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历史教案>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详细内容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自学导引】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的主要原因)
⑴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苏联历经数次改革未见成效,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②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苏联政局动荡进一步加剧。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受阻后转向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____________”路线,使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根本变化。
B、苏联取消了________的领导地位,实行______制;_____纷争迭起,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
⑵解体
①1991年发生的“______事件”加速了苏联的崩溃。
②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2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_________联合体;苏联最高_____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
⑶影响:导致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东欧剧变及影响
⑴东欧剧变:从1989年起,东欧大多数国家实行多党制,共产党在短时间内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⑵影响
①东欧新政权纷纷向西方靠拢,使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A、1990年以_____________合并到_____________的方式,德国实现了统一。
B、1991年,________和________相继解散。
②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崩溃。
二、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政治特点
1、和平与动荡并存
⑴____与____成为时代的主流: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________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解,世界从体上趋向缓和。
⑵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
①被掩盖的旧矛盾暴露: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
②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恐怖主义频繁;______冲突和_____战争时有发生。
A、1998年纳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境内的_______地区因民族矛盾爆发战争。
B、1999年北约未经联合国_______同意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这是北约成立以来首次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2、多极化趋势加强
⑴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①两极格局对峙时期,随着经济多极化的出现,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就已出现。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A、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自己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_________。但为了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B、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各种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③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____化的呼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⑵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___________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重难诠释】
1、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戈尔阿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解体的直接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则是苏联剧变的外部原因。
苏联解体使欧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俄罗斯由战略进攻态势转为战略防守态势,北约的东扩是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国家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解体(如南斯拉夫等);苏联的解体也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东扩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控制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苏联的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使欧洲的社会主义面临更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苏联解体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仍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人们正从苏联的兴亡中研究它的经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寻找更为正确的道路。
2、国际政治格局新旧转换时期的特点
第一,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并不是因为多极格局已经发育成熟所致,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三,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还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制约。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单一性变成了多重性,亚太地区多元关系相对稳定,这种地缘政治的差异决定了两地区新旧格局交替的进程和方式都是不同的。第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经济上,除美国、欧盟、日本外,中国、东盟、拉美的巴西和墨西哥、中东的石油输出国都是各有优势的力量点;政治上,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没有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具有单独左右世界全局的战略能力;军事上,除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具有巨大潜力外,还出现了地区军事强国。第五,西西矛盾和南北矛盾均有新发展。两极格局结束后,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东西矛盾已不是世界的主要矛盾,西西矛盾即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上升,已超越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逐渐具有相互争夺的性质。第六,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经济竞争更为激烈。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第七,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问题、巴以冲突、美国“9.11恐怖事件”、伊拉克战争等。
【典例剖析】
例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剖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对由史实引申出来的结论和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③④两项从原因方面作了分析总结,②项则上升为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①项的结论是错误的,东欧剧变并不能说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在发展,其成就令世人瞩目。
答案:C
【探究拓展】
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联合国、在世界的很多热点地区,欧盟都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发挥着独特作用。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的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国和德国也都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思考:欧盟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同美国不一致?
提示: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后盾。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洲在国际事务中欲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美国独断专行,有欧洲一体化“发动机”之称的法德两国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很反感。当然欧盟反对美国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原因还涉及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欧盟与伊拉克原有的商贸关系、战后伊拉克重建的利益分配问题等。
[知识拓展]
关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影响及认识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货盛顿体系”。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的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制。
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
[重点、难点]
(一)两极格局瓦解的因素
1991年12月,苏联完全解体,这意味着存在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瓦解,东西方“冷战”局面也随之结束。究其原因主要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相对削弱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因素促使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则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特别提示:
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源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其直接因素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状态;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在内的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力的增长,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欧洲地位提高、实力增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都将促进新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还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不断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特别提示:
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五大中心是多极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缓和与紧张并存 B、和平与动荡并存
C、趋于缓和 D、美国称霸世界
2、两极格局结束后,成为当前时代主流的是( )
A、趋于缓和 B、和平与动荡并存
C、和平与发展 D、缓和与紧张并存
3、当今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根源在于( )
A、军事实力的均衡趋势
B、各大国稳定的政局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无国界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4、“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战后50年所罕见,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相互承认迈开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
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④冷战结束,使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90年代某些地区的冲突和局部战争说明( )
①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插手别国事务②冷战结束后,各种力量的对比暂时出现失衡 ③地区霸权主义引发危机和战争 ④被冷战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冷战结束后,前南斯拉夫地区,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甚至爆发危机和战争,其主原因是( )
A、美国打击第三世界中的亲俄势力
B、主要世界强国的干预和争夺
C、地区霸权主义引发战争和危机
D、民族危机加深,地区冲突加剧
7、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
A、美国重新称霸世界
B、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崛起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8、当前,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是指( )
A、由两极格局形成极格局
B、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经济实力的竞争
C、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D、向多极化发展但新格局尚未形成
(二)非选择题
1、观察下面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和照片:


请回答:
(1)漫画中两幅图所表示的两个国际格局分别指的是什么?


(2)当今世界格局正如漫画所反映的,请你结合冷战结束后的相关史实为漫画作注解,并指出上述漫画的不当之处。


(3)请解读照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4)为什么在冷战结束后会屡屡发生照片中的现象?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选择题
1、C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题项A、D不符史实。B项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2、B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A项是总趋势,C项是当今世界的主题。D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3、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政治知识点的根源是经济,或者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C 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对于这一类型题要抓住有效信息。“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战争和冲突”、“以争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①项不符合材料所反映的信息,①被排除在题外。正确选择是②③④。
5、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②项不符合历史史实,冷战结束后,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多极化趋势,没有“失衡”局势。②项被排除在题外。正确选项为①③④。
6、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记忆和分析能力。A、B、C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7、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答案来自教材“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部分。
8、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答案来自教材“多极化趋势加强”部分。
二、非选择题
1、(1)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和正在出现的多极化国际格局和正在出现的多极化国际格局。
(2)当今世界,美国依旧是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不可忽视;日本和欧盟国家的经济实力足以与美国竞争;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加强。
漫画中以核武器表现多极化是不恰当的。
(3)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频繁,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4)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平衡,被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或世界秩序等,导致了上述现象的频繁发生。
2、答案:变化:①出现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以美苏争霸两极格局代替了近代以来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三个世界形成和多极化趋势加强。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之中。
原因: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英法等削弱,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膨胀以及两种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形成战后初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②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和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③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第三世界兴起及美苏争霸削弱自身力量。70年代各种政治力量经济分化组合,形成三个世界。由于高度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路线、政策,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
认识:①国际关系格局实际是一种不稳定的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②国际政治格局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它变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