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的维纳斯(一)
详细内容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 个月。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断臂的维纳斯
――微软中国在1999
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是世界最大软件制造厂商,而其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则是世界首富。微软的神奇经历使得他们一直是渴望成功的企业和人士崇拜的偶像。
但是进入1999 年以来,微软在中国却遇到了麻烦,由于在维纳斯计划、解决盗版、Windows 操
作系统等问题上的失误,频频受到中国各界的抨击,几乎成了“过街老鼠”,微软在中国的经
营也几乎陷入了绝境。
祸起“维纳斯”
1999 年3 月10 日,国内计算机业、家电业的众多巨头云集深圳,出席“维纳斯计划”新
闻发布会。会上,微软老板比尔・盖茨与其主要合作伙伴――台湾宏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联
想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四通津滨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及北京
裕兴公司的老板们,一起推出了以“电视上网”为诉求点的“维纳斯计划”。微软公司称,该
计划是由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的基于Windows CE 的预装软件平
台。预装有这一软件平台的硬件产品将于当年下半年面市,它集教育、娱乐、上网浏览等多种
功能于一身,是计算机技术与家电产品相融合的产物。“维纳斯计划”中的其他技术供应商
AMD、C-Cube、ESS、联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和菲利浦公司消费电子产品事业部也在现场展
示了他们为“维纳斯计划”开发的相关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中国日益普及,中国上网人数至1998 年底已达210 万,增
长率高达213%。同时,据《中国家用电脑市场调查报告》显示,1997 年我国2.45%的城市家庭
拥有家用电脑,总拥有量为153.1 万台。但与全球一亿的上网人数及美国55%的家用电脑普及
率相比,中国要真正实现网上生活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家用电脑
的价格仍无法为大多数老百姓承受;另一个是电脑对多数中国人来讲仍然是一种操作复杂、
不易使用的高科技产品。广大普通百姓因此被隔绝在电脑和网络世界的外面,无法领略信息技
术带来的便捷和效率。
但是,中国却是一个家电大国,拥有3.2 亿台电视机、4 千万台VCD,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
市场。微软公司正是看准了中国信息产品和家电市场的这一现状,由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在
国内自行研制、开发出特别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维纳斯计划”。该计划声称,微软将开发出计
算、通讯和消费融合在一起的革新产品,旨在把徘徊在电脑和网络大门外的人们领进这个神奇
的世界,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普通人所用;“维纳斯”可以以电视作为显示器,利用键盘,甚至遥
控器即可享受到家用电脑的一些最常用的功能,还可以轻而易举地访问国际互联网。它具有简
单易用,功能强大,无需维护等优越的性能,而且价格仅相当于一般的家电产品,特别适用于
普通中国家庭的教育、娱乐和上网浏览等,无论男女老幼,教育程度高低,都可以从中享受到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带来的无穷乐趣。因此微软公司称,它将会对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以及
中国信息产品家电化,或家电产品信息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微软还声称,希望通过
“维纳斯计划”,联合国内的IT 厂商和已经成熟、有相当实力的家电厂商,让中国在家电信
息化革命中与世界同步,共同携手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阳春三月的深圳,和风送暖,盖茨的计划也让人如沐春风。诸如比尔・盖茨关注中国老百
姓上网,给中国送来了女神,信息家电将取代电脑等类似的报道铺天盖地。但是没过多久,这
一经过精心包装的计划便开始遭到迎头痛击,媒体也纷纷掉转矛头。
先是中科院的凯思软件集团称,它们早已花了多年时间进行类似的研究并已经基本成熟,
准备年内公布计划。在微软抢占先机的情况下,凯思毫不示弱,立即推出了女娲计划与之抗衡,
并且声称这才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模式。由于3 月初微软在推出“维纳斯计划”时并没有多少
实质性措施做支撑,而主要只是发布一个概念,远不及女娲计划具体,再联想到微软抢在金山
公司正式发布WPS2000 之前推出Office2000 测试版等所作所为,有人猜测微软很可能是得知
了消息后,抢先发布类似计划。
同时,业内人士的分析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维纳斯计划”号称为中国老百姓和中国产
业创造机遇,实际上是微软Windows CE 平台的第一次冲击,微软试图一举拿下包括袖珍电脑、
掌上电脑、PDA、机顶盒在内的整个下一代袖珍信息装置的市场,全面控制中国新一代产业的
平台。
连美国《时代》周刊都指出:“Windows CE 需要帮助”、“如中国人能更谨慎地思考盖茨
的动机,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当他(盖茨)再来中国时,可能他要问的不是他能为这个国家做
什么,而是这个国家能为他做什么。”
1998 年,微软在中国成立微软研究院,据说高薪聘走了不少国家重点项目组的人才,引起
业内人士对人才流失的恐慌。现在,微软在深圳的“维纳斯计划”操作又过于张扬,更使人产
生对“微软霸权”君临天下的担忧。于是出乎微软意料,“维纳斯”推出不久成为媒体反面焦
点目标,在中国,迎接比尔・盖茨的不再是赞美和欢呼,而是批评和敌意,微软第一次受到这
么多的质疑,尤其是被称为无冕之王的媒体在这场争斗中几乎都将矛头指向了微软。
