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食品包装专区>我国纸浆模塑食品包装现状浅析

我国纸浆模塑食品包装现状浅析

详细内容

“白色污染” 自60年代初期塑料包装制品进入中国大陆日常生活领域起,在使用中对它的褒贬抑扬就见仁见智,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深化,废弃塑料制品特别是发泡聚苯乙烯类(EPS)产品的诸多弊端日益显露,其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尤为严重,进而成为千大所指的“白色污染”。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中国为世界第四大塑料制品生产国家,年产量约1500万吨。现在塑料制品的使用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当中几乎无不存在,因而其废弃物的数量也是巨大的,其中尤以各类快餐用具与内衬包装为甚。现在中国大陆各大城市、旅游景点、交通沿线及江河湖海,被废弃的塑料物品随处可见,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及由此形成的各类损害可谓触目惊心,这也正是“白色污染”在国内成为“过街之鼠”人人喊打的根本原因。更为严重地是“白色污染”的危害不仅给各级环保、环卫工作带来种种困难,同时也给中国政府增加了无端的经济压力。根据有关资料测算:一吨塑料垃圾的直接、间接处理费用最高可达到其原产值的10倍以上,这种产品利益由个别企业甚至个人攫取,处理费用由行政部门承担的“成本外载”现象已经引起国内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府法规 1995年9月浙江杭州市政府在国内第一个发布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地方法规,继后得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沈阳、成都、西安、哈尔滨等近30个大中城市的积极响应,铁道部和交通部长航公司也在九八年发布了部分(地区、路线)禁用EPS餐具命令,1999年2月中国国家经贸委发布[1999]第六号令,其中明令在2000年年底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用具,当年10月为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关于“整治、消灭白色垃圾公害”的指示和国家经贸委[1999]第六号令,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商,成立了由国家九个委、部、局联合组成的“全国方便食品一次性发泡塑料包装替代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国EPS餐具替代工作。可以预见在人类已跨进一个新世纪,中国即将进入WTO的有限时间里,以废弃一次性发泡塑料制品为主造成的“白色污染”在中国必定要受到更严励的遏制。中国作为《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之一,已就保护人类环境多次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庄严承诺,在减少塑料垃圾对人类及其环境的危害,推行无污染型工业产品工作中,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应该走在世界前列。而将一次性及发泡塑料餐饮用具的替代工作作为中国国内率先进入环保行列的政府专项工作之一,应该说这是中国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对人类社会高度负责的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国家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给尚不强盛中国纸模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片光明和生机。 餐饮具用料转型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由于人们工作节奏的普遍加快,快餐遂成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上班族的主要用餐选择。纵观各国快餐用具,西式餐饮较多的是采用300-350克的漂白硫酸盐木浆纸板制作一次性快餐用具(也有部分采用能多次使用的聚酯塑料制品制作快餐用具的,基本不使用EPS类材料),其工艺主要采用模切黏合和模切压制,定型后经涂层和消毒后投入使用。由于该类产品受其原料和工艺制约,导致其生产成本偏高(按中国国内标准)和使用不便(易渗油水),不适合作中式快餐食具(包括方便面碗)使用,故一直未能在中国大陆普遍推行。 中国国内对一次性中式快餐食具较有系统的研制开发大约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期,其后EPS餐具把自己低廉的原料和简单的工艺转化成了市场和价格优势,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内快餐具市场独领风骚。稍后几年随着国外产品和技术的进入,国内有人将纸浆模塑工艺技术运用到一次性餐具的研制上,一些科研人员和企业合作在九十年代初将其成功地转入了批量性的商品化生产阶段。 九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国人对废弃EPS餐具造成“白色污染”的讨伐,国内对各类一次性可降解食品包装的研究工作也加快了步伐,其中纸浆模塑食品包装的研制开发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近十年磨砺后的实践证明:由中国国内科技人员和企业合作研制开发的一次性纸模食品包装在强度、阻油、抗水、耐热、无毒、灭菌、无味等指标上完全达到或超过了有关标准要求,并被国内众多使用单位和消费者逐步接受。 