详略得当。
师:请大家自己选择一篇,想好选择哪些材料,然后再动笔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