再诉亚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9 年4 月28 日,北京亚都科技集团接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
民法院的传票,被告知微软公司诉其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该院将于5 月27 日开庭审理。
早在2 月份,微软就拿两家小电脑公司开刀,状告北京四达科技开发公司和民安投资咨询
公司侵权,获得胜诉,分别获赔54 万元和25.344 万元,还迫使它们在指定的报刊上向微软公
开道歉。随后,南方某大型程控交换机生产厂商和北方某著名计算机公司也成为被告,后来由
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均采取了庭外和解的方式,两家被告分别向微软支付近200 万元了事。这
起诉讼较以往任何一起都更为引人注目,除了诉讼双方一为大名鼎鼎的微软,一为曾经以加
湿器而名噪一时的北京亚都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是微软首次将一个最终用户推上被告
席,而此前的几例诉讼的理由都是非法预装。由于“最终用户盗版是否违法”问题在知识产权
保护方面一直存有争论,此案的最终结果将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判定起到重要示范作用。因此,
微软对此案高度重视,微软中国公司副总经理兼法律及政府事务总监刘凤鸣先生称:微软对
亚都的诉讼一定要进行到底。并且说,微软针对的并不是亚都公司本身,而是这一类盗版行为,
以此作为反盗版的重要步骤。
的确,有消息称,对亚都提起诉讼只是微软反盗版攻势的一个步骤而已。微软在这个强大
的攻势中将投入上亿美元,调动全国一些中心城市的公证、执法等力量,许多中国知名企业被
列入调查名单。
不少人分析,微软在反盗版时煞费苦心。首先针对的是非法预装,因为这一问题在法律上
比较明确。在具体实施时双管齐下,一为诉讼,一为和解,先将两家较小的公司送上法庭,继而
向深圳华为等大公司动手,或是对方愿意息事宁人,或是微软为今后利益考虑,最终多以庭外
和解作结。微软在这一阶段做得颇为得心应手,接下来,微软将目光投向了有争议但却可望获
得丰厚赔偿的领域。
微软的反盗版征程到这时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个“东风”就是最终用户,
这一部分虽然不会像前两者一样可以一次出很多钱,但却是数目最多的那一群,最终用户的
盗版问题解决了,企业的收益自然也就可观了。早在1997 年,IT 评论人方兴东就给微软算过
一笔账,1998 年中国国内市场预计销售计算机500 万台,当时市面上一套标准版Windows95 售
价1800 元,一套中文专业版Office97 售价8760 元,二者总价近万元,相当于当时主流机型PII
配置的硬件价格,如果500 万台都装这两套软件(这显然不可能,只是假定而已),就是500 亿
元,而1997 年中国计算机市场的销售额才刚刚突破千亿元大关,整个微软公司的年收入也不
过110 亿美元,这500 亿占二者的比重均高达50%。这充分说明国内市场之大和微软受版权侵
害之深,微软费尽心机反盗版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此,金山软件总经理雷军评价说:“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现在看来,盗版终究是要
付出代价的,人家撒网,让你来钻。”某IT 行业评论家在其文章中揭示了微软的反盗版策略。
据他分析,软件有两个特性:一是软件产品投入成本高,但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多卖一份的边
际成本也几乎为零。如此开拓市场对微软并没有多大损失,因此盖茨表现得很慷慨。实际上,
盗版就相当于以接近于零的价格倾销,可以拼命打击竞争对手,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二是用
软件会“上瘾”(比尔・盖茨语)。用户一旦用上一种软件后再换其他产品,就要付出极高的
转移成本。因此,在微软产品尚未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时,微软并未在反盗版问题上有所表示,
甚至还有纵容的意味,比尔・盖茨这时只是带着微笑说他早晚会收网,只是通过美国政府不
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制定了一项又一项它日后可资利用的法律。现在,微软的视窗和
办公软件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用户已经基本锁定,“是‘收网’的时候了”,于是
微软大规模、有预谋的反盗版计划开始了。
微软这一着不可谓不高明。但是,微软的安排也存在致命的错误。
首先,亚都公司总裁何鲁敏认为,由于本案要经公开审理,可能危害公司声誉,也可能引
起其他更大的危害,因此亚都将不惜代价与微软“打到底”。微软遭到了激烈的阻击:首先,
亚都的财务部门并未发现有购买盗版软件的记录,因此公司某些计算机上的盗版软件只能是
个人行为,微软并没有得到它所想要的证据;同时,当初亚都加湿器享誉京城时公司做得最出
色的就是公关,亚都在北京各界的人缘很好,他们必定会帮助亚都度过难关;在愤怒之余,亚
都还做出了强有力的反击,声称将就微软价格歧视和垄断问题进行反诉。显然,选择亚都来杀
鸡骇猴并不是微软的最佳选择,如果微软首先选择一家在华外资企业的话,情形恐怕就会大
不一样。
同时,国内IT 人士也开始同微软算总账。也许,以前大家有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国内企业
对微软在中国推行垄断高价不予过问,微软也对国内企业盗版微软软件产品睁只眼闭只眼。现
在,既然微软率先违反“君子协定”,认为它已经有力量来对抗整个中国计算机业,那中国计
算机业对它也没必要客气(少数拥有既得利益者除外)。人们开始细数微软给予中国的“特别
优惠待遇”:国外标价100 美元左右的Windows98,在中国的售价是1980 元;Office97 在国
外约300 美元,而在中国的价格是8760 元(中文专业版);在国外免费赠送的Windows98 和
Office2000 测试版,到中国分别标价188 元和200 元,堂而皇之地与正式版软件并排摆在柜台
之上销售;Windows98OEM 预装软件给IBM 的价格是10 美元,但给中国大厂商是300 元左右,
给中小品牌厂商更高达690 元,而现在每台PC 机的利润仅以百元计;1992 年,操作系统的价
格是10 美元,占当时一台高档整机价格的0.5%,1998 年,这一比例迅速上升为3%,对小公司和
低档机可高达10%,1992 年到1998 年,微机的硬件性能提高了10 倍以上,价格下降了50%,而
操作系统在性能并没有如此大幅度提高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