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养生之道>青丝如诗――古代女子头发与发饰的故事(一)

青丝如诗――古代女子头发与发饰的故事(一)

详细内容

《战国策》里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两千年过去仍是如此。

  古代女子除相貌外,最注重头发的修饰。传说汉武帝第一次见到卫子夫,就是被她的秀发吸引住了,上见其美发,悦之,遂纳于宫中。

  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也是以美发出名的。

  汉明帝的马皇后初入宫时,以一头绝好的秀发使后宫粉黛一一失色,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从当皇后到太后都不骄纵,真正做到了母仪天下,她得享天年,但后世的声名倒不如横死的飞燕姐妹响亮,大约还是应了那句话吧!

  自古美人同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古代文献中记载女子发式多到浩如烟海,同样,发饰也是美发的重要部分,梳好的发髻要用花和宝钿花钗来装饰。这宝钿花钗里包括了发簪、华盛、步摇、发钗、发钿。皇宫贵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发饰,而一般小户人家只能戴荆钗,拙荆便是古代男子对外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

  但凡女子都是爱美的,古今相同,女子心爱的发饰既可以是南齐潘妃价值连城的宝钗,也可以是喜儿妹妹的二尺红头绳。

  [华夏衣冠初始]

  阴商时期的古人就开始用簪了,簪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男子用簪的历史400年前在血泊中戛然而止,亡国之人何谈尊严。现在只有从白云观道士的装扮上感受到曾经的华夏衣冠了。

  [结发为夫妻]

  古人谓青年男女成年为结发和及笄,结发夫妻是指原配。

  汉时苏武出使匈奴,临行时作诗与妻子道别: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这一去就是十九年,再相见已是白头。相传汉代葬仪有个风俗,妻子不幸早殃的话,丈夫会把婚礼时用的梳子一掰两半,留下一半,另一半放到妻子的棺木中入土下葬,表示今生今世不忘结发之妻。虽是仪式,透着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