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心得>邓亚萍从运动员到人民搜索总裁的创业历程(一)

邓亚萍从运动员到人民搜索总裁的创业历程(一)

详细内容

全民体育偶像变身人民搜索总裁,“人民”在惊叹邓亚萍自我蜕变之路的华丽时,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投身网络的邓总裁究竟能带来什么?

邓亚萍履新了,人民搜索总裁,前面还有一个更值得注意的官方职务――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正局级。考虑到邓亚萍37岁的年龄以及多年来积累的为人瞩目的声誉和资源,其日后的成就可供人进一步发挥想象。

当年赛场上的邓亚萍冷峻、凶狠、咄咄逼人,她的自我成熟和完善、强悍的内心,成就了一代霸业――18个世界冠军、连续两届4夺奥运会冠军、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如今的她依然有一种掌控全局的霸气,只是更显从容、温和、谦逊,“已经转型为一名标准的体育官员了。”采访过她的记者如此感叹。现在,“体育”两个字也迅速被抹掉了,她完全脱离了传统运动员乃至体育官员的路子,正式走进互联网这个更广泛的领域。

剑桥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人们津津乐道于邓亚萍每一次华丽的转身,从“乒乓女皇”到剑桥经济学博士、国际奥委会委员,再到北京团委副书记及至现在,邓亚萍完成了鲜有人能企及的跨行业“变身”。她始终上扬的人生曲线更是被定义为,举国体制下体育选手绝无仅有的奋斗故事,为万千运动员灌输信念――把命运中可把握的部分最大化。

近乎励志式的定义,或多或少受近几年备受热议的运动员归宿话题的影响。退役后身向何处?可提供范本的,有转入演艺圈的田亮、桑雪,有搭线豪门的伏明霞、郭晶晶,更多的则在人们视线之外,比如干搓澡工谋生的邹春兰、变卖金牌维生的艾冬梅。

但如邓亚萍般不断把学习和拼搏做到极致者,凤毛麟角。

自1997年起,那个扎着小辫子、张牙舞爪的小个子运动员形象,就和直径38毫米的乒乓球一起,与邓亚萍渐行渐远。退役后的邓亚萍选择进入大学深造,与早前一次次被国家队拒绝不同,大学的橄榄枝伸手可及。只不过对她来说,这同样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

耳熟能详的段子是,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新生身份心怀忐忑地进入清华大学时,“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出来了,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

更重要的应该是最后一句:“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努力的过程无需揣测。一把把脱落的头发、从1.5下降到0.5的视力、宿舍里成堆的学习器材、春节期间每天的速冻饺子皆可见其“苦读”的艰辛。2001年,她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为了“全英国最棒的英语系”入读诺丁汉大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连老师也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2002年12月12日,4万多字的毕业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通过答辩,获得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2003年,申请剑桥大学,在被第一个申请的学院拒绝后,第二次努力才被耶稣学院录取,读的是土地经济系。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怀孕期间她得以放下职务上的一切工作,却执拗地坚持在剑桥学习,当年在赛场上两眼冒光的狠又回来了;2008年3月7日,经过整整两个小时的答辩,邓亚萍终于通过考官的“拷问”,并最终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新华网对此报道称,“在剑桥大学八百年的历史中,这是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

开创意义的仕途转身

重量仅为2.7克的乒乓球或许是所有球类项目中最轻的一种,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于中国而言,它恰恰又是最重的一只,甚至曾经重到超乎想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乒乓运动员从政的传统,远有李富荣,近有蔡振华,都位列副部级。

因此,邓亚萍的从政之路也在惯例之内。在剑桥学习的5年间,她几乎是“蜡烛两头烧”,历任中国奥委会执行委员、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中心副主任。但无一列外,都没有摘掉体育官员这顶帽子。

奥运会结束不到一年,邓亚萍的人生轨迹发生了一个有开创意义的转变:调任北京团委副书记。这也是她首次从事体育领域之外的工作。一年后的今天,邓亚萍又正式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裁。短短三年间,邓亚萍奇迹般地完成了“三级跳”。

华丽转身的背后显然上层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定,调邓亚萍之前,人民日报社人事局对她进行了测评、考察,分别与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团委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邓亚萍分管部门,共计29人谈话,均举手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