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句式专题复习指导:怎样使文章深刻
详细内容
怎样使文章深刻
“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
●难点磁场
[试题1](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 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天,他独自站在旷野上,大声叫道:“喂!喂!”附近的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即又从山上传来“你是蠢材”的回答。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他。孩子回家后对妈妈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试题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海滩上撒满了彩色的贝壳,一群孩子在拾着、拾着。一个孩子捡起一个贝壳,随手又把它丢弃。他已经寻找了一个下午,始终没有找到心目中那个最美、最稀罕的贝壳。这时,夕阳西下,海与天连成一片深深的蓝色,他的伙伴们已经拾了满满一篮子贝壳。只有这个孩子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在海滩上寻找。然而,他的篮子仍然是空的。
请以“寻找最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思维点拨:认真阅读材料,体会其中的含义,对小男孩的作法既可以表示赞成,也可以表示反对。只要写出自己的鲜明的观点就行。立意、构思时,要尽量体现创新意识,不要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方法,写出自己独到的思想。
●案例探究
[案例](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评:对于“规则”这一话题,考生都有话可说,但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有一个深刻的内容和立意却并不容易。
怎样使文章写得深刻呢?
“深刻”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才可水到渠成。
1.平时要对某些生活现象或社会问题给予关注,要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方面面前前后后,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挖掘根源。如果只埋头书本,对社会生活不闻不问,只想着到写作时凭自己的“才智”去“思考、构想”,那是不切实际的。
2.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如果有些学生本身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腐败、金钱、网络,等等)不能用正确的思想去评论,写作时怎么能保证认识到位,思想正确?“深刻”自然谈不上。
方法点拨:1.首先要了解《考试说明》对“深刻”的基本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有了了解,就会对自己的写作训练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2.从具体写作来讲,文章在构思上应安排好内容层次,采用层层剖析、正反对比、引用名言、辩证分析等写作方法,使文章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锦囊妙计
关于“深刻”,2002年《考试说明》中解释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好的文章首先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
一、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当然,这深刻的见解,不是凭空而来,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揭示本质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或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问题的认识应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发表见解时,有自己的思考,能找到一个更新的角度,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比一般的认识更上一个层次,要避免人云亦云。因此,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留意身边的各种人或事,要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有些学生平时只埋头于书本,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三、思辨与思考。文章在内容上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要能给人以思辨的力量和气势。很好地把握辩证分析是文章内容深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另外,对事物的思考,可从横向或纵向两个方面进行。
所谓横向的思考,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由一种现象联想到另一种相关的现象,这种思考方式能使人视野更为宽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此及彼,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立意自然深刻。
所谓纵向的思考,是由某种现象生发开去,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四、注意写作技法,使自己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是指在具体写作时,要通过有关写作手法(具体指:结构安排、材料取舍、过渡衔接、语言运用、收束结论等),使文章的观点及内容显得有层次、有发展、有重点,更为深刻。从语言来讲,恰当运用名言警句,可增强文章的论述力度;用语富有层次,也可增强立论的深度;在结构的某个地方精心安排重要的语段或精彩语句,即所谓“画龙点睛”,也可使文章脱颖而出。
●歼灭难点训练
1. (2001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
有关部门要办一份面向全市高中学生的周报,这份周报将开辟“国际风云”“文学园地”“科技苗圃”“影视世界”“球迷信箱”“师生论坛”“校园风景线”等专栏。要求体现创新精神,办出特色,吸引读者。请根据你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专栏(如果以上专栏你都不喜欢,可以自辟一个专栏),以“如果我主办 专栏”为话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你所选办的专栏名称。②阐述办栏宗旨、专栏内容及特色等。③联系生活,创意新颖,文字生动。④不要写成诗歌。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哲学家带领他的众多弟子周游世界,后来,他们在一片荒地上坐下来。哲学家在这儿给他们上毕业前的最后一课。
大家都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我们现在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说:“坐在旷野里。”他又问:“旷野里长满了什么?”回答是:“长满了杂草。”
哲学家说:“现在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把这杂草除掉?”大家非常惊讶,不知这最后一课,老师将要向他们讲解什么?
