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张声势的本事
详细内容
美国豆芽大王鲁几诺.普洛奇在发迹之前,听说中国的孵豆芽很赚钱,尽管他只知生产的简单过程,但他还是找了一个合伙人皮沙,租用一问店面改成人工豆芽场,加上好几排水格,就开始干了。他的合伙人皮沙说,他甚至还从来没见过一粒毛豆。但普洛奇鼓励他说:“孵豆芽我见过很多次,我知道整个过程,很简单。”
普洛奇请来了几个日本人当顾问,从墨西哥购进大量的毛豆,还请人在杂志上写了些并不见得有趣的“毛豆历史”的文章,并大量散发豆芽食谱。接着跟几个食品包装商人接洽, 将生产的豆芽卖给食品包装公司,还直接卖给餐馆或其他的批发商。普洛奇的豆芽生产一开张便开始赚钱。
很快,普洛奇又冒出一个念头:如果眼人签约,让他们把豆芽装成罐头,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他打电话给威斯康星州的一个食品包装公司,得到答复,他们同意把豆芽制成罐头。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金属都优先用于军事,老百姓只有极有限的配给。普洛奇冒昧地跑到华盛顿,一直冲到军需生产部门。他虚张声势,用了一个气派非凡的名称介绍自己,这是他和皮沙为他们的公司取的名字“豆芽生产工会” 。这在华府官员听来,这个名字倒像是什么农人工会,而不是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公司。于是,军需生产部门便让这位推销天才带走了好几百万个稍微有些毛病但仍可使用的罐头盒。
当普洛奇的生意继续发展下去之后,他和皮沙买下了一家老罐头工厂,开始自行装罐。他将豆芽加上芹菜和其他蔬菜,做成一道美国人喜欢吃的中国“杂碎”菜。普洛奇继续发挥他“虚张声势”的才能,将罐头外面贴上“芙蓉”标签。普洛奇又故意将罐头盒“压扁”,让美国人觉得这些罐头来自遥远的中国,销路也就出奇的好,简直有供不应求之势。
以后,普洛奇一面扩大生产, 一面将他们的公司改名叫“重庆”,并以“食品联合”的名义,举办大型的全国联销市场推销“重庆”生产的食品,给人造成“重庆”是一家规模宏大、资本雄厚的公司印象。就这样,普洛奇靠“虚张声势”建立企业形象,很快赚进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