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作指导>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作文讲评――三大三小模式议论文(有范文)

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作文讲评――三大三小模式议论文(有范文)

详细内容

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作文讲评――三大三小模式议论文(有范文)

主题:关于“未知” 。

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不可知”。

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工恐惧未知。

戊:让我们将未知变成已知

已: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拟,文体自选(除持歌外),不少于800字。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点

1、审题立意(难度很小)

2、构思(普遍存在问题)

本节课重点解决学生作文思路混乱的问题,教会学生落笔前构思构思――列提纲。

二、审题立意

由材料可知,只要围绕“未知”来写,就是切题。明确甲乙丙丁等人关于“未知”的看法是提示(省略号也是提示)而非限定,完全可以超出此范围。

三、构思的方法技巧

1、思考:当所有人审题立意都过关的时候,依据什么把大家的文章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1)卷面(这一点字迹尤为重要)

(2)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这是本次作文、甚至是范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动笔前没有整体的构思,想到哪写到哪,混乱、重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学会列提纲。

2、构思――三大三小模式

三大”是指全文总体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引论、本论、结论部分;“三小”是指本论部分一般又分为三小层,既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五段式的结构。其结构如图所示:

引论部分??提出问题

三 分论点一

本论部分――分析问题 分论点二 三小

大 分论点三

结论部分??解决问题 深化观点

具体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点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反映考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确保审题的准确性。中心论点句拟好后,就要用分解法拟好主体部分各段的分论点句。所谓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既互相联系,成为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互不统属,互不交叉的。

例如: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

分论点1:失败是冲向成功的动力、勇气。知耻而后勇――越王勾践的事例

分论点2:失败为成功提供了经验教训。(比如爱迪生等科学家们每一次失败的探索)

分论点3:失败磨练了意志品质,为走向成功提供了必备的心理素质。

深化部分:所以不能惧怕失败,应该客观地看待失败。也可以辩证的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失败最终通向成功,这需要其中怎样的努力付出等。

3、构思本次作文――未知,生命才有乐趣

分论点一:未知带给我们期盼,已知,就无趣了。比如一场直播的球赛为何吸引人?厚厚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却要如痴如醉的读下去?

分论点二:未知是引领我们探索的动力。例如科学家们的尝试与探索。

深化部分:所以我们不应惧怕未知,应该享受探索的过程。

例文:

因为未知生命才有乐趣

放眼望去,四周充满了未知。走向社会,我们会遇到未知的人,打开电视,我们会看到那些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未知现象,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我们会面对未知的挑战。未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不又正因这样,生活才变得有趣,每一天才变得富有意义吗?

  试想,一个未来都被安排好的人他会幸福吗?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等着我们的是什么,今天的我们才会更加努力,因为我们相信,努力虽不能将未知变成已知,但我们享受这个过程,人生不留遗憾。

  未知是能给人们带来期盼的精灵,科学家们因为对科学现象的未知才不断地去求索,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推进着人们的认知水平,因为未知,爱迪生尝试上万种材料制造灯丝,正是有这个从无到有的转变,才使他享受到了克服未知的乐趣,才使他在最终取得成功时有巨大的喜悦。

  我们不应该畏惧未知,而应该享受战胜未知的过程。未知与生俱来,未知无处不在,未知有时会给我们带来迷茫,但这时你若勇敢地走下去,便会创造一片灿烂的天地。萨姆•苏利文在小时的一次车祸中丧失了双腿,面对未知的生活,他曾感到迷茫,眼前将是一片未知的路途,但他选择了去适应这种未知,而非逃避,他以残废的身体学会了飞行,并教会了其他残废人飞行技术。他当上了温哥华市的议员、最终登上了市长的空座。在人的一生中,或许是一次事故将你投入未知,或许是一个改变将你变得迷茫,不要怕,因为未知就是要我们去战胜去克服,而这个过程才让我们得到提升,生命才变得更加有意义。

  回首昨天,可能我们还有许多未知在路旁等待。但转念一想,生活不就是遇见未知,与未知熟识,最终消除未知的过程吗?我们上学是为了扫除对知识的未知,结交朋友是为了扫除人与人之间的未知,没有未知,会让人心安,但少了未知生活却变得乏味。

  未知与我们有着微妙的关系,我们应欢迎未知,因为有了它们生命才有了乐趣。与其畏惧未知,不如象证严法师所说的那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四、课后作业

总论点:敢于超越,列写作提纲。

分论点:1、超越是一种勇气 2、超越是一种能力 3、超越是迈向成功的大门

分论点:1、敢于超越,就等于敢于超越自己;2、没有超越,何来创新;3、敢于超越,就等于离成功更近一步

分论点:1、超越意味胆识 2、超越意味追求 3、超越意味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