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为何戛然而止(一)
详细内容
又到大学生毕业离校的季节,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团委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刘禹辰却陷入了思考中,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尽心扶持的大学生创业者王海峰,在公司发展良好的形势下,放弃了创业机会,还拒绝了学校保送研究生,最终选择了到某知名公司就业。
王海峰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四毕业生,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就业是根据自己的人生设计,“我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可能几年后再选择创立自己的事业”。
王海峰读书期间参加了学校网络宣传中心的维护工作,还经常参加一些网络商务大赛,也创建了一些网站,但这些都被他称为“小打小闹”。他在参加比赛中发现,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要有些实践的机会,而同学们的实践机会太少了,于是,就和同学们一起商量,要为本专业的学生创建一个能够真正动手的电子商务平台。
2008年10月,王海峰和同学一起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通过后共拿到了1.6万元的扶持资金,随后他就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创建了校易网。这是一个公益的商务平台,王海峰招揽同学们在平台上进行一些商品买卖,他和平台的运作人员的职责就是严格审查卖家的信誉,减少同学们买卖的风险。王海峰向记者表示,校易网最初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真正体验一下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他也没考虑创业和赢利的问题。
2009年5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创业联盟”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成立了。联盟在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还有企业家表示愿意赞助。刘禹辰向记者介绍,学校为创业联盟还专门划出了一个场地,一开始就有2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虽然这些企业的门槛很低,但它们毕竟都是大学生自己创立的,给了大学生实践的机会。王海峰的校易网也在入驻企业中。
其实,刘禹辰一直也在观察王海峰的这个平台,甚至还经常为王海峰出主意,她一直觉得这个平台可以发展得更好。而要发展,就必须有一套公司化的管理机制。刘禹辰劝告王海峰:“这个平台应该以赢利为目的,因为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都是赢利的,如果仅仅是运作一个平台,就起不到锻炼的价值。”
看到同学们在平台的运作中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王海峰采纳了刘禹辰的建议,他觉得应该通过赢利让大家赚一些辛苦钱。他开始削减队伍、提高效率,实行收入与业绩相挂钩的考核形式。当时,金士顿产品的黑龙江省总代理在参观了创业联盟的企业后就表示要与校易网合作,为校易网提供代理产品。此后,校易网又先后与飞利浦、OPPO、步步高等产品的黑龙江地区代理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校易网渐渐红火起来,签约的商家多达十几家,所出售商品也五花八门。刘禹辰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该平台在中秋节时卖月饼获利丰厚,“因为他们拿到了其他商家拿不到的优惠折扣,甚至很多老师都从校易网上订购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