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线路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运行措施
详细内容
引言
我市位于亚热带的沿海地区,空气的相对湿度大,雾气重,污秽严重。一年中的夏季、秋季常有台风袭击,雷雨天气时间较长,是全国雷电日数最多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来我市电网发生了几起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运行事故。如1999年2月26日外埔变电站的110kV瓷瓶闪络引起110kV澄外线跳闸,造成110kV坝头和外埔两个变电站全站失压;2001年9月16日的一场雷暴,造成我市110kV线路2条停电,10kV线路跳闸达11条次之多(计及支线达27条次),估计损失负荷45MW;2001年第四号强风尤特,造成我市110kV线路2条停电,10kV配电线路跳闸达47条次(计及支线达148条次),估计损失负荷110MW。可见保障输配电线路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尤其是做好绝缘子的防污闪、线路防雷及防台风工作甚为重要。
一、绝缘子的防污闪
户外绝缘子,常年受到工业气体排放的烟雾、有害气体或自然界盐碱蒸汽侵蚀、尘埃沉积等污秽的污染,在毛毛雨、雾、或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尘埃被润湿,表面电导剧增,使绝缘子的泄漏电流剧增,其结果使绝缘子在工频和操作冲击电压下的闪络电压(污闪电压)显著降低,甚至有可能使绝缘子在工作电压下发生闪络。对于运行中的线路,为了防止绝缘子的污闪,保证电力输配线路的安全运行,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对绝缘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扫,或采用带电水冲洗,可有效地减少或防止污闪事故。装设泄漏电流记录器,根据泄漏电流的幅值和脉冲数来监察绝缘子的运行情况,发出预告信号,以便及时进行清扫。我市沿海的110kV坝头变电站和外埔变电站每年都配合变电工区年检进行清洗,近二、三年内均没有发生污闪事故;
(2)在绝缘子表面涂一层增水性的防潮材料,如有机硅脂、有机硅油、地蜡等,使绝缘子表面在潮湿天气下形成水滴,但不形成连续的水膜,使到表面电阻增大,从而减少了泄漏电流,使闪络电压不致降低太多;
(3)加强绝缘和采用防污绝缘子。加强线路绝缘的最简单方法是增加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的片数,以增大爬电距离,但只适用于受污范围不大的情况,否则很不经济,因增加串中绝缘子片数后必须相应地提高杆塔的高度;采用专用的防污绝缘子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因为防污绝缘子在不增加结构高度的情况下使到泄漏电流爬电距离明显增大;
(4)采用半导体釉绝缘子。这种绝缘子釉层的表面电阻为106~108&Omega,在运行中利用半导体釉层流过均匀的泄漏电流加热表面,使介质表面干燥,同时使绝缘子表面的电压分布较均匀,从而能保持较高的闪络电压。
二、线路的防雷
由于输配电线路的分布错综复杂,鉴于目前的技术,对输配电线路的防雷还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防雷;此外,雷击线路时,雷电自线路入侵发、变电站所产生的雷电波也是威胁变电站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措施,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应以提高我市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为着重点。输配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有两个指标衡量:一是耐雷水平,即雷击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烙的最大电流幅值;二是雷击跳闸率,即每100公里线路每年由于雷击引起跳闸次数。所以要提高防雷水平,必须做好四道防线:①使输电线路避免遭受直击雷;②线路受雷后绝缘不发生闪络;③闪络后不会产生稳定的工频电弧;④产生电弧后不中断电力供应。
针对这四道防线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土壤电阻(&Omegam)100及以下100~500500~10001000~20002000及以上接地电阻(&Omega)1015202530
(1)架设避雷线。主要是防止雷电直击导线,此外,对雷电流有分流作用,减少流入杆塔的雷电流,使塔顶电位下降;对导线有耦合使用,降低雷击杆塔时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对导线有屏蔽作用,可降低导线上的感应电压。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一般要全线架设避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