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偏差之家长护短行为(一)
详细内容
江苏省太仓市陆渡幼教中心陆渡幼儿园 翟慧
【摘要】3-7岁幼儿正处于迅速生长期,有着和成人不同的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特别容易受其生活环境及变化的影响,以及不良因素的干扰和伤害,而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一些行为、情绪、心理的偏差。这些往往形成起心理健康发展的障碍,有些行为偏差若不能得到及时指导和矫正可影响他们正常生活和活动,导致人格形成中的缺憾。我从教育实践中截取相关案例来说明家长的护短行为,会导致幼儿的心理偏差。
【关键字】幼儿 心理偏差 家长
孩子是家长的宝,没有一个做父母的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现在一个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自然是疼上加疼。随着时代的变化,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电脑、英语、书法、钢琴……诸如此类的培训班,都倾注着父母一片望子成龙的爱。除了这些以外,近几年幼儿心理的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们的关注。爸爸妈妈们开始意识到怎样才能让小宝贝们开开心心得成长。他们知道了"挫折教育"、"坚强教育"、"愉快教育",开始刻意的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但是,在家长们的层层细密的呵护下这些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案例1:
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上,在区域活动的时间,有一个孩子急匆匆的跑来告诉我"YY哭了!"我循着哭声急忙走出去。只见YY抱了一怀的玩具正在逃,边逃边哭。XX小朋友正从后面追上来,一把抢过YY怀里的玩具,正举手想打人。我忙说:"XX不可以打人!"我话音未落就听见有人在说:"是这个小姑娘打人呀!打了人还要哭,别人还以为是我们家XX欺负了她呢!真没见过这么没规矩的孩子。"我拉起YY抬头一看,旁边围了好几个家长,说话的原来是XX的妈妈。我将两个孩子劝开,问清楚原因后才知道,原来YY的商店东西卖完了,就想问XX拿回去一点,可遭到了XX的拒绝,于是YY动手抢了玩具,结果非但玩具没有拿到还差一点被XX给打了。我对YY说:"如果你想拿回玩具就可以说‘请你把玩具给我一点,我的商店里没有玩具了。’这样小朋友就不会打你了,XX对吗?"两个孩子听了我的话,很快就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