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人生哲理>苦读书

苦读书

详细内容

  文/布衣粗食
  
  近来,看了几遍名人的读书心得,有老舍的《谈读书》;贾平凹的《好读书》,培根的《善读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到末尾处,我觉得应该发表一下我对读书的看法——苦读书。
  
  凡是读书之人,都须吃得苦。凡是读书之人,都是吃过苦。在我看来,苦读书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读书就得受穷。想想,用心读书之人,在过去叫做"穷书生","酸秀才",今天叫做"书呆子","书虫"。不管是哪种叫法都和富裕沾不上边。用心读书之人,每天"之乎者也",哪学得什么生财之道。就说那些穷书生吧,因为读书荒废了家业,甚至连桐油灯都点不起,需要"凿壁借光";买书无钱,故弄玄虚地来一个敞开肚皮"晒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乞讨书籍。过去的书生,满腹经纶,历尽读书之苦,但可以扬名立万,发家致富之人少之又少。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条件比过去要好得多,而且读书后的出路也很多。但书读到最高境界,就是一名学者或者院士之类,他们也算是社会名人,还多少有些官衔,但他们得到的报酬相比那些达官贵人还是有些窘迫。假设一个贼跑进了一个读书人的家里,看到四壁图书,他一定会很失望的,什么样子的贼我们都听说过,但偷书贼我们极少听到。可见,书多少有些一文不值的意思。
  
  第二,读书还会苦了身体。因为脑细胞过度开发利用,很多读书人头发稀疏;因为读书用眼过度,很多读书人都戴上了眼镜。读书人还喜好熬夜,夜里安静啊,熬夜免不了未老先衰,熬夜最容易引起黑眼圈还滋生皱纹。特别是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害得人一惊一乍,很是伤神。古人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就是卧游,可见书读得越多,脚越是受累,这书读得啊,颇受煎熬。
  
  第三,读书使人精神受苦。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样的读法,很受人推崇,但这样的读法,让人忘食,没有了食欲,久而久之肠胃不好,更加没有了食欲。读书影响视神经,这是普遍的事情,要不街上也不会那么多的眼镜店铺;读书影响脊神经,书读久了还腰酸背痛。有人称赞朱自清厚道,契科夫善良,其实是他们视金钱如粪土,自命清高,在常人眼里精神失常罢了。一心钻进书堆里的人,对社会反应就是迟钝一些,思想还被书籍左右着,人家都被社会打磨得溜光,有利就图,有空就钻,可读书人就不懂得应变,还被崇高的知识左右着,还和人以理抗争,可见读书人是有多迂腐,精神多么与众不同。
  
  读书人,还有其它的苦,比如说,求好书的苦,拜师的苦,被理论纠缠的苦,后继无人的苦,学识被人痛骂的苦,久坐的苦……
  
  当然,说了读书这么多的苦,你不要被吓到了,要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更不要因为怕苦就放弃读书,毕竟是"一日无书,百事荒废"。读书有苦也有乐,有好也有坏。读书和工作、生活、爱情一样,都是苦乐交错,循环往复,比如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苦读书中的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苦读书后的乐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苦读书的自然效果;"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就是苦读书的秒用;"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就让人不得不苦读书啊。
  
  很自然,写到这,该有人骂我了,既然读书那么苦,你为什么还推崇读书呢?人家王婆还知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你咋地就推崇读书还先叫苦呢?毕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力量",可是这股力量日渐被金钱所迫害,这股力量还被人扭曲,甚至产生了一些谬误。我漫步街头,看到书店越来越少,网络垃圾越来越多,我不自量力,打起精神,也阿Q一回,斗胆提下几个字:
  
  明知读书苦,偏向书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