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江南非彼江南
详细内容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诗宋词里的江南,它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里,在余光中的诗,在李可染的画里,也在我们的血脉里源远流长,直到……
直到有一天,一首韩国神曲《江南style》横空出世,迅速在欧美歌坛走好,我们才猛然发现另外一个"江南",而且那个"江南"的全球知名度大有超越我们的江南之势。
就这样,李杜、白居易、苏东坡、曹雪芹、鲁迅等等一代代文人墨客劳心经营的老字号"江南"品牌,在这股"韩流"的猛烈冲击下,似乎已经伤痕累累了。
面对这股"韩流"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唐诗宋词的老字号"江南",没法像韩国神曲中的"江南"一样,在全球化大众媒体上攻城略地,征服世界观众呢?
依我看,原因如下:第一,我们老字号"江南"品牌,虽韵味十足,但也在岁月的长河中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文化内涵。第二,韩国神曲里的"江南",让人看到许多自嘲甚至自虐的因子,充满喜感,给"鸭梨上大"中的芸芸众生带来欢乐,而这种拿自己开涮的自嘲,恰恰是我们的文化中最缺乏的。
《江南style》表面上看是表现对"高、富、帅"生活的向往。韩国首尔的江南地区在八十年代时间内从穷乡僻壤转型为社会名流经常出没的地点,可以称得是潮流尖端、权贵和财富的演练场。而这首神曲,恰恰是对江南地区,或者说是对以它为象征的权贵和财富进行了调侃和反讽。既然广大的"矮、穷、挫"们努力,几辈子也过不上"高、富、帅"的生活,不如就此反讽调侃之,去年,"占领华尔街"的游行者用举牌站街的激烈方式表达了他们对金融里"高、富、帅"们的愤怒,然而这种做法实在太极端。
孔老夫子说,君从其讽,与其正面冲突,不如恶搞自嘲。
如今的现代人,看着《江南style》的同时,是否想过"中国style"该如何借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