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转行挖掘零起点的优势
详细内容
曾慧貌似腼腆、内向,只有和他深入交流和交往后,才会发现,在他时常绽放的笑靥下,有着一颗激情似火、乐观真诚的心。
在生物专业的七年跋涉
还在念高中的时候,曾慧就喜欢上了生物课,生物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精彩,他提到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未来前景很广阔,当时生物专业的录取分也非常高,所以大家都觉得生物专业的前景肯定非常好。就这样,在还不认识生物专业究竟需要学什么和以后需要做什么的情况下,曾慧报考了生物学专业,而且一举夺魁。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曾慧发现,生物领域的研究方向非常多,自己能做的非常有限,一个研究成果的出现和应用往往需要一大批人在实验室默默工作好多年。而越来越喜欢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的曾慧似乎发觉,倘若未来都只是在实验室做研究,跟那些细菌打交道,他根本毫无成就感。
本科即将毕业了,曾慧听很多人都说生物学本科毕业不好找工作,读个研究生会好很多;另外,听到一些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来诉说在外面找工作时的艰辛,曾慧对于找工作愈发怀有恐惧感,虽然与周围同学相比,自己英语比较出众,但要找份体面的工作还是没有多大把握。考研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工作,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于是选择考研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由于本科成绩比较优秀,曾慧顺利地获得了微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保送机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在读研究生时,曾慧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陆续发表了一些英文论文,但是他也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继续在生物领域发展,哪怕做得很出色,自己也很难获得那种满足感。自己虽然喜欢独立思考,但更喜欢思考些人文、哲学、生命等与人相关的问题。
主动出击,寻找转行途径
研一的下学期,曾慧思考了很久,终于开始了对自己的新职业探索。由于本科阶段就很注重英文听说,因此曾慧能够比较流利地用英文自由交流。平时,他喜欢和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一家美国人开的咖啡屋练习英文,在那里曾慧认识了很多人(包括很多美国朋友和现在公司的老板),由于性格随和、富有亲和力,曾慧赢得了好人缘,还曾收到过一些美国人的邀请,帮他们做兼职。这一切都给了曾慧以信心,更促进了他对新职业的探索。如何通过工作地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找出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求呢?曾慧开始了对心理学的更多探索和研究。一些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心理学专家,很慷慨地赠送了曾慧大量的学习资料。从研二开始,曾慧开始下意识地阅读各种心理学丛书。研三,在国外朋友的介绍下,曾慧还曾经尝试申请新加坡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的硕士专业。曾慧发现自己对人的行为研究挺有兴趣,特别喜欢做与人有关的工作,所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想法就冒了出来。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是对于自己能否成功踏上这条新出路,曾慧心里也还是没有底。
成功转型,技能可以迁移
研三时,曾慧认识了现在公司的老板武汉美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非常赏识曾慧乐于助人的品质和热诚,觉得曾慧在此方面很有天赋,在美国人的眼里,终生教育的观念很强,他们更注重提倡个人和企业同步发展的企业文化,尊重员工自身发展。他非常愿意培养曾慧,并提供了很多全英文的教练技术培训、职业规划、团队建设等培训课程的学习教材。曾慧在研三找工作时,另外一位美国朋友把他推荐给一个美国在华公司,巧合的是,竟然也正是这家公司――武汉美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于是,曾慧成了该公司的一分子,主要做有关职业规划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工作。由于之前生物研究的背景给曾慧奠定了做市场调查和研究的深厚功底,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的学习能力,曾慧的工作角色切入很快,赢得了老板的赏识。
在新行业的工作中,曾慧渐渐有了新的发展和成就,成为公司的重点培训对象。参加了很多全英文的教练技术培训、MBTI 性格解读、职业规划、团队建设等培训课程,也多次得到培训师的赞扬。目前曾慧负责中国区域整个职业规划项目推动的执行工作,并任职业教练和生活教练部负责人。
对话曾慧:让转行更富有胜利的激情
记者:转行前,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得与失?
曾慧:有过思想斗争。毕竟要放掉学习了七年的生物专业,感觉是一种浪费。当时父母也非常为我担心。但是如果继续做生物研究,我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的激情真的会消磨掉。
记者: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转行?以前学习了七年的专业,现在完全放弃,思想上有没有矛盾?
曾慧:没有后悔。以前的同学现在都非常羡慕我(很多人都对生物不感兴趣,只是没有找到机会或没有勇气转行)。七年的生物学习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能力,所以现在学习新东西相对来说比较快,真正开始接受“教育是授渔,而不是授鱼”。
记者:社会上出现过一些现象,比如重点院校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放弃未完的学业,重新参加高考,只是为了能读上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曾慧:我有四点看法。
第一,我非常欣赏每个人能够独自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慎思自己的内心真实需求,而不是光为别人和社会压力而活,变成生活的奴隶;
第二,同时也希望每个人能客观、理性地分析现实社会,结合对自我深入的认识,充分思考转行的得与失。比如,我有哪些背景、资源、能力、天赋,如果转行,我还有哪些核心竞争力?有什么途径可以弥补这些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总之,要尽力全面、客观地对自己、对机会进行分析。
第三,培养成熟的心理特质,敢于承担选择的后果。
第四,很多时候家庭,朋友、社会给了人无形的巨大压力。如果他们真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社会也应该尊重个人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多一些宽容、尊重和支持。
记者:如果实在需要转行,但是又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您建议读者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做准备?
曾慧:第一,为什么要转行。不要仅仅因为对现有状态不满就转行,而是要更深入地分析和探索推动自己有转行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渴望和追求?对自己的内心需求不深刻分析和认识,转行带来的结果是为转行而转行,因为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反正做得不满意就转行。
其次,对自我资源、技能方面的分析。虽然在新行业没有什么专业背景,但是自己能有什么其他优势(比如一些可迁移的技能、热情、人脉关系),这些优势跟其他人相比是否突出,还有什么优势是自己没有挖掘出来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帮助自己挖掘?如何得到这些途径?同时有什么劣势,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弥补?同时也要很敏锐地观察周围的机会,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转行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机遇。
对转行的行业本身了解有多少。人都有追求新鲜东西的倾向,而且会不客观地认为换个行业就会好了,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转行,之后很快会发现又做错了决定。因此要多了解多咨询,比如:这个行业的圈子是怎样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怎么样?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什么资历和特点?自己跟他们相比有何优势和劣势?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途径是什么?有什么其他途径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