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历史教案>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复习提纲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复习提纲

详细内容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②直接原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③导火线:虎 门硝烟。
(2)结果:清政府战 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南京条约》(1842年8月)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 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5)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成为中国人民的双重任务。
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2)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条约
时间条约内容
1858年《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 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损失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沙俄侵占我国东北、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4)影响: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权益;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② 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转移矛盾。③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1895年4月)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给 日本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白银2亿两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财政和外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
①对中国而言:《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斗争、义和团运动。②对日本而言:巨额赔款和大量权益大大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扩张更加疯狂。③使远东格局发生变化:日本的地位迅速上升,一跃成为远东的重要国家,而中国的地位大幅度下降;列强对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天津之战,攻陷北京。1901年,签订《辛丑条 约》。
(3)《辛丑条约》(1901年9月)
赔款⒋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⒐8亿两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区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列强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的财政陷于破产;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1年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企图分裂新疆的阴谋;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坚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3)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官兵英勇抗战。黄海海战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殉国;李鸿章“避战保船”,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台湾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反对日本割占台湾,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5)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实现,使列强认识到“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侵华原因
(1)根本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1936年又制定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国策基准”侵略方案。
(2)现实原因: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困境;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为日本侵华提供可乘之机;欧美各国正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侵华进程
(1)局部侵华(1931―1937)
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在东北制造“满洲国”(1932年3月成立);②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民党19路军奋起抵抗;③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 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1945)
①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占领平津后,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②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占领上海。③1937年12月,南京沦陷。④1938年,占领徐州(5月)、广州、武汉(10月)。至此,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
(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制造了旅顺大屠杀。(2)1900年组成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无恶不作;镇压义和团运动。(3)从1931年起,日本先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值伪“满洲国”、汪伪“国民政府”等傀儡政权;制造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用中国人进行活体细菌试验,进行细菌战、毒气战;对沦陷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实行“以战养战”;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4.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全国各阶层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①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 ;②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抵抗(注意教材史实);③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④1935年青年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掀起一二•九运动。⑤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使国共双方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①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中共的倡议和促成。②过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 ,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共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③意义: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 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大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4)敌后战场:中共在1 937年8月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造了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百团大战(1940年8月)等辉煌战绩。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两个战场的关系: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共同抗日,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
(5)在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45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5.抗战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以及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这是有利的客观条件。(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3)广大爱国华侨的积极支持。(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
6.抗战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转折点。(2)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7.抗日战争的特点 全国各阶层人民广泛支持、参与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并以大局为重、抛开党派之争;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