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导学案
详细内容
高二地理上《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导学案
目标分解:
《一》 知识与技能:
1、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气候、水文、地貌、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
2、阅读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气候、水文、地貌、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水文条件。
学情剖析:学生已初步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
方法选择: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情景)设计:以图片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阅读课文和对三个探究问题的思考,组织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具(实验)准备:多媒体用具、导学案
学习过程:
学生:
一、入习
引导学生阅读“探索――反思1998年中国特大洪灾”,提问:中国政府是如何根治长江水患的?32字方针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导入新课
二、预习
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
气候
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 ,年降水量达1320mm,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节降水相对少
地形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河床比降大,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
流域内矿产 ,有煤炭、磷、铅锌、铜、云母、铁等矿产
水系
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过程
流域早期开发
及后果
1.
老棉花带,棉花对地力消耗大,导致
2.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砍伐森林;矿山开采也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
3.
炼铜企业排放 形成酸雨,导致土壤污染、水体,使许多生物绝迹。
三、研习
1、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及范围,推断该流域的气候属于哪种类型?
2、田纳西河沿河地势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该河有何影响?
3、早期人们对该流域的开发存在什么问题?导致了什么后果?
四、练习
1、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中部,发源于西部高山
B.是密西西比河上有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C.流域为亚热带气候,冬末春初多雨
D.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是美国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据此回答2~3题。
2、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水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4、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中,发电是很重要的方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在综合开发中,为保护环境只进行了水电站的建设,未开发其他电力
B.在流域开发中共建成30 座水电站,并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使其成为仅次于五大湖地区的电力供应基地
C.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美国新兴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D.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走廊”
5、读下列资料与黄河某河段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田纳西河水资源之所以能够这样开发的原因是 。
(2)田纳西河流域为美国的_____________农业区,分析其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 。甲处山区有丰富的 资源,干流密西西比河流域总的地势特点是 。
(3)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中,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具体表现为:资源方面:_ _________;生态环境方面:_ __________;灾害方面:_ __________。
(4)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五、课堂小结
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过程
教学反思:
教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预习”部分,并以小组的形式反馈所遇到的问题,由教师解答。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研习”部分,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该组答案,最后由教师解释说明。
教师检查各小组完成“练习”部分的情况,并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