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历史教案>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详细内容

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647762233216429316823381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05691572383513526483585007
互联网用户(户)721330145189021717
对以上表格反映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报纸业.ks5u.发展缓慢,呈现被其他大众传媒取代的趋势
B.广播业发展最快,广受观众欢迎
C.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D.互联网集前三者的优势于一身,但费用昂贵,因此发展受到制约
8.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有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经成为清政府的喉舌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9.民国初年,生活在上海的某君能够享受到①打电话与女友约会 ②坐小汽车逛街 ③穿着中山装看电影④喝着咖啡读《新华日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看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11.“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它”是指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因特网
二、非选择试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高考真题再现】
1.(09福建文综)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B。【解析】从报纸中使用简体字可知B项正确。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突破】答案:
(1)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用意是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和君主专制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因此,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发展和国力增强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
(2)社会依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但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民生发展步履维艰;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但未能实现民族独立。
(3)领域之一:近代政治。《申报》对20世纪上半期国内政治大事的报道和评论。领域之二;近代新闻业。《申报》新闻编辑方法、报纸内容拓展的历史。领域之三:近代报业(或近代民旅工业)。《申报》作为商业性报纸,在印报技术、投资方式等方面的历史。领域之四:近代教育。《申报》的《教育新闻》栏目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华兴会匪”“中华民民万岁”。回答第(2)问时注意材料出处“1912年9月9日”,此时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第(3)问涉及《申报》在政治、经济、新闻业、教育方面贡献。
【考点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1:D。解析:注意关键词“20世纪第一个十年”。A、C项出现在20世纪前,《民报》创刊于1905年,《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
2:A。解析:注意关键词“维新派”。
3:B。解析:注意关键词“20世纪初”“文明婚礼”。 ④项所述结束于1952年底。
4:C。解析:抓住关键词“必须要踏到上海”。没有涉及其他地区,所以C项分析错误。
5:D。解析:注意关键词“乡里”“集市”“县市”“村长”“官司”。
6:D。解析: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7:C。解析:A项继续繁荣发展,B项不是发展最快的媒体,D项错在“集前三者的优势”。
8:D。解析:注意关键词“是非曲直”“振聋发聩”
9:D。解析:④项《新华日报》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政论性报刊,排除。
10:B。解析:注意关键词“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得见一样”,C、D项不具备上述特点,电视晚于电影诞生。
11:D。解析:抓住关键词“魔幻”“每个人”“所有知识”。
12.(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3)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4)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解析:回答第(1)问抓住关键词“列强入侵”“清廷腐败”“办报觉天下”。整理“原因和目的”。回答第(2)问注意关键词“中国人自办”“政治性报刊”“各行各业报纸”。第(3)问注重图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