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之路>80后大学生回村当猪倌

80后大学生回村当猪倌

详细内容

不做上海大经理立志带领乡亲致富。人生的道路千万条,耀州区小丘镇孟虎村的80后大学生马清泉却坚定地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创业之路,因为他的唯一追求就是要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现如今他所创办的“康源”生态野猪养殖场生产的生态野猪肉供不应求,养殖场平均年出栏野猪300余头,年纯利润50万元左右。近日,马清泉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创业明星”。

2006年,大学毕业不久的马清泉应聘到上海浦东软件园做网络工程师。当时公司需要做一个电子政务测试平台,其他同事做预算最少需要100万元左右,而他花了不到50万元钱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公司破格提升为IT经理,月工资高达8000元。事业小有成就之时,马清泉结交上了心爱的女朋友,从偏远的贫困山村走出的马清泉在大上海站稳了脚跟。

然而,2008年春节,马清泉毅然辞职要回家乡养殖野猪,他下定决心要在生他养他的小山村里实现少年时的理想当一名科技型的新型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场示范基地并带动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大学生马清泉回到家乡后,顶着压力在一片闲言碎语中当起了猪倌。他拿出自己在上海拼搏的积蓄和多方筹措的30万元钱,承包了村里的1000亩荒山,修建猪舍、引进种猪。2008年11月,“康源”生态野猪养殖场正式成立。创业的初期,由于他缺乏野猪养殖方面的经验,生性好斗的野猪让他吃尽了苦头,它们逃跑、伤人,加上自己不懂技术,当年的冬天100多头刚刚出生的小野猪几乎全部死亡,损失高达十多万元。

第二年,他制作了养殖场的网页,积极采用多元化杂交、自然放养的方式,生产绝对原生态绿色食品。如今他的“康源”生态野猪养殖场生产的野猪肉供不应求,养殖场年出栏野猪300余头,年纯利润50万元左右。

良好的效益引得乡亲们纷纷到养殖场学习、参观取经,村里已有7户人家主动建起了猪舍。他正在着手成立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模式,携手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