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政治教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详细内容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条件性。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举例法、图示法等。
【设计思路】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场景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为了缓解泉州中心市区交通拥堵问题,3月19日我们首次试行“朝五晚九”工作制,正如大家所希望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问题,但是这种制度的出台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思考,也需要“对应”措施的出台才能真正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视频显示该制度出台后百姓的反响)
一个制度的出台不仅仅是其本身的问题,还可能引起非常多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本框题所要探讨的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生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设置意图
探究活动1: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蜈蚣是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 以蜈蚣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冤家对头共处一室却相安无事。毒蛇、青蛙、蜈蚣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他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了利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
思考讨论:上述材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准备背景材料,课前布置预习,课堂组织交流
点拨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中各动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把整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事物的话,这个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这就是哲学上所讲的联系。
联系的内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联系是普遍的,这种普遍性包含三层含义……
思考: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普遍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任何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不是都存在联系?
缅甸的毒蛇和我们国家的青蛙和蜈蚣有没有联系呢?
结论: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纯粹孤立存在的事物。但不等于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有条件的。同一区域内的毒蛇、青蛙和蜈蚣之间要生存就产生了互相影响的联系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曾经学过的有关联系的成语、诗句或俗语等!采用案例,激发兴趣,体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反面思考,总结出联系的第一个特征:普遍性


进一步全面理解普遍性含义


知识总结与回顾一、联系的普遍性(板书)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探究活动2:围绕毒蛇、青蛙和蜈蚣的例子,假设有捕蛇者在这三者中出现,是否意味着它们的联系就不存在了,讨论联系是否是客观的。
探究活动3:探究教材中“飞檐”;


探究活动4、研究都江堰和三门峡水库的影响。
点拨:从联系与实践的关系角度看,可以将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影响,有了捕蛇者出现作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对其他两事物的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如图片建筑“飞檐”这是带有人的精神意向的事物,它可以使阳光充分照入室内,又可以使雨水借抛物线流向远处,还有审美价值。这个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人的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的活动才形成的,它没有割裂阳光雨水和建筑之间固有的联系,而是改变了事物的状态,并且,一旦这种建筑形成便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了。这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另外,自在事物的联系,如太阳风暴与地球磁场的联系,宏观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万有引力等联系,是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已存在,所以是客观的。如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两点:做练习思考。寡妇年,姓裴、苏与生意好坏。有人把“8”看作吉利的数字,手机号码要选带8的,车牌要挑带“8”的,宴请亲朋要选“8”号等等,认为有“8”就“发”.
得出结论1: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再来探究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研究都江堰和三门峡水库的影响。(放映幻灯片和文字)
问题:人在事物的客观联系面前是否是无能为力?
答:1、人在事物联系客观性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造条件,改变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在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在合作探究中,全面理解联系的客观性,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基础上,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知识总结与回顾(2)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板书)
内容:①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机械、物理、化学、生物……)
②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人类实践的产物)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探究活动5:故事: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摆弄一个捕鼠器,急忙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报。但院子里的鸡、猪、牛等动物均一笑置之,认为与己无关。当天晚上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农夫的妻子赶来查看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为给住院的妻子补身子,农夫把鸡杀了。邻居和朋友听说了此事,纷纷轮流照顾农夫的妻子,为了款待他们,农夫又把猪杀了。后来,妻子毒发不治而死,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于是农夫又杀了牛款待。一个小小的补鼠器竟累得鸡、猪、牛等动物失去了生命。
讨论:对该故事中的联系进行分类总结:农夫的妻子被毒蛇咬了,所以去住院,这是因果联系,从表面上看,一个捕鼠器与老鼠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而非间接联系,与鸡、猪、牛等动物关系更不大。但由于农夫的妻子这样一个条件,使得鸡被杀掉用来给农夫的妻子补身子,猪、牛被杀掉用来待客,形成偶然的联系。当然也有大家所言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可见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虽然说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故事中要是没有农夫妻子生病住院甚至死亡这件事情的发生相信也不会有这么多的联系的发生,所以每种联系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不一样,联系就会发生变化,我们要想全面理解事物和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尊重客观条件,创造主观条件,把握有利条件,限制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体验联系的多样性


知识总结与回顾(3)多样性(板书)
内容:①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②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③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④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方法论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探究活动8:学生思考,今天学习的普遍联系的原理对今后生活的启示今天我们探究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理解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学以致用,增强学科教育的实用性、有效性
探究活动9:做课堂练习(附在后面)老师当堂反馈,加深巩固学习所得
老师总结:各位同学,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整个世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联系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这要求我们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理解人和事;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不能违背规律,盲目决策,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联系的多样样性。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人类造福。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的指导作用,对建设一个更强大、更美好、更和谐国家和社会也有重要意义。
课后探究: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几乎是家家都会有的烧纸钱等封建迷信活动,请你从联系观角度分析其荒谬性,并根据本地实际为合理解决该问题提供几条合理化措施
组织协调,为成果展示交流搭建平台,分析评价加深对联系客观性的理解,同时帮助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加深对学习哲学及其他科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热爱科学,反对迷信良好风气。使教学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有机统一。

【巩固练习】
1、下列观点、作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A、 C、 D)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也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2005年1月6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东盟10国、中国、韩、日、美、世界卫生组织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这说明(A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部分影响整体
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B )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B )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5、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联系表现形式的有( A )
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④“8”与生意之兴旺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① D.①②③④
6、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C )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