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小本创业>吸管成玩具 义乌“吸管大王”的创业故事(一)

吸管成玩具 义乌“吸管大王”的创业故事(一)

详细内容

浙江义乌“吸管大王”楼仲平,得名原因是他把每根只赚几厘钱的吸管做到了上亿的产值,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吸管生产企业。

  其实,一根吸管能卖1分钱,也能卖2块钱。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2楼展厅,楼仲平随手拿了一根其貌不扬的吸管,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成了哨子,而笔者立即被一根中间有可爱Kitty猫造型的吸管吸引了眼球,“这些吸管超市里都在销售,Kitty猫吸管一包两根卖5元,每根可以卖到2块多。”

  前天,双童吸管大楼里,楼仲平花了5个多小时,分两场给公司中层上课。一堂关于双童接下来5年规划,另一堂则是“创意改变生活”。

  “2005年开始,双童就开始收缩战线,砍掉一批低端市场,潜心做强,为此,2008年金融危机反而成了双童那几年效益最好的一年,因为原材料大幅下调,而稳居第一的双童订单并未减少。”楼仲平感慨,他的创业生涯,前15年一事无成,后15年就做了一根吸管,接下来他将继续研究这根吸管,吸管也可以有情感的,可以是玩具可以是风车,也可以是其它功能用品。

  推掉利润极薄的大订单

  平均售价1分左右的吸管,卖2块钱,真的是天价。

  “以小搏大”,楼仲平办公室座位背后的4个大字很显眼,1995年注册商标做品牌,率先做出口,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占据国内市场的55%,全球市场的20%。到2008年,全世界超过1/4的吸管都产自双童公司,每天生产吸管1亿根。

  2005年,楼仲平开始控制产能,剥离一些利润薄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那些订单,都是能让民营企业自豪很久的大客户:像光明牛奶、肯德基。

  “这些订单数量是很大,但一个季度招标一次,利润被压得非常低,原材料稍微波动一下,就会亏损。”楼仲平说,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最主要的。

  双童是楼仲平1995年就注册下来的商标,这个是义乌市注册的第17个商标,2000年那段时间,楼仲平每年花上近百万打广告。还有人好心提醒:“吸管不是独立商品,做品牌没有用,别浪费那个钱。”

  因为没人做吸管广告,双童品牌在行业内打响了知名度。2005年,楼仲平开始做造型吸管,吸管从直条变成心形、从简单的直条加入很多卡通形象。楼仲平开发的功能吸管有自己品牌,进入超市、酒吧、KTV等场所,包括全球零售业老大沃尔玛、欧洲零售巨头特易购等。

  在产品展示大厅,普通吸管和造型、功能产品各占半边天。“数量上当然是普通吸管大得多,但利润贡献率两者已经接近。”楼总介绍。

  小小吸管拥有30多项发明专利

  2011年,楼仲平决定再度转型。“这么多年,每次决定都是被逼的,但人有惰性,逼逼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