纸模包装的兴起 日前纸模食品包装以其原料广、无污染、可回收、易降解、能再生的鲜明产品物色和绿色环保风格独树一帜,使自己在各类纷繁复杂的EPS餐具替代品中脱颖而出,一跃为取代目前流行于国内快餐具市场上各类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主要产品,不仅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大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餐饮具类用品防止“白色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从当前国内市场选择使用餐具替代品的实际情况来看,纸模食品包装制品大概占有90%以上的优势,植物纤维制品大概占到8%左右,其余材料制做的餐具大概占2%。 纸模包装在我国的发展 以下是一项研究报告中对目前我国各类快餐替代产品的权重排序(P)GE ——*权重因素单项等级单项评价指数Pi系数Ci发泡塑料 光降解塑料 纸浆模塑型 植物纤维型 淀粉掺合型原料性能7 4 4 4 5 5生产工艺5 7 7 8 4 4生产成本8 8 7 6 5 7产品使用性能6 9 7 7 3 4生产环境影响8 3 5 3 6 8回收性能9 4 4 4 5 5降解性能10 0 6 8 9 9市场接受程度9 9 6 7 1 3企业建设难易3 3 3 6 2 2∑ciPi/ 331370 406 338 403排序名次/ 5 3 1 4 2 *表中排序评价采用下列公司:P=∑ciPi,其中P-材料的综合评价指数;Ci-某权重因素的等级系数,采用0-10确定某一权重因素在整个评价中的地位;Pi-材料的单项评价指数,采用0-10确定材料对某一权重因素的评价;此表谨供有关方面工作参考,除此之外不作为任何宣传报道之依据。 截止到1999年年底,在中国国内正式注册的纸浆模塑机械和制品生产单位及相关企业大约有260家左右,涉及到国内包装、造纸、印刷、机械、化工、电子、铁路、交通和教育等若干行业和部门,遍布在全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各大地区,目前国内除西藏、青海等偏远省区,到处都可以见到纸模设备和制品生产及销售企业的踪迹。这其中纸模食品包装产品生产单位近120家,设备生产单位约70家,此外可能尚有相当部分正在筹建而未注册的非正式单位,估计全国从事该行业及相关工作的单位逾300家。此外大概还有四个左右的松散型全国性行业组织,但活动不是十分活跃有效。根据对目前各类型生产线(机台)生产能力测算,现全国纸模企业年产纸模食品包装总能力可达30亿只(件)以上,当前实际生产能力大约在10亿只(件)左右。 按笔者现在掌握的资料,目前正式投产的纸模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的产品大多都能在通过国内有关卫生、防疫检测后投放市场,其中60余厂家的产品还相继通过了铁道部《TB/T 2611-94快餐盒供货运用技术条件》检测标准,获准在铁道部所辖沿线路上使用。虽然目前纸模食品包装餐具还不是国内快餐具市场的主导产品,但它已被人们逐步认识并被广泛接受,其踪迹遍布于中国进京各次列车、长航各航班、各大城市及一些旅游景点,它的兴起和逐步流行对规范城市和景区管理,防止“白色污染”在中国国内的进一步泛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纸模在国内外的需求 根据对国内快餐具市场需求的调查表明,国内除京、沪、穗三市日需量达80-100万只外,其余主要省会城市日需量约在30-40万只之间,再加上旅游风景区和交通工具上的用量,中国大陆餐盒年需求量当在60亿只左右,此外方便面碗生产家需用面碗量据测算在50亿只左右,该统计尚未包括目前在国内超市中方兴未艾的大量净菜和食品托盘及其它一些食品容器。可是从纸模食品包装生产设备装备看,目前国内95%以上厂家均使用国产设备,已形成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大约在60条以上,能力性能却还参差不齐,生产线日产量从2万只到10万只的都有,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价因其缺乏国家统一标准也较为困难。所以从总体能力分析,虽然在近期内纸模食品包装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0亿只(件)当无问题,但同目前塑料类餐具产量及市场需求总量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考虑到一些因素仅仅囿于目前的条件制约,我们认为纸模食品包装的生产潜力仍大可挖掘,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大,纸模食品包装的市场一定会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国内暂时的市场缺口在其行业内部完全可以弥补。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尽管目前生产厂家大多采用国产设备,但迄今为止在纸模食品包装生产领域里中国的工艺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仍居于领先地位。根据一些厂家提供的文件和资料表明,在国内外多次产品质量测试和抽查中,不管是物理性能、素养理分析,还是卫生检疫、降解试验,纸模食品包装产品都取得了令人放心的结果。 继近几年小批量出口后,目前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甚至欧洲和北美一些商家近期都对中国的纸模食品包装产生了较大兴趣,有些外商还与国内纸模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或供货意向协议,据悉美国军方也对中国纸模食品包装(餐具类)发生了浓厚兴趣。从1998年中国纸模餐具较低水平的进出口情况来看,中国纸模食品包装产品向海外扩张还大有潜力。上述情况对增强国内纸模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的信心,促使他们尽快改进和增大纸模食品包装质量,全面开拓国内外快餐具市场渠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下表为1998年中国纸质餐具进出口简况—— 1998年中国纸质餐具进出口情况 数量(公斤) 金额(美元) 进 口 1,234,531 1,962,295纸或纸板制作的盘、杯、盆及类似品323,299 647,699压制或模制的纸浆制品911,232 1,314,596 出 口 5,425,985 8,7