一个弟子说:“有一把铲子就可以了。”
一个说:“用火烧是一个好办法。”
一个说:“撒上石灰也可很快把杂草消灭。”
一个说:“人常说,斩草除根,除草的关键是要挖根。”
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各自按自己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这里聚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这里已不是当年的荒草,而是一片庄稼。弟子们就坐在这里等着哲学家,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又过了几年,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著作时,私自在最后加上了一章内容: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使灵魂纯洁,惟一的办法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请以“除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3.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立意角度参考: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写好本文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目中的“新解”二字。既是“新解”,表明本题应逆向思维,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通常义,写出新意。在新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该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我们的社会也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注意:立意要新,论证要有深度。要争取达到“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要求。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者令人可敬可佩,因为他们有渊博的知识和学问。试问学者的治学秘诀何在?
胡适先生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张中行先生说:“心在天上,脚在地上。”
范文澜先生有“天圆地方”之言,解曰:天圆是灵活的头脑,地方是钻研的精神。
此三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
请以“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材料是三位学者成功的秘诀,写作立意时要把此三者结合起来,要形象有力地说明“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要有辩证的理解。文章要有较丰富的联想,可联想自己,也可联想他人;可以是小事,也可是大事,等等。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适当地叙述或抒情也是需要的。
5.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儿:“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化了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要是你化一年功夫做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儿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请以此材料意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要从“一天”与“一年”的关系中发现问题,进行立意。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却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譬如:化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但又污染了水、土壤和植物,使土地板结。
农药杀死了害虫,但同时也危及其他生物。
塑料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又造成了白色污染。
……
请以科技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科技发展与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这是一对矛盾。文章在立意时,既可辩证地分析问题,也可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办法,等等。只要话题与此要求有关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骑着思想的野马撒开缰绳奔驰到很远的地方。”一位同学问老师:“野马怎么还会有缰绳?”老师显得不耐烦地说:“你少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可能还会更好一些。”
材料二:一位小学生翻看字典对“年轮”做出了正确的解释,但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解释呢?”另一位同学答道:“年轮就是树长的时候划的圈。”老师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位同学说:“课文中的老槐树说:‘我虽然不会写字,但是长一岁,划一圈。’”老师表扬说:“他真不简单,不查字典就能知道词语的意思!”
请以“教与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写作时要充分展开联想,内容要与“教与学”有关,具体的角度要和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学校生活有关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断臂的维纳斯吸引了很多人的观赏,也吸引了无数好事者。这些好事者,他们提出了种种奇思妙想,要给维纳斯续上断臂。然而,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二:有一次,记者问球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他回答:“是的,我从来不掉眼泪。”记者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眼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请以“真实之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对提供的多则材料,可采取“聚集”的方式,寻找其共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立意。维纳斯的断臂是一个事实,已得到了人们艺术上的共识,任何“续臂”都只能是矫揉造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赖以存在的基础。球星为显示自己的英雄形象,宣称从不流眼泪,这显然不符合常情,是一种虚饰。因此记者劝他也不妨流一次眼泪,做一次真正的人、活生生的人,这样有血有肉,更能给人以男子汉的形象。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即是:美是真实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可论述真实与美的关系,可联系生活,论述人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更美等。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指出要“六大解放”――解放头脑,使学生能想;解放双手,使学生能干;解放眼睛,使学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说;解放空间,使学生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学习;解放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请以“解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63年2月的一天,美国白宫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奖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卡门,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他当时已是81岁的老人了,有严重的关节炎,头脑虽然敏捷,但是步履艰难。当他领奖后往回走时,一不留神身体朝前倒去,肯尼迪总统连忙过去扶他。他慢慢地站起来,推开总统的手说:“尊敬的年轻的阁下,您应该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常识,大凡物体在跌落的时候是不需要任何浮力的,只有在上升的时候才需要支持和帮助。”说完,他把手一挥走了。
请以“浮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话题中的浮力,又可理解为一种助力,一种支持力,一种关切与鼓励。新的事物,新的研究项目,新人的成才,在其初期,在其拼搏奋争时期,它需要支持与鼓励,需要“浮力”。对领导来说,要关心新事物,关心新人的成长;对于老师来说,要注意给学生以鼓励,给以精神上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