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详细内容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框有三目,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身上的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讲了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因此,它回答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教材编写的意图和该部分的地位 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该部分知识是在讲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之后,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因此,不难看出,这体现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而本课的第二框与综合探究,讲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如何弘扬,它回答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办。因此,本框的内容可以说是第六课的深入,又是第二框和综合探究的基础,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历史、政治生活等科目的知识储备,需要我们我们充分挖掘这部分资源。
2、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我国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上的欠缺,我们的部分学生民族观观念国家观念淡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核心,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能力目标:从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感受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作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弘扬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确定的依据:学生只有理解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为第二框和综合探究打下基础
五、教学难点
从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确定的依据:如何使学生真正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把爱国主义思想贯彻到具体行动中
六、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讨论、阅读、分析归纳法
七、教学的整体思路
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共鸣,进而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展示、识别、确认、提炼观点,从而形成正确的理念,最后落实到行动中。
八、教学过程
(一)、中华民族之魂
展示: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和神5载人飞船的成功着陆。
探究: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指什么精神?它有什么作用?(阅读思考)
1、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学生应该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
教师要启示学生文化的力量是什么
探究: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哪?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展示四幅图片
土尔扈特东归
中华大鼎
劳模精神
千手观音表演者的故事
以上材料,展示出什么精神?
归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探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我们中华民族是怎样体现出这些精神的?(讨论)
1团结统一: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抗日
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欢迎连战访问
反对台独---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统一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畏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得任何征服火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
学生可能举例:
郑和下西洋坚持和平外交
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我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主张
我国在联合国机构改革问题上的主张
反对恐怖主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
1)、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3、勤劳勇敢。
可能出现的例证
大庆精神
乐义精神
劳模精神
西柏坡精神
父母辛勤劳作---
引导学生认识到: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李业根基。中国共产党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精神。
学生可能举例:
课堂探究材料
司马迁
张海迪---
引导学生在榜样的事例中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样处理教学重点的依据是: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 通过课堂探究过程,让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举例中形成观点,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克服理论教化的弊端。
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探究:屈原的身上折射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作用?
结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使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探究:我国的爱国是聚和名言。说出它的来历并思考你还能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每人至少要想出两个。
探究:爱国主义应表现在行动山。你打算如何爱国?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几个方面:
1、奋勇杀敌
2、反对台独
3、不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4、爱护环境----
还可能出现喊口号的情况,假大空
可以分析这几个方面:
针对假大空的情况,可以讲清爱国主义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
针对奋勇杀敌等情况,可以分清他的适用范围。
由此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但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教师点拨:考察一种言行是否爱国,要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使学生感悟邓小平同志的语录,体会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体会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探究:P75-76不同时期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那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结论:爱国主义
探究的目的:感悟模范人物的爱国情感,产生思想的共鸣。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中华民族精神是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表现
②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华民族之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察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一起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热爱和平
3、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卓名中华民族具有---------的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热爱和平
4、勤劳勇敢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②奠定了中华文化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典故,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精神。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 D热爱和平
2―5考察民族的精神的基本内涵。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 D爱国主义
7、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B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个民家的爱国情感
C立足实际,做好本职工作
D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8、邓小平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哪?”这说明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每位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都必须拥护社会主义
D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6―8考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如何爱国。
非选择题:
1、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回答:(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考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材料一、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钱学森、彭桓武等一批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大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会过时,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会国才需要理由。“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派出大批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加上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已经有一大批海外科技人才。如今,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已形成热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如何理解这种精神的积极意义?新时期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考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
新时期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