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容器表面凸版印刷故障的排除
详细内容
塑料容器表面凸版印刷故障的排除
故障名称
成因及对策
套色不准
(1)印版的安装位置不对,特定的颜色全部没有套上。应重新上版。
(2)在制作版式或原版时印版局部变形,特定的颜色部分未套上。应重新制作版式或原版。
(3)虽然是整个图案未套上,但表现出只有部分未套上。应重新安装印版
图案变形
(”印刷圆锥形塑料容器时,由于大径侧圆周方向伸长,小径侧圆周方向缩短,而伸缩量与
直径成比例,导致图案呈圆周方向伸长或缩短。为使图案印刷正确,在制作版式时,应缩小大
径侧,延长小径侧。
(2)印刷圆柱形塑料容器时,图案在圆周方向伸长变形。这主要是由于印版滚筒或橡皮滚
筒组装不当。通常包括容器厚度的型芯外径橡皮滚筒外径及印版滚筒外径,应分别与滚筒齿
轮的节圆直径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再将橡皮滚筒用橡皮布垫厚0.05mm左右,这是为了增加
印刷压力。
(3)橡皮布剥落松弛,图案产生局部的全色偏移。应重新安装橡皮布
图案层次的再现性差
(”制作印版时线条太粗及网点太大,导致图案的线条及网点变粗。应重新制作印版、原版和版式。
(2)油墨粘度偏低。应适当调整油墨粘度。
(3)印刷压力太大。应适当调小。
(4)橡皮布膨润。应换用新的橡皮布。
(5)与轴平行的横线太粗,过分醒目。应检修齿轮及其他机械松动。但旋转式印刷机本身
具有横线粗的缺陷,较难保证横线的粗细精度。
(6)印版滚筒与着墨辊筒和橡皮滚筒的接触太紧,导致线条及网点周转出现黑点。应适当
调整接触压力。
(7)橡皮布衬垫太软。应换用较硬的橡皮布衬垫。
(8)原版的网屏角度不当,当两种以上的颜色套印时,网点处出龟纹。应重新制作原版。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印刷物作为原稿制版时,容易产生这种故障,应尽量避免。
(9)印刷机的振动使安装的水平精度被破坏,导致印版滚筒或橡皮滚筒的推力轴承窜动,
图案产生重影。应重新安装和调整印刷机。
(10)当印制纵向有长短色块邻接的图案或色块处有空白的图案时,产生局部重影。这主要
是由于所有匀墨辊及着墨辊的粗细一致造成的。通常每根匀墨辊及着墨辊的粗细都不同时,
可以防止产生色块间的重叠。使用不透明油墨时,即使产生局部重影也很难看得出来
油墨转移不良
(1)油墨粘度不当,导致油墨从墨斗经匀墨辊、印版及橡皮布至制品表面时,无法很好地转
移。因此,油墨首先应搅拌均匀。可添加适量稀释剂使其柔软。调整胶印油墨的粘度时,应
掌握以下原则:一是从墨斗至给墨辊,应使油墨的屈服值小,无触变性。所谓屈服值,是指油
墨搅拌后立即变软的性质,而触变性是指油墨搅拌变软,静置后又马上变硬的性质;二是从匀
墨辊至着墨辊,应使油墨的粘度较低;三是从着墨辊经印版至橡皮布,屈服值较小、粘度较高
的油墨使用方便;四是从橡皮布至制品表面,屈服值大、有触变性的油墨对印刷有利。根据以
上原则,在调制油墨时应注意相互间的平衡。
(2)油墨中的树脂固着在油墨辊及橡皮布的表面,使其不沾墨,导致油墨转移不良。应刷
除固着在辊面和橡皮布表面的树脂。
(3)先印的油墨表面过于致密,导致后印的油墨不能很好地印刷到先印的油墨表面上去。
这主要是由于先印的油墨加热干燥过度或油墨本身的性质不良造成的。因此,油墨的加热干
燥必须适度,先印的油墨如果光泽很强,应试印后再批量使用
油墨粘附不牢
(1)橡皮布表面凹陷或损伤,印刷表面产生局部油墨不匀或剥落。应垫平橡皮布或换用新布。
(2)型芯偏心或凹下。应检修型芯。
(3)印版凹下或损伤。应检查印版,对于微小的损伤可使用环氧类粘接剂进行修补。
(4)印刷压力不均匀。应重新调整。
(5)承印容器本身厚薄不均匀。应检除不合格的容器。
(6)承印容器表面处理不良。应调整气焰和电晕电压。
(7)承印容器表面粘附有排斥油墨性质的物质。应清洗容器表面的油污,并消除污染源,
如空气中飘散的润滑油的飞沫,容器附近使用的含有硅的滑动剂和车蜡等。
(8)印刷机振动及滚筒齿轮摩擦松动产生冲击,使印刷物表面产生条纹状墨痕。应更换零
件,消除振动。
(9)油墨变质。应更换油墨。在搅拌油墨时,应防止混入空气中的灰尘和湿气而引起油墨变质
油墨干燥不良
(1)干燥温度太低,油墨干燥后仍然发粘。应适当提高干燥温度。当使用陶瓷制作的红外
线加热器时,应设置指示灯和温度计,否则较难判明加热温度的高低。
(2)对溶剂蒸发干燥型油墨,表面干燥的油墨内仍有未挥发尽的溶剂,并逐步渗出表面,使
印刷干燥后叠放在一起的容器表面沾脏,严重时,会将几个容器粘接到一起。对此,应采用气
相色谱法测定残留溶剂量或将几个容器长时间压重叠放,进行结块测试,以确定操作条件,并
采取冷却措施,将容器冷却到30℃以下再堆放,因为容器在40℃以上堆放时,即使没有残留溶
剂,油墨中的可塑分子活动,也会转移到容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