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之路>脑瘫小伙开副食店 凭双手自主创业

脑瘫小伙开副食店 凭双手自主创业

详细内容

在凤凰镇凤兴路马路边,一家20多平方米的副食店内,一名 20多岁的小伙正艰难地从库房扛着一袋50斤重的大米往外走,然后他用变了形显得有些弯曲的双手将大米装进门前的小推车,推着车一瘸一拐地送货上门……

  10月9日上午,记者路过这家副食店时,正巧看到了这一幕。交谈中得知,小伙叫陈卓,今年24岁,是一名脑瘫残疾人,由于找工作四处碰壁,去年7月,他在家门口开起了一家小副食店,凭着勤劳的双手和诚信经营,目前,陈卓每月的利润有2000多元,走出了一条坚强的创业路。

  求职路:上班一个月即失业

  由于患有特殊的疾病,陈卓4岁才能下地走路。在艰难困苦中,他好不容易念完了初中。“我很喜欢园艺设计,期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相关的工作,但现实与理想却有很大的差距。”陈卓告诉记者,他初中毕业后报读了重庆市农业学校的园艺专业。2005年中专毕业后,踏上了艰难的求职之路。由于手脚不灵便,很多单位都不愿意录用他。经过多次应聘,陈卓终于在一家制衣厂当上库管员,每月工资800元,但好景不长,才干一个多月,企业就将他解聘。失去心爱的工作,陈卓心情一度十分难过。

  创业路:送货上门赢得回头客

  在父母的安慰下,陈卓慢慢走出了心理困境。但看到自己这么大还要靠父母打工挣钱养活,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日夜思索着能找到一条谋生之路,以减轻家庭的重担。“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为何不能做到,不,我一定要坚强,靠双手养活自己。”陈卓多次暗下决心。

  考察中,陈卓发现家门口附近没有副食店,居民们购买食品很不方便。他想,如果自己开一家小店,不但能方便大家的购物,还能挣钱维持生计,何乐而不为?说干就干,去年7月,陈卓在父母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6万多元,开起了一家小副食店。

  “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起点,我不能轻易地放弃,也不能因为一点点困难就低头。”陈卓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开店的经验,开始,他不知怎样进货,怎样运用流动资金。但最大的困难就是很多供货商都不愿意给他赊货,对此,他多次向同样开副食店的姨妈请教,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为赢得供货商的信任,陈卓就自己坐公交车到盘溪等批发市场进货。因流动资金少,他每次购的货都很少,经营举步维艰。但在最艰难的时候,陈卓没有气馁,仍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后来,凭着良好的信誉,很多供货商不但愿意给他赊货,而且还将货物送到店里。

  “自从开店后,我就感觉特别忙,虽然很辛苦,但过得很充实。”陈卓说,他每天早晨7点钟就起床做开店的准备工作,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钟。对于需要送货上门的顾客,他就用小推车推着货品送货上门。凭着货真价实、微利经营,再加之热情服务礼貌待人,时间一长,他的回头客逐步增多,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未来路:办超市吸纳残疾人就业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陈卓显得十分自信。他说,将积极学习经营和管理知识,谋划扩大经营规模,把副食店办成一个食品超市,在方便周边居民生活的同时,能提供就业岗位,吸纳残疾人就业。

  目前,凤凰镇残联正在为陈卓申请创业资金补贴。相信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陈卓的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宽,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