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作指导>2011年高考作文实战演练(二)新材料作文:?+?=1

2011年高考作文实战演练(二)新材料作文:?+?=1

详细内容

2011年高考作文实战演练(二) 新材料作文:?+?=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曾出过以下几道数学测试题:
1+1=1 2+1=1 3+4=1
4+9=1 5+7=1 6+8=1
对其答案,人们都说是不可能得出的。答案是否错误呢?只要我们给这些数字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其结果则完全正确。
1(里)+1(里)=1(公里)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4(点)+9(点)=1(点) (13点即下午1点)
5(月)+7(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当今教育习惯思维定势,创新意识缺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本题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写作时我们不妨由材料中的数学测试联想到社会现实生活:唐代诗人在古体诗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创新出格律诗,迎来了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高潮;邓小平跳出习惯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方针,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其实,对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思考,跳出习惯思维定势,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也只有打破常规,求异创新,科技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参考立意:(1)变者,天下之公理也;(2)一切皆有可能;(3)比别人多想一点;(4)否定之前先思考;(5)让思维转个弯;(6)换个角度看问题;(7)打开另一扇窗;(8)有一种希望叫可能;(9)殊途可以同归;(10)条条道路通罗马。
【佳作展示】
有一种希望叫可能
1(里)+1(里)=1(公里)→1+1=1
2(月)+1(月)=1(季度)→2+1=1
3(天)+4(天)=1(周) →3+4=1
当这些被定性为“低级算术错误”的看似荒诞无稽的式子在我们面前堂而皇之地张扬时,我们会不会油然而生一种豁然和羞赧?谁说它们不可能?不可能的旁边就驻扎着可能!当我们俯首在不可能的脚下时,为何不转而去寻找可能?也许在那一刹,上帝为你虚掩的门将一下子大开。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在大学时曾收到一张导师误送的纸条,他以为这是给他额外布置的作业,于是倾尽全力用一天的时间求解了这道题。他却不知道,这其实是一道两千多年来未解的难题,导师的“用心安排”竟只是一时的疏忽。事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当时我知道那是千年悬而未解的难题,我一定会因恐惧而退缩不前。”
真正让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如果你总是垂头丧气,为什么不抬起头来,告诉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你在黯然为失望编着挣不脱的网,为什么不放弃作茧去寻找可能助你的挚友;当你的生命之舟遭遇险恶时,为什么偏要折楫沉船而不坚守希望之光呢?
如果绝望是黑暗,希望就是璀璨的监察,而可能正是那皎好的月神,在星空中寻找月光,难道不会令黑暗落荒而逃吗?如果否定是火,而希望是木,那可能就是春光。用火燃木是孤注一掷的挣扎,是饮鸩止渴的拼搏,为什么不用春风润洗,不用春日浇灌,纵使是枯木也会生芽?如果放弃是水,希望是石,那可能就是技艺娴熟的石匠,与其任自然放肆地雕琢,为什么不用灵巧的手去夺他一个鬼斧神工呢?
“世上没有不可为之事,只有不为之人”,这句话未免绝对化,因为总会有一些我们办不到的事,但千年之后,万年之后,亿万年之后,只要我们的子孙还存在,只要人类的意志还未消沉,它们一定会被解决。但亲爱的朋友,你怎么知道,现在的你办不到呢?
除非你卖身于失望,否则身处披坚执锐的希望大军中,相信一切都会被攻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人们对于希望的高歌;“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是人们对可能的颂扬。
如果你在第一次邂逅时就断言不可能,对不起,吓走你的可能只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如果你在迷茫中选择黑暗,对不起,纵使一根希望的蜡烛也会是给你披荆斩棘的利剑;如果你在漫漫长路中感到生命的疲倦,那么请记住,可能的路标终将引你到终点。
可能,你并不强大,但请不要拒绝可能。
【名师指导】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深刻而灵活。深刻表现在,文章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要多想一步”“一切皆有可能”的思考上,而是对“希望”与“可能”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思考,并得出了“有一种希望叫可能”的观点,而且文章的语言凝练并富有哲理;灵活表现在,将平时积累的一些素材和名言诗句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巧妙地融会于文章之中,贴近生活,视野开阔。
要使文章深刻,就要对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凡事往高处站一站,往深里想一想,平时尽量将事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在发表见解时,能找到一个更新的角度,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将话题向纵深开掘,探索说理的内核,最后才能比一般的认识更上一个层次而避免人云亦云。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留意身边的各种人或事,要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如果平时只埋头于书本,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新题速递】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柳生问:“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宫本答:“至少也要十年。”柳生一听,觉得十年太久,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 “那就要二十年。”柳生一听还以为自己的努力不够,就说:“如果我夜以继日一刻不停地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说:“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只有死路一条。”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候,就听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的剑客,就必须留下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他只知道注视剑客的招牌,不知道回观自我,不断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不了一流的剑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要想写好这个材料作文,必须对材料进行深入、仔细、全面的分析,透过材料中的词语,分析挖掘它所包含的深层意蕴。这则材料虽并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话题,但这并不等于什么都可以写。因为仔细分析,材料中实际上仍然包含着一个隐蔽性的关系型话题――努力与反省。所以,只有在这样一个范围内谈自己的认识,阐明各自的内涵和两者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事例加以佐证,才应该说是正确理解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